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突然降温,接连出现四十多岁同学、六十多岁校友离世的消息,让人痛心之余更需警惕 —— 低温环境下,人体心血管、呼吸系统等脆弱系统易受冲击,中老年人尤其需要做好健康防护。这份科普将从 “风险诱因”“重点预防领域”“日常防护细节” 三方面,帮大家建立科学的冬季健康保护屏障。

一、先明确:低温为何会成为中老年人的 “健康杀手”?
天气骤冷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而中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免疫力减弱、基础疾病较多,更容易触发健康危机:
二、两大高风险领域:重点预防这两类疾病
结合近期离世案例(中老年人为主),冬季需优先防范 “心血管意外” 和 “呼吸系统重症”,这两类疾病在低温环境下发病率会提升 30%-50%:
(一)心血管疾病:从 “预防突发” 到 “日常管控”
低温下若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心血管危机的前兆,需立即就医:
四十岁以上人群若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冬季需格外注意:
(二)呼吸系统疾病:从 “保暖” 到 “增强抵抗力”
外出时务必戴口罩(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既防冷空气又防病毒),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若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外出前可遵医嘱提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减少急性发作风险。
冬季是流感、肺炎高发期,六十岁以上人群尽量少去商场、菜市场等密闭拥挤场所;家中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对着风口);若家人感冒,需做好隔离(戴口罩、分餐),避免交叉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患者,冬季需备好沙丁胺醇气雾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急救药物,若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尤其黄脓痰)、呼吸困难加重,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呼吸衰竭。
三、日常防护:5 个 “关键细节”,帮中老年人平安过冬
除了针对性预防疾病,日常做好这些细节,能进一步降低健康风险:
避免穿一件过厚的衣服(活动时易出汗,脱衣后反而着凉),建议采用 “内衣 + 毛衣 + 羽绒服” 的分层穿搭,方便根据室内外温度调整;重点保暖部位:头部(戴帽子,避免热量从头部散失)、颈部(戴围巾,保护颈动脉免受冷空气刺激)、手脚(穿保暖鞋、戴手套,避免手脚冰凉导致血管收缩)。
冬季运动不宜过早(尤其避免凌晨 5-7 点出门,此时气温最低,且心血管处于脆弱状态),建议上午 10 点后或下午 3-4 点,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每次 30 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喘气为宜);运动前一定要热身 5-10 分钟(如活动关节、快走),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诱发心梗。
多吃温热食物(如热粥、汤面、炖菜),帮助身体保暖;减少高盐、高油、高糖食物(如腌肉、油炸食品、甜点),避免加重血管负担;适量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燕麦、苹果),预防便秘(冬季活动减少易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血压骤升,诱发脑出血)。
冬季日照时间短,建议每晚 10 点前入睡,早上 7 点后起床(避免过早起床,此时气温低、血压易波动);避免过度劳累(如长时间做家务、熬夜带娃),保证每天 7-8 小时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修复,增强抵抗力。
低温环境下,人的情绪容易变得低落或烦躁,而情绪激动(如生气、焦虑)会导致血压骤升、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意外风险;建议通过听音乐、和家人聊天、养花种草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四、特别提醒:这 3 类人群,冬季需 “重点监护”
冬季虽寒冷,但只要做好科学防护,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健康风险。希望这份科普能帮到大家,也愿我们身边的人都能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