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身体渐渐不如从前,生活也可能因收入减少而变得捉襟见肘。但你知道吗?不仅经济压力会让人心情低落,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让抑郁风险雪上加霜。近日,一项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领衔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发现: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低收入老年人免受抑郁的侵袭。
是什么:低收入与抑郁之间的隐秘关联
这项研究分析了2008年至2018年间来自20个国家的五个队列数据,涉及48,760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参与者,其中53%为女性。结果显示,低社会经济地位(通过教育、收入和财富评估)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而言,低收入老年人的抑郁风险比收入较高者高出41%。
更令人关注的是,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和社会孤立,是这一风险的重要推手。不良生活习惯解释了低收入与抑郁之间关联的62.8%,而中等生活习惯仅解释了6%。
为什么: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那么,为什么生活方式会在抑郁风险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首先,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其次,缺乏身体活动不仅会导致身体机能退化,还会让大脑缺乏足够的刺激。而社会孤立则可能让老年人失去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进一步加重抑郁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通过提升社会参与和促进积极情绪来保护心理健康。例如,定期与朋友聚会或参与社区活动,不仅能让人感觉被支持和关爱,还能有效减少孤独感。
怎么办:如何培养健康习惯?
如果你或者你的亲人属于低收入的老年群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生活习惯:
当然,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可以从小目标开始,比如每周减少一次吸烟,或者尝试与邻居多聊几句,逐渐形成健康习惯。
结语:健康习惯是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研究者指出,虽然健康习惯能显著降低低收入老年人的抑郁风险,但由于文化和国家差异,仅仅依靠健康习惯可能无法完全消除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不平等。因此,我们在关注个人健康的同时,也需要呼吁社会给予低收入老年群体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