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地道的四川人深刻体会到秋冬季潮湿寒冷,在此刻吃着火锅是多么的安逸。俗话说得好,寒风起,火锅香,热汤暖手……。但是在秋冬季节的烟火气里,却藏着不少消化道“隐形危机”——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长管道”,出血可能发生在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肠、食管)或中消化道(小肠)或下消化道(大肠、肛门)。
在秋冬季,消化道更容易受到损伤。低温刺激会让消化道血管收缩、黏膜缺血;热汤烫食、辛辣调料反复刺激胃肠黏膜引发消化道出血;感冒发烧时乱服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聚餐增多、饮酒过量……简单而言各种可能引起消化道粘膜缺血或刺激消化道粘膜的药物或食物等,可能使消化道黏膜的屏障功能损伤,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那在平时的生活中
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我们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一旦出现以下情况,我们可立刻禁食禁水,保持平卧头偏一侧(防呕吐窒息),马上到医院检查,严重时可打120呼救!
黑便:像柏油一样油亮、黏腻的大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
隐血阳性:无明显不适,但大便常规检查显示“隐血阳性”(少量出血);
头晕乏力:突然没力气、心慌、出冷汗(可能是失血导致贫血);
呕血:呕吐物呈咖啡渣样(血液经胃酸作用后的颜色)或鲜血(出血量大、速度快)。
二、秋冬防出血,从“吃穿用”开始护黏膜
消化道黏膜就像一层“保鲜膜”,怕烫、怕辣、怕刺激。秋冬护好胃肠黏膜,我们特别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1. 饮食注意温软少刺激
拒绝“烫嘴诱惑”:火锅汤、热粥、刚出锅的包子,晾到40℃以下再吃(接近体温)。65℃以上的食物会直接烫伤黏膜,反复损伤易癌变!
少吃“重口味”:辣椒、芥末、浓茶、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黏膜损伤;腌制食品(腊肉、咸菜)高盐破坏黏膜屏障,尽量少吃。
选“黏膜友好餐”:小米粥、软面条、蒸南瓜等温软食物;适当吃蒸苹果、香蕉、煮熟的菠菜(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帮黏膜修复)。
酒、烟,能戒就戒:酒精直接腐蚀黏膜,还会扩张血管增加出血风险。实在要喝,要注意控制少量,特别尽量不空腹喝。烟里含有的尼古丁会收缩消化道血管,减少黏膜血流,让损伤更难修复;
2. 穿衣注意保暖
秋冬昼夜温差大,腹部受凉会导致消化道血管剧烈收缩、黏膜缺血。露腰、高腰裤、护腹带、睡觉不盖好被子(尤其肚脐周围)都可能引起腹部受凉,引起黏膜缺血受损,特别是我们现在爱美的同志,更应该尽量避免上述行为。
3. 感冒药、止痛药,别自己乱加!
秋冬感冒高发,很多人会吃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或因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这些药可能悄悄“伤胃”!
有胃病的人:吃退烧药前,需要及时评估能不能搭配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
长期服药者:比如冠心病患者需长期吃阿司匹林,要定期查大便潜血,必要时加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
别叠加用药: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 止痛药(含布洛芬)= 伤胃加倍,尽量避免!
三、预防不是“临时抱佛脚”
消化道出血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黏膜损伤日积月累的结果。除了做到生活饮食方面的注意外,我们也需要重视常规的体检,学习知道关于自己身体什么时候需要常规检查。
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筛查早期出血);
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建议做胃镜(早发现溃疡、萎缩性胃炎);
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做一次胃镜(看静脉曲张程度)。
秋冬的温暖,不该以伤害消化道为代价。
好好吃饭、注意保暖、谨慎用药,
给黏膜一层“保护罩”,
才能安心享受烟火气,远离出血风险!
(出现呕血、黑便,别犹豫,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 王娅涛,仝蓉. 消化道出血:隐藏在身体里的“红色警报”[J]. 健康必读,2025,25:110-111.
2. 黄璜. 上消化道出血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A].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5:4.
3. 陈志峰. 立冬后胃肠道患者增两成[N]. 厦门日报,2008-11-27(021).
4. 张艳. 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秘籍:吃什么,怎么吃?[J]. 健康必读,2025,22:100-101.
5. 陈洁. 大便常规,重点关注隐血[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03:66.
文 | 消化内科 彭清海
编辑:胡 波
一审:李治刚
二审:游 莹
三审:任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