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带状疱疹,花了2万多!
几个月来,吴先生一直莫名头痛,位置不定,痛如钻心。
他试过止痛药、布洛芬甚至头疼粉,却都不见效,最终只好就医。
就诊之路漫长而曲折——他辗转三家医院,做了颈动脉彩超、头部磁共振、多项血液检查、心脏彩超,甚至精神科量表评估。网上挂号虽然方便,检查却需漫长等待。
整套下来花费近两万元,他曾从南方某知名中医院背回一大包药,认真服用“丹参头痛胶囊”数日,头痛却依然如故。
一次看电视时头痛再次发作,妻子提醒:“会不会是带状疱疹?”他立刻前往皮肤科,医生检查后确认:确实是藏在头发和面部的带状疱疹。 医生指出,带状疱疹最麻烦的是后遗神经痛,预防才是关键。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什么?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在水痘痊愈后潜伏于体内,免疫力下降时可被激活。
典型症状为单侧带状成簇水疱,伴随剧烈神经痛(钝痛、电击样或烧灼痛)。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十年以上,严重影响生活。特殊部位感染可能导致视力、听力受损,免疫力极低者可能发生播散性感染,危及生命。
带状疱疹高发人群有3大类:
1)中老年人:50岁后风险显著上升,60岁以上发病率是年轻人的5倍;
2)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肿瘤、艾滋病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慢性病患者及生活不规律者:糖尿病、慢阻肺患者,长期熬夜、压力大人群。 预防重于治疗,接种疫苗是有效手段。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不含活病毒,安全性高、保护持久,尤其适合免疫力较弱人群。
如何预防?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首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免疫力都有积极意义。另外,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提供超过90%的保护效力,可保护10年以上。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今年9月我国正式批准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新增适应症,将接种范围明确扩展至18岁及以上因疾病或治疗导致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高风险成人。
这一群体具体包括:确诊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的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如肾移植、肝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因癌症接受放化疗、因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人群。
作为国内唯一获批用于特殊高风险群体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两剂肌注即可,能激发强效持久免疫应答,临床试验证实其耐受性与免疫原性良好,可降低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18岁及以上免疫缺陷、抑制人群接种时机需由医生结合健康状况判断,根据疾病类型、治疗阶段、免疫水平等评估,避免在急性发作期或治疗关键期接种。
结语
带状疱疹并非“小病”,其对高风险人群的健康威胁不容小觑。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新适应症的获批,为18岁以上免疫脆弱群体带来了专属防护,也提醒5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及时咨询医生、评估接种需求,是抵御病毒、守护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