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月饼的香甜、团聚的盛宴、难得的放松……中秋国庆长假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却也给糖友们的血糖带来了严峻考验:节后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就诊患明显上升,因为有许多糖友发现,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居高不下。该怎么办?哪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今天,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副主任医师任淑红主任为大家带来节后血糖调控攻略。


一、节后血糖为何容易“失控”?任淑红主任剖析背后原因
节后门诊中,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显著增多,究其原因,主要离不开以下几点:
- 饮食失守:月饼、大餐、饮料轮番上阵,高油、高糖、高热量摄入超标,餐后血糖自然“一飞冲天”。
- 作息紊乱:熬夜聚会、打乱平日作息,会影响内分泌稳定,导致胰岛素分泌节律被打乱。
- 运动中断:走亲访友、旅途奔波,原有的运动规律被迫中断,能量消耗减少,不利于血糖控制。
- 用药疏漏:沉浸在节日氛围中,容易忘记或漏服降糖药、胰岛素,这是导致血糖失控的直接原因。
- 情绪波动:过度兴奋或劳累,都会引起应激反应,分泌升糖激素,对抗胰岛素作用。
二、节后血糖“居高不下”,糖友该如何科学应对?
任淑红主任强调,发现血糖升高切勿恐慌,更不要自行盲目加药,应遵循以下步骤,科学、平稳地让血糖“回归正轨”:
第一步:立即恢复规律生活
- 饮食“清零”:立即回归到节前的糖尿病饮食模式,坚持定时定量、均衡营养。建议近期可适当增加绿叶蔬菜、粗粮的比例,帮助肠道“刮油”,稳定餐后血糖。
- 运动“重启”:逐步恢复并坚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这对于消耗多余热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至关重要。
- 作息“校准”:杜绝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帮助身体机能和内分泌系统恢复稳定。
第二步:加强血糖监测
- 增加监测频率:建议连续几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3点血糖,以全面评估血糖波动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做好血糖记录:详细记录每次血糖值、对应的饮食、运动和用药情况,就诊时带给医生看。
第三步:遵医嘱调整用药
- 切勿自行调药:绝对不要根据一次高的血糖读数就自行增加药量或胰岛素剂量,以免引发严重低血糖,非常危险。
- 及时咨询医生:将您近期的血糖记录带给您的主治医生或来院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三、出现哪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甚至住院?
任淑红主任郑重提醒,如果节后出现以下紧急情况,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 出现疑似酮症酸中毒(DKA)症状:
- 血糖持续高于16.7 mmol/L,且居高不下。
- 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 出现深快呼吸(Kussmaul呼吸)、呼吸有烂苹果味。
- 感到疲倦乏力、口渴多饮、多尿加重。
- 意识模糊、嗜睡。这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非常危险,需立即抢救。
警惕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
- 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常异常增高,超过33.3 mmol/L。
- 伴有严重的脱水体征(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心跳加快)。
- 出现神志改变、幻觉、嗜睡乃至昏迷。此并发症死亡率高,需紧急住院。

频繁发生低血糖或血糖波动巨大:
- 血糖如“过山车”,时而极高,时而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这种情况同样危险,需要在医院内严密监护下调整治疗方案。
出现严重感染或合并症加重:
- 如节后出现足部破溃感染加重、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或本身合并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病情加重,也需住院综合治疗。
通过门诊调整仍无法控制血糖:
- 若经过门诊多次调整用药后,血糖仍无法达标,医生也可能会建议您短期住院,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或全面的“血糖精细调整”,并接受系统性的糖尿病教育。
专家提醒
任淑红主任最后表示,节日后的血糖波动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管理。糖友们不必过于焦虑,但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规范的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都能重新回归平稳。而一旦出现上述危险信号,请务必牢记:及时就医,就是对自己生命健康最好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