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真能抗癌吗?”“吃中药会耽误手术吗?”“偏方随便用也没事?” 网络上关于中医抗癌的争议层出不穷。对此,刘冠军教授结合临床经验,从真实案例出发,为大家拆解这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中医只能调理,不能直接抗癌
“等西医没办法了再找中医调理”,这是刘教授临床中最常听到的误解。他强调:“中医抗癌的核心是改善‘癌状态’—— 癌细胞是体内环境失衡的产物,我们不是直接‘杀瘤’,而是通过扶正祛邪调环境。”
去年,刘教授接诊了肺癌患者张女士:化疗后白细胞持续偏低,无法继续治疗。他用健脾益肾的中药(如黄芪、党参补正气,菟丝子固肾精)调理两周,张女士的白细胞便回升至正常水平,顺利完成后续化疗。临床数据更印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使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 30%,这正是中医 “既调理体质,又抑制癌毒” 的有力证明。
误区二:中医药会延误西医治疗
“中医与西医从不是对立的,而是各有侧重的协同关系。” 刘冠军教授指出,肿瘤治疗的每个阶段,中医都能 “补位”:
术前用中药调理,可增强患者体质,降低手术感染风险;放化疗期间用养阴生津方(如沙参、麦冬),能减轻口腔黏膜损伤、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术后用健脾益气药(如白术、茯苓),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复发。
此前,乳腺癌患者王女士放疗时出现严重皮肤溃烂,无法继续疗程。刘教授为她制定 “中药外洗(清热燥湿方)+ 内服(益气养血方)” 方案,仅一周皮肤溃烂便缓解,最终顺利完成放疗。“中西医协同,才是科学抗癌的正确路径。”
误区三:中药天然无毒,偏方可随意用
“认为中药‘天然无害’,甚至乱用药,是最危险的误区。” 刘教授曾遇到过令人惋惜的案例:河南一位肺癌患者网购 “抗癌粉”,三个月后因肝肾衰竭离世,药检显示其中汞含量超标 80 倍。
他强调:“中药治病的关键是‘辨证论治’—— 同样是肺癌,肺脾气虚者需用四君子汤补气,阴虚内热者则用沙参麦冬汤滋阴,错用、过量都会引发风险。” 临床中,刘教授对马兜铃、关木通等有毒药材严格控制剂量,活血化瘀药需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调整;曾有患者自行加大白花蛇舌草用量,导致腹泻不止,经他停药调整后才缓解。“中药绝非‘无毒无害’,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刘冠军教授最后强调:肿瘤是全身复杂疾病,中医治癌的核心是 “改变癌状态”,而非单一消瘤。避开这些误区,让中西医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才能为患者争取最大生机。若有具体病情疑问,可随时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