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江苏男子突发脑出血走了,医生:吃降压药时候,没注意这5点
创始人
2025-10-26 00:47:09
0

在楼下小区门口的长椅上,几个老人正坐着聊天,边晒太阳边说着谁谁家孙子考上大学了,又有人说某个熟人住院了,话题一转,说到了高血压。

有个大爷挥着手说,“哎呀我血压高几十年了,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另一个老太太摇头叹气,“我家老头子前几天就走了,脑出血,送医院都来不及……平时吃药也没个准点……”这句话让几个人都沉默了。

高血压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问题是,它不像发烧一样让人立刻难受,它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悄悄勒着血管,直到某一刻突然“砰”的一声,脑出血,命都可能没了。

血压高的人常觉得自己“没什么不舒服”,就对吃药这事不上心,结果吃药吃得“马虎眼”,把药当饭吃的没几个,把饭当药吃的倒是不少。

吃降压药并不是随便吞一口就完事的,那只是最基础的一步,真正关键的是吃得对、吃得稳,血压才能压得住。不少人吃药多年,血压依旧忽高忽低,甚至还出现了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问题常常就出在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细节上——其实,每一个小细节背后,都藏着大风险。

第一个,是吃药时间不固定

有的人吃药时间从不固定,今天早上吃,明天中午吃,后天干脆忘了,觉得反正每天吃一颗就行。可惜,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有周期的,尤其降压药,一般作用时效是24小时左右,超过这个时间,药效就会减弱,血压可能又悄悄升上去。

要知道,血压最怕的就是忽高忽低,比一直偏高还危险,血管壁经不起反复的“拉锯战”,一旦某个薄弱处撑不住,极易破裂出血。

第二个,是漏服不补,或者一下吃双倍

漏服降压药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很多人都有过。问题是,有人漏了之后干脆不补,觉得“这一天也没什么大事”;有人反过来一下吃两颗,想着“补回来”,结果是要么血压突然飙上去,要么又压得太低。

这种操作完全是在拿血管开玩笑。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确做法是尽快补服,时间如果已经临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就不补了,直接跳过,不可一次服用双倍剂量。

第三个,是随便换药或者自己加药

还有些人一开始吃的是医生开的药,但后来自己觉得效果不理想,听朋友介绍、看网络推荐,擅自换药甚至叠加其他药物。

降压药种类很多,有些成分之间是不能同时服用的,比如有些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搭配不当,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药物调整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只凭“听说”或者“感觉”。

第四个,是忽略生活习惯的配合

说起来,还有一类人,觉得只要按时吃药,其他啥都不用管了,生活照旧,烟酒照来,作息混乱,饮食口味重得很,运动几乎没有。这种状态下,吃再多药也不顶用。高血压管理是个综合过程,不能光靠药物“单打独斗”。

限盐是基本要求,每天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重口味的人想压住血压难度很大。再加上肥胖、缺乏运动、睡眠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降压效果。

第五个,是不监测血压变化

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反而是最基础的——血压监测。很多人只有在去医院的时候才量一次,平时根本不看血压变化。这样一来,就算药吃得再规范,也不知道血压控制得好不好。

家庭自测血压可以让人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波动,还能帮助医生评估药物效果,是否需要调整。现在家庭电子血压计普及率很高,操作也方便,关键是要养成习惯,做到早晚各一次,记录下来,心里才有底。

高血压人群中的脑出血风险不可低估。2023年一项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占比超过70%。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出血风险就增加30%以上。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这个病最大的问题不是“痛”,而是“突然”。前一秒还在吃饭聊天,后一秒人就晕倒抽搐,抢救不及时,留下后遗症都算轻的,直接走人的也有很多。

一项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7%,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高血压。但真正做到规范服药的人,不到三成。大多数人还是对高血压认识不够,觉得“无所谓”,而当它真正“出手”的时候,代价就是不可逆的伤害。

看似简单的五个错误,其实背后都是慢性病管理中最容易掉坑的环节。有的人觉得医生讲的都是“模板话”,一听就烦,但问题是,这些“模板话”正是被一次次悲剧验证出来的经验。

一时疏忽,可能就是永远的遗憾。降压药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帮你稳住局势,但真正能决定走多远的,是每一个平凡日子里坚持的细节。

家里有血压计的话,建议设个固定时间段,比如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前,坚持测,记录下来。吃药前后看一下血压变化,也能帮助医生判断药效是否足够。如果服药后血压依旧偏高,那很可能需要调整方案。而不是靠感觉去判断“我应该没问题”。

很多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已经不像从前,代谢慢了,对药物反应也不一样,一种药吃十年不代表它就适合下一个十年。更年期、慢性病合并症、肝肾功能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用药方案。定期复查非常重要,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血液、肾功能、心电图都要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别再把吃药这事当成打卡任务了。药是死的,人是活的,活得明白点,就别忽视了这些小细节。别等到脑出血了才追悔莫及。有血压高的,不怕吃药,就怕不认真吃。吃药不是交差,而是保命。越是对生活不上心,生活就越容易跟人过不去。

血压这事,不是一天两天的活儿,是一辈子的事。吃药这点小事,做对了,平安几十年;做错了,可能就此告别了。这事儿,不开玩笑。

参考文献:

[1]王辰.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329-4333.

[2]陆菁菁,赵建平.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3):202-206.

[3]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10-46.

[4]贺文静,张宏伟.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性[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0):1395-1398.

[5]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R].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黑恶势力撑腰站台,充当“保护... 10月25日,据廉洁江西,经中共九江市委批准,九江市纪委监委对九江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级高...
羽毛球法国公开赛|奥运冠军对决... 10月25日,2025法国羽毛球公开赛进行了一场女单半决赛焦点战,陈雨菲面对老对手安洗莹,最终以1比...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黄运绥:腰椎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腰椎间盘退行...
脑梗与戴帽子有联系?医生告诫:...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冬季的寒冷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寒冷的天气不仅...
中央批准:这位湖北人履新 重庆日报10月24日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陈新武同志任重庆市委副书记;李明清同志不再担任重庆市委副书...
邯郸“过度医疗案”死者家属遭网... “他们在网上骂人,连我死去的老娘都不放过,我必须起诉!”孙树森说。 今年62岁的孙树森是河北邯郸人,...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福建一副县长... 福州市纪委监委10月25日消息,罗源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三级调研员周宇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
原创 登... 据环球网报道,10月22日,中国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正式公布了首波中央党部核心人事名单,李乾龙接任副...
原创 全... 据第一财经报道,距离11月5日只剩不到两周,美国最高法院那场关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听证会已经成了全球瞩...
碧海映初心 服务暖旅途 青岛海... 碧海映初心 服务暖旅途 青岛海上旅游文明窗口绽放光彩 青岛旅游集团为维护海上旅游秩序、保障游客切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