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点,阳光刚洒进小区,58岁的李阿姨和邻居在公园遛弯时聊起家里的琐事。聊天中,大家突然提到了“血型预测癌症”的说法。
王大爷一脸认真地说:“听说O型血不容易得癌症,A型血反而要警惕,真的假的?”这句话让李阿姨心里一紧:她正好是A型血。想到近几年单位体检的时候看到的新闻,她不禁生出一丝不安。

难道血型真的与癌症风险有关?不同血型的人,该如何面对这些“血型预测癌症”的言论呢?真相或许与你想象的大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权威专家与最新研究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答案:到底哪种血型与某些癌症风险更相关?哪些是误传?我们又该怎样科学应对?
网络上关于A型、B型、O型、AB型血和癌症发生率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不少人担心自己的血型“天生倒霉”,还有人认为“只要是O型血,就等于天然护盾”,让焦虑和侥幸并存。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对血型与疾病风险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哈佛医学院2022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汇总了欧洲、美国、亚洲近20年间超过30万人次的癌症病例数据,发现A型和AB型血人群在胃癌、胰腺癌等特定癌症的发病率上,的确略高于O型血人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曾跟踪25,000名中国人的健康档案,结果显示AB型和A型血的人比O型血人患胃癌的风险分别高出14.2%与9.8%。
医学解释认为,人体的血型抗原会参与免疫系统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调节,某些血型的抗原与癌细胞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关联。例如,A型血抗原分布,在某些器官的癌变过程中或许为癌细胞创造了更有利的生长环境。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风险差异有限,绝非决定性因素。权威杂志《柳叶刀》强调:“血型只是多种危险因素中比较弱的关联,远远比不过吸烟、饮酒、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力。”并不是说你是A型血或AB型血,就一定会得癌症,也不意味着O型血就能绝对幸免。
A型和AB型血,真的更容易中招?这些数据你要留意
让我们聚焦A型血和AB型血,这是最多流言关注的对象。不同研究为这一话题提供了更直观的数据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型血罹患胃癌的风险比O型血高出11.3%,而AB型血的风险高出17.8%。
美国一项纳入10万余人的大型队列研究也发现,胰腺癌与A型、AB型血型人群有弱相关性,但“风险增加”并不是“必然患病”。
英国牛津大学的癌症风险分析报告进一步指出:B型血、O型血同样可能患癌,但相关数据显示,差异不足5%,不支持“遇事都赖在血型上”。

所以说,无论你是A型、AB型,还是O、B型血,癌症问题不应只“怪”到血型头上。现代医学更强调多重风险因素叠加。遗传背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慢性感染、心理压力等,才是癌症发生不可忽视的大头。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你恰好是A型或AB型血,不必过度焦虑,但建议对胃癌、胰腺癌等高危信号多一点关注,定期体检、健康管理依旧是预防的关键措施。
科学对待血型风险,这么做帮助你守护健康*
看完权威研究和数据,有些人可能心中依然忐忑:“我是A型血或AB型血,那是不是得马上自查、吃药、改变什么?”

实际上,医生们的建议非常明确。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比“血型焦虑”更重要: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这是降低癌症风险最有效的三大手段。
无论什么血型,定期体检很有必要。特别是家族中有消化系统肿瘤史,建议每年一次胃肠镜检查,及早排查隐患。
偏向A型、AB型血的朋友,可以对消化不良、腹胀、黑便等早期预警信号提高警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保持平稳心态同样关键。血型是天生无法改变的条件,科学面对、理性分析,不被谣言裹挟。
最后,权威共识指出:癌症防控重在整体风险管理,而不是“血型决定论”。更不能因为所谓“血型优势”就放纵自我,否则得不偿失。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杂志》2022年第102卷
《柳叶刀·肿瘤》2021年第9期《柳叶刀·肿瘤》2021年第9期
哈佛医学院官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居民胃癌流行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