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被一种“怪病”困扰:颈部肌肉不受控制地收缩,头部不由自主地向一侧歪斜、旋转,甚至前倾后仰,这就是痉挛性斜颈。这种症状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还会导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连日常转头、吃饭都成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双重压力。更让人困惑的是,每当情绪紧张、焦虑或愤怒时,症状总会明显加重,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中医病机?
从中医视角看,痉挛性斜颈的核心病机与“肝”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有云:“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疏泄,负责调节人体气机运行,而筋脉的正常舒缩依赖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条畅。当人长期处于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的状态时,肝气容易郁结不畅,就像河道被堵塞,气机停滞日久便会“化火”,形成“肝郁化火”的病理状态。

肝郁化火为何会导致颈部痉挛?一方面,肝火上炎会耗伤肝阴,使筋脉失去濡养,出现“筋急而挛”;另一方面,肝火扰神,导致心神不宁,进一步加重情绪波动,形成“情绪紧张—肝郁化火—筋脉失养—症状加重”的恶性循环。这类患者除了颈部症状外,常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全身表现,这些都是肝郁化火的典型信号。
针对痉挛性斜颈的“肝郁化火”病机,中医调理的核心在于:疏肝解郁、清泻肝火、柔筋缓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42岁王先生,因长期从事高压管理工作,近一年出现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旋转、歪斜,起初每日发作3-4次,每次持续5-10分钟,休息后可缓解。随着业绩考核临近,症状加重至每小时发作多次,伴随颈部僵硬疼痛、夜间失眠、口苦口干,情绪稍激动便痉挛加剧,甚至无法正常与人对视交流。
初诊时,患者舌红苔黄、脉弦数,结合症状与病史,辨证为“肝郁化火,筋脉失养”。肝主疏泄,长期情志压抑致肝气郁结化火,肝火耗伤肝阴,筋脉失濡则挛急不已。

用药以“疏肝泻火、柔筋息风”为思路:方用【五虫扶颈汤】化裁: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搭配天麻、钩藤息风止痉,白芍、炙甘草柔筋缓急,再加入葛根生津通络、缓解颈部僵硬。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颈部痉挛次数减少至每日1-2次,疼痛明显减轻;继续调理3个疗程,痉挛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改善,口苦口干等伴随症状全无,可正常工作生活。复诊时舌红苔薄白、脉弦缓,肝气已疏,肝火渐平,遂调整药方巩固1个疗程,随访半年未复发。

【五虫扶颈汤】治疗痉挛性斜颈三阶段:
第一阶段:用祛风、散寒、活血、除湿、清热、息风之法,通经络之拥塞,对颈部肌肉的痉挛,拉扯感、抽搐感,麻木感等进行改善。
第二阶段:益气养血,温阳补肾之法濡润经筋,使病情得以恢复。
第三阶段:滋养经脉,平衡阴阳,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