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阴挺到底是怎么回事?从成因到根治,我教你科学应对不走弯路
创始人
2025-10-24 18:44:29
0

“医生,我生完孩子后一咳嗽就漏尿,最近洗澡还摸到私处有个小肉球,是不是得了绝症?” 在妇科门诊,29 岁的王女士红着脸颊说出这句话时,声音都在发抖。她瞒着家人硬扛了半年,直到症状加重才敢就医,检查结果是Ⅰ 度子宫脱垂,也就是咱们常说的 “阴挺”。

像王女士这样因 “羞于启齿” 耽误治疗的女性太多了。在妇科门诊,阴挺的就诊率比实际患病率低了足足 60%,很多人把它当成 “老了才会得的毛病”,或是觉得 “难以启齿”,硬生生拖到器官脱出、无法正常生活。

今天我就把阴挺的来龙去脉讲透,从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怎么治、怎么防,用最实在的医学知识帮大家避开误区,早发现早康复。

一、阴挺到底是什么?可不是 “器官松了” 这么简单

很多人听到 “阴挺” 会觉得陌生,但说起 “子宫掉下来了”,不少女性可能都听过家里老人提过。其实阴挺就是医学上的子宫脱垂,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里最常见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子宫失去了支撑,从盆腔里往下掉,严重时会直接脱出阴道口。

咱们的盆腔就像一个 “吊床”,子宫、膀胱、直肠这些器官都躺在上面,而 “吊床” 的绳索就是盆底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年轻时这些组织弹性好、拉力强,能牢牢托住子宫;可一旦 “绳索” 松了、断了,子宫就会像没拉紧的秋千,慢慢往下滑。

医学上会根据脱垂程度分三度,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法的选择:

Ⅰ 度:子宫颈刚降到阴道下段,自己通常摸不到,多靠体检发现

Ⅱ 度:子宫颈已经到了阴道口,蹲下或用力时可能摸到

Ⅲ 度:子宫和部分阴道壁直接脱出阴道口外,走路时可能会摩擦到

别觉得这是小问题,我国成年女性阴挺的患病率约 12.1%,其中更年期女性更是高达 23.3%。而且它不是 “老年病”,现在越来越多产后妈妈因为忽视康复,年纪轻轻就出现了 Ⅰ 度脱垂。

二、为什么阴挺会找上你?这 4 个 “凶手” 最常见

阴挺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 “日积月累” 的结果。我在门诊总结过,最常见的诱因就 4 个,很多人都是踩了不止一个坑。

1. 分娩是 “头号杀手”,这些情况风险翻倍

顺产时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拉伤,是阴挺最主要的诱因。尤其是遇到这几种情况,损伤会更严重:

大龄产妇(35 岁以上):盆底组织弹性本身有所下降,分娩时更容易撕裂

难产或产程过长:长时间用力会让盆底肌持续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就像橡皮筋拉太久会松一样

巨大儿或使用产钳:胎儿过大或借助器械分娩,会对盆底造成 “暴力冲击”,容易导致韧带断裂

我接诊过一位 38 岁的二胎妈妈,第一胎生的时候用了产钳,第二胎孩子 8 斤 6 两,产后 42 天复查时医生让做盆底康复,她觉得 “自己身体好,不用花那钱”,结果一年后就出现了下腹部坠胀,检查已经是 Ⅱ 度脱垂,后悔得直哭。

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剖宫产不是绝对安全的。虽然避免了顺产时的直接损伤,但孕期子宫增大对盆底的长期压迫还在,只是风险比顺产低 30% 左右,产后一样要做盆底检查。

2. 更年期雌激素下降,“吊床” 失去营养支撑

女性过了 45 岁,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会断崖式下降。而雌激素就像盆底组织的 “营养剂”,能维持肌肉和韧带的弹性。一旦缺乏,这些组织就会像失去水分的海绵,慢慢萎缩、变脆,支撑力大不如前。

有位 52 岁的患者,更年期后没做任何激素补充,短短两年内就从 Ⅰ 度脱垂发展到 Ⅱ 度,她说 “感觉身子里的东西在往下坠,站久了腰都直不起来”。这就是雌激素减少导致的盆底组织退化,是更年期女性的高发因素。

3. 长期 “高压” 状态,盆底肌不堪重负

咱们的盆底肌就像弹簧,偶尔受力能恢复,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迟早会 “弹不回去”。哪些情况会让盆底承压过大呢?

重体力劳动:经常搬重物、扛东西,会让腹压瞬间升高,反复冲击盆底

久坐久站:办公室白领、教师这类职业,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盆底肌会持续紧张

慢性疾病: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的人,每次用力咳嗽或排便,都会给盆底 “狠狠一击”

我见过一位开小卖部的大姐,每天站 10 个小时,还经常搬饮料箱,加上有慢性支气管炎老咳嗽,36 岁就查出了 Ⅰ 度脱垂。她自己都没想到,天天干的 “体力活” 居然是致病元凶。

4. 肥胖让盆底 “雪上加霜”,BMI 超 28 风险增 3 倍

体重超标的女性要特别注意,腹部脂肪太多会导致腹压长期偏高,就像给盆底 “吊床” 上压了块大石头,时间长了自然会塌陷。数据显示,BMI超过 28 的女性,盆底疾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体重女性高 3 倍还多。

这是因为肥胖会让盆腔处于持续充血状态,加上腹压的长期压迫,盆底肌肉的收缩力会逐渐下降。而且肥胖还会影响雌激素代谢,进一步加重盆底组织的松弛,形成 “恶性循环”。

三、阴挺不只是 “坠胀”,这 5 大危害会悄悄缠上你

很多人觉得阴挺无非是 “有点坠、有点松”,忍忍就过去了。但我必须提醒大家,它对身体的影响远不止表面,从泌尿到心理,会慢慢侵蚀你的健康。

1. 尿失禁先找上门,尴尬又伤肾

子宫和膀胱是 “邻居”,子宫往下掉会直接牵拉膀胱、压迫尿道,导致尿道括约肌关不紧。最常见的就是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打喷嚏、跑步甚至笑的时候,尿液会不受控制地漏出来。

有位患者告诉我,她夏天不敢穿浅色裤子,出门必须带护垫,甚至因为怕漏尿不敢喝水,结果导致了尿路感染。更严重的是,长期尿失禁会让膀胱里的残余尿增多,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膀胱炎、膀胱结石,时间长了还可能影响肾功能。

2. 排便越来越难,有人要靠手推才能排便

子宫后面紧挨着直肠,脱垂的子宫会像一块石头压在直肠上,导致粪便排出受阻。很多患者会出现长期便秘,排便时要用力很久,甚至有位 Ⅱ 度脱垂的患者说 “每次都得用手把脱垂的组织推回去,才能拉得出大便”。

长期排便困难不仅会加重腹压,让阴挺更严重,还会导致直肠黏膜损伤、痔疮加重,形成 “越难排越脱垂,越脱垂越难排” 的怪圈。

3. 腰腹坠胀像 “揣着块石头”,坐立难安

盆底组织松弛后,子宫下坠会牵拉周围的神经和韧带,导致下腹部坠胀、腰酸背痛。这种不适感不是偶尔出现,而是持续存在,站久了、走多了会更明显,严重时连睡觉翻身都觉得不舒服。

我有位患者因为坠胀感严重,每天只能躺着,根本没法做家务、带孩子,情绪也变得特别差。这就是阴挺影响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别以为忍忍就能过去。

4. 夫妻生活受影响,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阴挺会导致阴道结构改变,部分女性在性生活时会感到疼痛、摩擦不适,时间长了会对性生活产生抗拒。有位 32 岁的患者就因为这个问题,和老公的关系降到冰点,自己也变得自卑敏感。

更可怕的是心理创伤,长期被漏尿、坠胀等问题困扰,加上觉得 “羞耻”,很多女性会变得抑郁、焦虑,不愿意社交,甚至出现自我否定,这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比身体不适更严重。

5. 器官脱出后易感染,引发更严重炎症

如果发展到 Ⅲ 度脱垂,脱出的子宫和阴道壁长期暴露在外面,容易受到摩擦损伤,引发溃疡、感染,出现分泌物增多、异味、出血等症状。有位老人因为不好意思就医,脱出的组织反复摩擦裤子,导致严重感染,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遭了不少罪。

四、阴挺必须治!分程度选对方法,康复率能达 90%

很多人问 “阴挺能自己好吗?”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尤其是 Ⅱ 度及以上的脱垂,只会越来越严重。但别担心,只要选对方法,早期康复率能达到 90% 以上。

1. 保守治疗:Ⅰ 度脱垂首选,在家就能做

如果是 Ⅰ 度脱垂,症状比较轻,保守治疗就能见效,核心就是 “增强支撑力 + 减轻负担”。

(1)凯格尔运动:最基础也最关键,正确做法是关键

这是锻炼盆底肌最有效的方法,就像给 “吊床” 加固绳索。但很多人做不对,导致效果大打折扣。正确做法是:

先找到盆底肌:排尿时试着中断尿流,感受到收缩的肌肉就是盆底肌

收缩时要用力:像忍住排尿和排便的感觉,把肌肉往上提

保持 10 秒再放松:每次收缩维持 10 秒,然后放松 5 秒,每天做 3 组,每组 15-20 次

注意呼吸:收缩时别憋气,保持正常呼吸

一定要坚持至少 3 个月,我有位患者坚持了 4 个月,Ⅰ 度脱垂完全恢复了。但要注意,月经期、孕期晚期不适合做,有急性炎症时也要暂停。

(2)阴道托:像 “支架” 一样托住子宫,适合暂时不能手术的人

阴道托是一种硅胶或橡胶做的装置,放进阴道后能支撑子宫,缓解坠胀和漏尿症状。尤其适合老年患者、身体虚弱不能手术的人,或者产后暂时不想手术的妈妈。

但阴道托不是 “一放了之”,需要定期取出来清洁,还要遵医嘱复查,一般每 3-6 个月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磨损阴道壁。现在还有新型的可调节阴道托,舒适度比以前高多了。

(3)生活方式调整:减少腹压,给盆底 “减负”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特别重要的一点:

减重:把 BMI 控制在 18.5-23.9 之间,减少腹部对盆底的压迫

治慢病:有慢性咳嗽、便秘的一定要积极治疗,咳嗽时用手按住腹部减轻腹压,便秘时多吃膳食纤维,必要时用缓泻剂

避重负:别搬重物、少做深蹲,提东西时先蹲下再起身,避免腹压骤升

2. 手术治疗:Ⅱ 度以上或保守无效,选对术式恢复快

如果脱垂到了 Ⅱ 度及以上,或者保守治疗 3 个月没效果,就需要手术了。别害怕手术,现在的妇科手术技术很成熟,创伤小、恢复快。

(1)阴式修复术:从阴道做手术,肚子上没伤口

这种手术是从阴道进入,把松弛的盆底肌肉和韧带缝合加固,或者用补片加强支撑。适合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年龄偏大、不需要再生育的女性。

手术时间一般 1-2 小时,局部麻醉或腰麻就行,术后 2-3 天就能出院,6 周后就能恢复正常生活。我做过的患者里,术后满意度能达到 92%,漏尿、坠胀的症状基本都能消失。

(2)腹腔镜悬吊术:年轻患者首选,保住子宫还能恢复功能

对于年轻、还想保留生育功能,或者活动量比较大的患者,腹腔镜悬吊术更合适。医生会在腹部打 3-4 个小孔,通过腹腔镜把子宫固定到盆腔的高位韧带或骨头上,相当于重新给子宫找了个 “支点”。

这种手术创伤更小,术后 1 周左右就能拆线,恢复后不影响正常活动,甚至能正常怀孕(但要提前和医生沟通)。不过有严重盆腔粘连的患者不适合这种术式。

(3)子宫切除术:万不得已的选择,适合无生育需求且病情严重者

如果子宫脱垂特别严重,合并了严重的阴道壁膨出,或者有子宫病变,医生可能会建议切除子宫。但这是最后选项,毕竟子宫对女性来说不只是生育器官,还和内分泌有关。

手术前一定要和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利弊后再做决定。术后要注意休息,6 周内不能同房、不能盆浴,避免感染。

五、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不同年龄段女性都该做好这几点

我最想强调的是:阴挺是可以预防的,而且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重点,从青春期到更年期都不能忽视。

1. 青春期:打好基础,别过早穿紧身裤

青春期是盆底肌发育的关键期,要避免长期穿紧身裤、束腰,这些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不利于盆底肌发育。平时可以适当做些提肛运动,就像凯格尔运动的简化版,每天做几组,给盆底肌 “练练兵”。

2. 孕期:提前保护,减少分娩损伤

控制体重:孕期别补太多,胎儿体重控制在 6-7 斤最好,避免巨大儿

适当运动:孕期做孕妇瑜伽、散步,增强盆底肌力量

学呼吸法:分娩时用正确的呼吸法用力,别盲目使劲,减少盆底损伤

3. 产后:黄金康复期,42 天检查别错过

产后 42 天到 6 个月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期,一定要做盆底功能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好,及时做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这些能帮助盆底肌恢复弹性。

就算评估没问题,也建议做 3 个月的凯格尔运动,很多产后漏尿、坠胀的问题,早干预就能避免发展成阴挺。

4. 更年期:补充营养,延缓盆底退化

更年期女性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这能延缓盆底组织萎缩。同时坚持凯格尔运动,每周至少做 3 次,每次 20 分钟,还能搭配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整体肌肉力量。

5. 老年期: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60 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重点查盆底功能。如果出现轻微坠胀、漏尿,及时用阴道托或做康复训练,别等发展到严重脱垂才就医。

最后提醒:别让 “羞耻心” 耽误了健康

在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阴挺患者从 “不好意思说” 到 “无法忍受才来”,其实完全没必要。阴挺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就是一种普通的疾病,越早治疗越容易好。

记住这几个早期信号,一旦出现赶紧检查:

咳嗽、打喷嚏时漏尿

下腹部有坠胀感,站久了更明显

阴道口摸到异物,蹲下时更突出

排便困难,需要用力很久

如果你已经有这些症状,别硬扛,更别自己上网查偏方。去正规医院的妇科或盆底康复科,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制定方案,Ⅰ 度脱垂大多能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就算需要手术,现在的技术也能让你快速康复。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好的负责。毕竟,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能好好享受生活呢?

声明:本文章仅作知识科普,不构成医疗建议,个体差异不适请线下就医!

引用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指南(2023 版)[EB/O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06-15. https://www.chinagp.net/news/detail?id=32874

[2].李娟。子宫脱垂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EB/OL]. 小荷医典,2024-08-21. https://m.xiaohe.cn/medical/ai-qa/70000165432890

[3].王丽。盆底肌锻炼对轻度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研究 [EB/OL]. 医学新知,2024-10-09. https://m.xiaohe.cn/medical/disease/70000000012456

[4].张敏。阴道托治疗子宫脱垂的护理与随访研究 [EB/OL]. 中华护理杂志,2024-03-18. https://m.xiaohe.cn/medical/disease/70000000009872

[5].有来医生。子宫脱垂手术方式及效果对比 [EB/OL]. 有来医生,2024-11-05. https://m.youlai.cn/sjingbian/article/89274561.html

[6].小荷医典。产后盆底康复的黄金时间与方法 [EB/OL]. 小荷医典,2025-01-12. https://m.xiaohe.cn/medical/ai-qa/70000218967345

[7].陈静。更年期女性盆底功能保护专家共识 [EB/OL].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07-20. https://m.xiaohe.cn/medical/disease/70000000010321

[8].环球网。子宫脱垂的临床诊疗现状 [EB/OL]. 环球网健康,2024-12-23. https://m.toutiao.com/group/7451481752034165285/

[9].小荷医典. BMI 与盆底疾病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EB/OL]. 小荷医典,2024-09-30. https://m.xiaohe.cn/medical/ai-qa/70000176543219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想让男人患得患失,离不开你,只... 爱情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份责任感。 倘若你们之间只有好感,只能算是喜欢;倘若只有责任...
越没本事的男人,越爱说下面这四... 01 第一句话:爱找借口 没本事的人越爱找借口,喜欢说:我已经尽力了,不是我不行,是别人刁难我。 这...
80岁却拥有50岁记忆的秘密:... 我们总以为衰老必然伴随记忆力的下降,但科学家发现了一群特殊的‘超级老年人’,他们80岁却拥有50岁人...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避开雷区...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暴风成长期,也是亲子关系面临巨大考验的时期。许多父母发现,曾经无话不谈的...
心理困境何解?陕西探索给出协同... “您好,这里是西安市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深夜,一通电话接入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西安市...
晨勃消失,就是身体不行了?关于... “早上没看到晨勃,一整天都心神不宁,是不是自己身体不行了?”,不少男性把晨勃当成 “健康晴雨表”,一...
警惕校园里的 “隐形伤害”!拒... 来源:广西卫视 无缘无故被藏起的课本,莫名其妙被划花的作业,还有那些难听的绰号……这些“不疼不痒”的...
吃二甲双胍的注意了!换种吃饭方... 提到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不陌生——这颗用了近70年的“老药”,是控糖的一线选择。但不少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