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来临,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的医生都会更加忙碌,因为随着冷空气来袭,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梗、急性脑梗的患者都会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是高血压患者。
秋冬季高血压患者为何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主要原因还是寒冷对血管的影响,首先寒冷刺激会使血管骤然收缩、管腔变窄,导致血流阻力增大;第二,昼夜温差大,人体调节机制负担重,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加剧,增大血管压力。第三,低温下人体出汗减少,血液相对浓缩,同时为御寒,血小板活性增强,更容易形成血栓。
另外,医学研究显示,清晨6-10点是血压的“高危时段”,此时交感神经激活、激素波动叠加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形成全天首个血压峰值。
因此,心血管专家提醒:对于血压长期超150mmHg的人群,早上要注意四做四不做,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秋冬季血压高于150mmHg,清晨四要做
1. 温水唤醒循环
夜间睡眠损失约300ml水分,晨起饮用200ml、40℃温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微循环。研究显示,此举能使清晨血压峰值降低5-8mmHg,相当于给血管做“晨间瑜伽”。
2. 渐进式起床
人体从平躺到直立需3-5分钟适应期。推荐“三步起床法”:睁眼平躺2分钟→活动四肢1分钟→坐起床沿1分钟。此法可避免血液淤积下肢,防止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的反射性血压升高。日本研究证实,规范起床流程可使晨起跌倒风险降低40%。
3. 规范服药,精准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大部分患者血压高压应控制140甚至130以下,具体应咨询专科医生。
家庭监测需把握“黄金1小时”:起床后30-60分钟内、服药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记录血压日记。
4. 营养早餐稳能量
优质早餐应优质蛋白质如1个水煮蛋、适当碳水食物如2片全麦面包、膳食纤维如新鲜蔬果。这种搭配提供4小时饱腹感,避免低血糖引发的血压波动。需严格控制钠摄入,咸菜、加工肉制品等高盐食物应避免。
秋冬季血压高于150mmHg,清晨四不做
1. 忌强行排便
用力排便时腹压可超200mmHg,导致颅内压骤增。动脉硬化患者可能因此血管破裂。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部分人可以每日饮水1500ml左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
2. 忌剧烈运动
清晨交感神经兴奋,剧烈运动可使心率增加30-50次/分,血压飙升30mmHg以上。推荐选择八段锦、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以“能说话不能唱歌”为强度标准。心血管专家建议,晨练前测血压,超过160/100mmHg应暂停。
3. 忌漏服药物
长效降压药需维持24小时血药浓度,漏服可能导致血压“反跳”。建议用智能药盒或手机提醒,药物放床头柜显眼处。若漏服且距下次服药超6小时可补服,否则跳过当次剂量。
4. 忌刺激性饮品
咖啡因会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饮用后30分钟血压可升5-10mmHg。建议用淡茶水或柠檬水替代,柠檬中的维生素P能增强血管弹性。注意,部分感冒药、减肥药也含升压成分,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