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年纪大了就不会感染 HPV?各年龄段都有风险
创始人
2025-10-28 11:14:15
0

在 HPV 感染的认知中,“年纪大了就不会感染 HPV” 是极具误导性的误区 —— 事实上,HPV 感染不受年龄限制,无论是青少年、中青年还是中老年人群,都存在感染风险,且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特点与健康隐患各不相同,中老年人群甚至因免疫力下降、筛查意识薄弱,可能面临更高的持续感染与病变风险。

首先,需打破 “年龄与 HPV 感染风险成反比” 的错误认知:HPV 感染的核心传播途径是性接触,只要存在性生活或密切皮肤黏膜接触,就有感染可能,与年龄无直接负相关。临床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 HPV 感染率虽有差异,但均非 “零风险”:青少年(15-24 岁)因性生活开始初期防护意识不足,感染率可达 20%-30%;中青年(25-44 岁)性活跃且可能存在多个性伴侣,感染率维持在 15%-25%;中老年(45 岁以上)虽性活跃度可能降低,但感染率仍有 5%-15%,且因免疫力下降,病毒清除能力减弱,持续感染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群 ——45 岁以上 HPV 感染者中,持续感染超过 12 个月的比例达 30%-40%,远高于 25-34 岁人群的 15%-20%。因此,“年纪大” 不仅不代表 “不会感染”,反而可能因身体机能变化,增加感染后的健康风险。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 HPV 感染特点与潜在危害,进一步说明 “各年龄段均需警惕”:

一、青少年(15-24 岁):感染率高,多为暂时性,但易被忽视

青少年人群因性观念开放程度提升,部分人过早开始性生活,且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如不使用安全套),HPV 感染率在各年龄段中居高不下。不过,该年龄段人群免疫系统功能较强,80%-90% 的感染可在 1-2 年内自行清除,多为暂时性感染,极少发展为持续感染。但需注意:若青少年时期感染高危型 HPV 且未被清除,病毒可能潜伏在体内,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在中老年时期引发持续感染与病变;同时,低危型 HPV 感染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生殖器疣,因羞于启齿而延误治疗,影响心理健康与后续生活。因此,青少年人群需通过疫苗接种(9-14 岁为最佳接种年龄)、性健康教育提升防护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二、中青年(25-44 岁):感染率稳定,持续感染风险与生育需求叠加

中青年人群是社会中坚力量,性活跃且可能因婚姻变动、社交圈扩大,增加 HPV 暴露机会,感染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该年龄段人群的核心风险在于:一方面,部分人因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病毒清除效率降低,持续感染率逐渐上升;另一方面,中青年女性多有备孕或生育需求,若感染高危型 HPV 且持续存在,可能引发宫颈病变,影响备孕计划 —— 如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病变后,可能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增加孕期流产、早产风险。此外,中青年男性若感染 HPV,不仅可能引发阴茎疣、肛门病变,还可能通过性生活将病毒传染给伴侣,形成 “交叉感染” 循环,延误双方病毒清除。因此,中青年人群需定期筛查(女性每 3-5 年做 HPV+TCT 联合筛查,男性关注生殖器异常症状)、坚持安全防护,平衡生育需求与健康管理。

三、中老年(45 岁以上):感染率虽低,但持续感染与病变风险最高

中老年人群的 HPV 感染风险常被低估,但其潜在危害最大:

  1. 感染来源多元,非仅 “性接触”:除性接触外,中老年人群可能因皮肤黏膜老化、屏障功能减弱,通过接触公共设施(如浴室扶手、泳池水)、共用毛巾等间接途径感染 HPV;部分女性可能因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宫颈黏膜变薄,更易受到 HPV 侵袭。
  2. 持续感染率高,病变进展快:中老年人群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T 细胞、B 细胞活性下降,病毒清除能力显著减弱,HPV 持续感染率是年轻人群的 2-3 倍。持续感染的高危型 HPV 会加速宫颈细胞病变,且因中老年人群宫颈细胞修复能力差,病变进展速度更快 —— 从低级别病变发展为高级别病变的时间,45 岁以上人群平均为 3-5 年,比 25-34 岁人群缩短 1-2 年,且更易突破宫颈上皮层,发展为宫颈癌。
  3. 筛查意识薄弱,漏诊率高: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 “年龄大了不用做妇科筛查” 的观念,部分女性甚至从未做过 HPV 或 TCT 检测,导致早期感染与病变被遗漏。临床数据显示,45 岁以上宫颈癌患者中,约 60% 在确诊前 5 年未进行过任何宫颈筛查,确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此外,中老年男性因无常规 HPV 筛查项目,感染后更易被忽视,可能引发阴茎癌、肛门癌等,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 HPV 感染风险,需采取 “分层防护” 策略,避免因年龄忽视健康:

  1. 疫苗接种:全年龄段适用,越早越好

无论青少年、中青年还是中老年(只要未感染过疫苗覆盖的亚型),均可接种 HPV 疫苗:9-14 岁青少年接种可获得最佳保护效果,降低终身感染风险;25-44 岁人群接种可预防未感染亚型,减少交叉感染与持续感染可能;45 岁以上人群若未接种过疫苗,且无禁忌证,接种后仍能对未感染的高危型 HPV 提供保护,降低病变风险。需注意:疫苗不可替代筛查,接种后仍需按年龄段进行定期检查。

  1. 定期筛查:不同年龄段制定差异化方案
  • 女性:21-29 岁每 3 年做 1 次 TCT;30-65 岁每 5 年做 1 次 HPV+TCT 联合筛查,或每 3 年做 1 次 TCT;65 岁以上若此前 10 年筛查正常且无病变史,可停止筛查,否则需继续定期筛查。
  • 男性:无常规筛查项目,但需关注身体异常 —— 生殖器、肛门周围出现疣状赘生物、溃疡,或口腔、咽喉出现长期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测;性伴侣确诊 HPV 感染时,男性应主动进行 HPV 检测,避免交叉感染。

2.日常防护:全年龄段通用,降低感染概率

无论年龄大小,均需坚持安全性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内衣裤等私人物品;避免接触公共设施后直接触碰生殖器、口腔等黏膜部位;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提升免疫力,增强病毒清除能力。

“年纪大了就不会感染 HPV” 的误区,本质上是对 HPV 感染机制与年龄相关性的误解。HPV 感染贯穿全年龄段,且中老年人群因免疫力下降、筛查意识薄弱,可能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打破年龄偏见,通过疫苗接种、定期筛查、日常防护构建 “全年龄段防护体系”,才是降低 HPV 感染与病变风险的关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当肌肉和皮肤被免疫系统攻击 在纷繁复杂的风湿免疫疾病家族中,有一类疾病专门瞄准我们身体的“力量之源”——肌肉,有时还会累及皮肤。...
瘦了20斤才知道:减肥的尽头,... 减肥,不要把它当成任务,而要把它融入生活。减肥的尽头是生活化减脂,当你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身体代谢水...
老年人突发痴呆症状,医生斥责:... 冬季的寒冷让不少老年人感到困倦。张大爷今年74岁,平时作息规律,身体也还算健康。然而,最近他突然发现...
嘉峪关酒泉机场再添省内串飞新航... (来源:中国民航网) 转自: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继10月26日嘉...
原创 她... 今天刷到个视频,江西上饶的李姑娘,二十出头,爱徒步,爱拍照,兴冲冲钻进山。满地枯叶厚得像地毯,她蹦两...
原创 杨...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0月28日,2025-26赛季NBA常规赛继续进行,波特兰开拓者背靠背客场...
中国男性健康日丨这些“男”题并... 随着气温骤降,不少男性朋友出现了一系列泌尿系统问题。今天是“中国男性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男性健康...
郑智化无须道歉 记者 言咏 10月25日,台湾歌手郑智化在社交媒体发文指责深圳宝安机场,作为轮椅旅客的他,在登机时遭...
肺部自我修复“开关”被发现!慢... 你是否知道,人体肺部的自我修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隐藏在肺细胞中的“分子开关”,...
这类碳水建议多吃,不仅健康而且... 01 优质碳水 所谓“优质碳水”,关键在于吸收速度、血糖反应和营养含量。 快消化碳水:像白米、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