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国家推出“体重管理年”行动,线上零售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相继推出“发钱减肥”计划,用现金奖励吸引用户参与体重管理,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营销赛。
京东在北京启动的“快乐减重”活动,以“减5斤送500元、每多减1斤再加100元,最高可领1000元” 的现金奖励为卖点,要求参与者在京东买药秒送平台完成两次称重,并在社交平台发布四篇减重记录。报名仅两天即突破2万人,现场排队称重的场面在京东大药房门前屡见不鲜。
美团则在同一时期推出“不瘦必赔”专区,用户购买指定的GLP‑1类减肥药(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后,若28‑35天内体重未出现下降,即可获得200‑600元不等的美团余额赔付。该活动同样要求用户完成首次称重、后续复称,并在平台内完成订单和邀请好友等任务。
两大平台的举措背后,是对即时零售赛道的深度布局。业内人士指出,医药买药已成为即时零售的重要入口,京东和美团通过补贴抢占用户心智,意在将医药流量转化为平台整体活跃度,进一步推动生鲜、数码、生活服务等品类的渗透。
阿里巴巴虽未在本轮活动中直接推出类似现金减肥计划,但其内部社交工具钉钉早在2018年就曾发起“酷公司运动季”,为员工提供“减1斤奖100元”的奖金激励,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减重氛围。此举被视为阿里在健康福利领域的先行探索,为后续在阿里健康平台布局体重管理提供了经验参考。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卫健委近期强调“体重管理年”是防控慢性疾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平台通过创新激励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减重。京东、美团的现金激励正好契合了政策导向,也为平台带来了流量和交易的双重增长。业内数据表明,2023‑2024 年中国医药即时零售规模已突破 5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2 万亿元。
然而,专家提醒,现金激励虽能短期提升参与度,但长期减重仍需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和专业指导。部分用户为争取奖金出现“先增重后减重”的投机行为,可能导致体重波动和健康风险。对此,京东、美团均在活动细则中加入了邀请好友、持续记录等社交监督机制,以提升用户的自律性和活动的真实性。
随着三大平台的竞争白热化,业内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多围绕健康管理的创新营销,例如结合AI体重监测、线上健康咨询和药品配送的全链路服务。阿里健康在 2025 财年业绩报告中也提到,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健康服务,推动医药即时零售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体重管理方案。
结语
“发钱减肥”已从单纯的营销噱头演变为平台争夺健康红利的关键战场。京东、美团以现金奖励快速聚焦用户,阿里则凭借内部激励经验布局健康福利。三方的竞争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减重的经济动力,也在推动医药即时零售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升级。未来,如何在激励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平台能否在体重管理赛道持续领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