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座山,位于市中心区北端,叫莲花山,据说是因七个山头组成犹如盛开莲花的山形而得名。有资料显示,莲花山不在深圳十大名山之列。但是,山不在高,依山就势而建的莲花山公园,因山顶矗立着“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邓公的铜质塑像,已成为深圳八景之一。
(矗立在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铜像)(图源/作者提供,下同)
我在深圳居住的地方,距离莲花山不足十公里,乘公交、坐地铁,都很方便。因此,星期天或节假日,莲花山也是我和妻子经常光顾的地方。
在深圳这座车多人多热闹喧嚣的移民城市,静谧而秀美的莲花山,宛如一颗被岁月雕琢的翡翠,镶嵌在这片繁华与宁静交织的土地上。山峦起伏,似灵动的舞者身姿;绿树成荫,像大自然编织的绿色绒毯;溪流潺潺,如悠扬的乐章在山间奏响。而在这如诗如画的莲花山脚下,有一面特殊的墙——征婚墙。
初遇征婚墙,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那天,我和妻子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踏上了莲花山的登山之旅。一路上,鸟语花香相伴,我俩都沉醉在这大自然馈赠的美景中,脚步也变得格外轻快。当我们沿着蜿蜒的小径走到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时,一面色彩斑斓的墙突然映入我的眼帘。走近了,才发现,那面墙并不高大,却格外引人注目。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纸张,有粉色的、绿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像是一幅幅绚丽的拼图。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张征婚启事。每一张启事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归宿。
(征婚墙图片之一)
我站在墙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好奇。这些征婚启事背后,是怎样的人在诉说着怎样的故事呢?我迫不及待地开始浏览起来。
第一张征婚启事,是一位年轻女孩的。照片上的她笑容甜美,眼神清澈而明亮。她在启事中写道:“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喜欢阅读、旅行和摄影。我希望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有责任感、能够与我携手走过一生的男孩。”看着这简单的文字,我仿佛能看到她在灯下认真书写启事时的模样,那是一种对爱情纯真的向往。
继续往下看,有一位中年男士的启事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的照片略显沧桑,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坚毅。他写道:“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但我依然相信爱情。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希望找到一个善良、温柔、能够接受我和女儿的女人,一起组建一个温暖的家。”读着这些文字,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爱情的渴望,那是一种在岁月沉淀后的执着。
征婚墙呈“回”字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密密麻麻,排列有序。墙上的启事五花八门,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深情款款,有的简洁明了。每一张启事都像是一颗星星,在这面墙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爱情的集市,看到了一个个求婚者在这里展示着自己的优势和期待。
忽然,妻子拉了我一把,指了指坐在一块石头上的两位老人:“老公,你看,那不是老孙两口子吗?”妻子说的老孙,是我儿媳初来深圳时在同一个小区租房的邻居。老孙的儿子也老大不小了,老两口天天盼着抱孙子,就天天跑到征婚墙转悠,可是儿子对于女方的要求过于严苛,年复一年,仍是一个光棍汉。
妻子热情地给老孙打招呼:“咋样了,有看中的吗?”老孙两口子都摇了摇头,没说话。
看到老孙两口子面有难色的样子,我拉着妻子的手安慰老孙两口子道:“找对象这事,急不得,也松不得。也许你儿子明天就能交上桃花运。我们再到前面看看。”
告别了老孙两口子,我和妻子继续在征婚墙上浏览。我发现,征婚墙上的征婚者,多为大龄青年,且高学历居多,白领阶层居多,女性居多。有人常评价这些男男女女:要么高大帅,要么白富美,虽然事业有成,但却情场失意,高门不就,低门不进,都把青春浪费在挑三拣四的过程当中。
(征婚墙图片之二)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和妻子渐渐成了莲花山征婚墙的常客。每每到莲花山公园来,总想到征婚墙边看看老孙,却又怕见到老孙。有时候,还有意躲着老孙。为啥?因为见了面不知道说啥、问啥为好。尽管这样,每次来到这里,我还是会花上一些时间,静静地浏览那些新的启事,感受着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温度。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他站在征婚墙前,仔细地看着每一张启事,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我忍不住和他聊了起来。
老人告诉我,他的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他一个人生活有些孤单。他希望能找到一个伴,一起度过余生。“我不求她有多漂亮,多有文化,只要能和我聊聊天,互相照顾就好。”老人朴实的话语让我深受感动。
在和老人的交谈中,我还了解到,征婚墙不仅为单身的人提供了一个寻找伴侣的平台,还是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地方。有时候,一些人在看启事的过程中会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里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区,充满了温暖和关怀。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站在征婚墙前。他们手牵着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好奇地走过去和他们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通过征婚墙认识的。女孩说,她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贴了一张启事,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男孩的回复。他们在网上聊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见面。见面后,俩人发现彼此非常合拍,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真的很感谢这面征婚墙,让我们找到了彼此。”男孩感激地说。看着他们幸福的模样,我心中也充满了喜悦。这面征婚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为许多人带来了爱情的奇迹。
然而,征婚墙也并非总是充满着美好的故事。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女士在征婚墙前伤心地哭泣。面对众人的安慰,她说她之前通过征婚墙认识了一个男人,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可是,没想到那个男人是一个骗子,他骗走了她的钱财后就消失了。
“我真的很后悔,不该这么轻易地相信别人。”女士哽咽着说。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我想:这面征婚墙,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寻找爱情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人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被一时的感情冲昏了头脑。
当然,利用征婚墙骗婚,毕竟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疫情过后,征婚墙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面征婚墙,不仅本地的人会来这里张贴启事,还有一些外地的人也会慕名而来。征婚墙成为了一个连接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爱情桥梁和纽带。在这里,人们可以亲眼看到对方的启事,感受到对方的气息和情感。而且,征婚墙所处的莲花山环境优美,人们在寻找爱情的同时,还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无疑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莲花山公园的地标石)
站在莲花山的征婚墙前,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面征婚墙,不仅仅是一个寻找伴侣的地方,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需求的文化窗口,可谓莲花山公园的别样风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社交圈子也越来越窄。很多人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认识新的朋友,更别说寻找爱情了。征婚墙的出现,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主动出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征婚墙上的启事中,我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期待。有人希望对方有车有房,有人希望对方有高学历,有人希望对方有好的家庭背景。这些要求虽然可以理解,但往往因为这种“可以理解”,使有缘人失之交臂。
夕阳的余晖洒在莲花山的征婚墙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我站在墙前,心中充满了感慨。我知道,征婚墙只是一个平台,它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爱情。但是,它却给了人们一个机会,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机会。
离开莲花山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面征婚墙。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是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守护着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
写于2025年10月27日
作者简介
姚景强,1955年3月生,河南省济源市人。197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工程兵某部新闻报道员、新闻干事、济源市人武部党委秘书、济源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焦作工人报》特约记者、《济源日报》社记者、济源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济源地名志》副主编,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连环画等作品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