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Stroke),俗称“ 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的上升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中风后严重后遗症是加重这一公共卫生负担的关键因素,后遗症包括运动并发症和认知障碍、情绪紊乱等非运动并发症。临床证据表明,约 22% 的卒中患者在 3 个月内出现焦虑症状,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 5 年内出现严重抑郁。
卒中后情绪障碍(Post-Stroke Emotional Disorder,PSED)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卒中复发和死亡风险。然而,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未被充分阐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以及精准治疗靶点,导致临床治疗方法有限。
2025 年 10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 高郑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徐天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吴逸雯等人,在 Cell 子刊 Neuron上发表了题为: Lcn2 from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induces astrogliosis and post-stroke emotional disorder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外周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跨血脑屏障的交互机制,确定了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NET)释放的脂质运载蛋白-2(Lcn2)在卒中后情绪障碍(PSE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通过抑制 Lcn2 的释放来缓解 PSED。
近期额度研究显示了神经炎症在继发性情绪障碍中的作用,这种炎症主要是由循环免疫细胞浸润脑实质并伴有血脑屏障(BBB)破坏所驱动的。
结合人类队列和动物模型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导致 PSED 的重要因素。条件性基因敲除策略和组学分析一致表明,中枢 NET 是 PSED 的特异性调控因子。
研究团队进一步阐明,NET 释放的 Lcn2 蛋白会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这是 PSED 的核心机制。此外,研究团队还提供了概念验证证据,表明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能够抑制 Lcn2 的释放并缓解 PSED。
这些发现进而提示了一个全新的病理机制假说——卒中破坏了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允许外周循环中过量生成的 NET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诱发情绪障碍。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血清中存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是卒中后情绪障碍(PSED)的显著特征;
PSED 受浸润脑实质的 NET 控制,这取决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NET 会引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最终导致 PSED;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通过减少 Lcn2 来缓解 PSED。
这些发现共同描绘出了血脑屏障 (BBB)受损后独特的外周-中枢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模式,突显了非侵入性刺激在有效重塑神经免疫环境方面的潜力。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5)00706-8
来源:生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