古树名木是大自然与先人共同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云台山景区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被誉为“绿色文物”。它们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据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景区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282株,其中一级古树43株,名木4株。
在花果山景区老君堂,矗立着一株编号为01的银杏树,树龄已逾1100年。这棵千年银杏形态独特,侧枝环抱主枝,仿佛母亲怀抱着孩子,因此得名“怀中抱子”。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祈愿求子。然而,受自然衰老与气候环境影响,这株古银杏一度濒危,亟需抢救复壮。为此,景区积极采取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树体修复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同时,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动态跟踪古树生长状况,并设立保护标识,加强科普宣传。在专业团队的精心管护下,这棵1100余岁的银杏今年依旧枝繁叶茂,金秋十月,银杏叶片渐渐泛起微微黄边,静待游人驻足观赏。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制订‘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因树制宜、因地制宜,对古树实施树冠整理、树洞修复、防腐处理、土壤改良、根系复壮、营养补充与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抢救复壮‘手术’。同时,为部分树木更换避雷针、修建防护栏、加设支撑杆,全方位提升古树抗风险能力。”景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孔雀沟景区孔雀湖西岸,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水杉直插云霄,郁郁葱葱,尽显生机。林下,十余名工人手持镰刀、手锯等工具,正逐一清理缠绕树干的野生藤蔓。有人挥刀割除枝干上的蔓条,有人俯身刨除树根处的藤蔓根须,现场一片繁忙。“这些被藤蔓缠绕的树木中,除部分为古树名木外,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栽植的,至今已有六十余年树龄。”南云台林场林业技术人员表示,“我们每年定期开展‘藤缠树’清理工作,为林木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全力守护这片绿色‘活化石’。”
保护古树名木,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实践,也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举措,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持续支持。今年6月,隐姓埋名近三十载的东磊玉兰花王“守护人”孙玉华老人重返东磊景区。她轻抚翠绿鲜活的叶片,心潮起伏,激动难抑。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孙玉华等爱心人士的捐款,南云台林场专门设立了玉兰花王保护基金,目前累计金额已超过20万元。
回溯至1996年4月,孙玉华得知东磊玉兰花王遭受虫害、濒临枯死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次日一早,她便赶往邮局,向南云台林场汇出第一笔1000元捐款,注明“用于保护玉兰花王”。自此,每年四月左右,她都以“爱花”之名坚持捐款,从未间断。林场与媒体多次寻访“爱花”未果,直至今年4月,因汇款需实名认证,这位默默守护“花王”近三十年的“护花使者”才终于走进公众视野。
多年来,景区始终以“爱花”精神为动力,铭记植绿护绿的使命与担当。多次组织林业专家对古树名木登记造册、精准“把脉”,并不定期跟踪其生长状况与病虫害防治效果,构建起立体化保护体系,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的生机。未来,景区将继续推进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根据每株古树的生长态势,实施科学的日常养护与复壮措施,全面落实“一树一档”管理模式,守护好这些珍贵的绿色“活化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云台山景区管委会
编辑:马静静
校对:刘瑞轩
初审:胡柳君
二审:陈烁颖
三审:朱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