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过,寒冬将至,您的血糖还好吗?
 
 
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很多糖友发现,自己的血糖好像也变得“不听话”了,动不动就蹿高。这可不是错觉哦!冬季确实是血糖比较难控制的季节。
 

 
别担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送上一份超实用的《糖友冬季安心指南》,从衣食住行全方位守护您的健康!
 
一、 为什么冬季血糖易“失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来看看冬天血糖“调皮”的背后推手:
 
 
 - 寒冷刺激:低温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来产热,这种激素会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 食欲大增:天冷就想吃点热乎的、高能量的食物,不知不觉就容易吃多。
- 运动减少:“猫冬”模式开启,出门锻炼的勇气大打折扣,能量消耗不掉,血糖自然上升。
- 血管收缩:寒冷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和血糖的稳定。
- 容易感染:冬季是感冒、流感的高发期,任何感染都会导致身体应激,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二、 稳糖过冬“六件套”,一个都不能少! 
1. 穿:保暖先行,护好“重点部位”
 
脚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二心脏”,冬季护脚尤为重要!
 
 
 - 全面保暖:及时添加衣物,戴好帽子、围巾,尤其要保护好头、颈、手和脚。
- 鞋子宽松:穿宽松、透气、柔软的棉质鞋子,避免过紧的鞋子压迫脚部,影响血液循环。
- 睡前泡脚:切记!泡脚水温不宜过高(≤37℃),用手试温最安全,时间不超过15分钟。用温水轻柔擦干,特别是脚趾缝,并检查有无破损、红肿。❌ 切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直接暖脚,以免因感觉迟钝而烫伤。
2. 吃:均衡饮食,巧选“暖身食材”
 
 
 - 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因天冷而暴饮暴食。
- 优选温补:可以选择一些升糖指数较低又有暖身作用的食物,如:
 
  - 主食类:燕麦、黑米、薏米、山药(需替代部分主食)。
- 蔬菜类:韭菜、南瓜、胡萝卜、菠菜。
- 汤品类:鸡汤、鱼汤(去浮油)、豆腐海带汤,暖胃又营养。
- 多喝温水:冬季干燥,保证充足饮水,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3. 动:室内外结合,贵在坚持♀️
 
 
 - 择时而出:选择上午10点后或下午阳光充足时进行户外运动。
- 室内活动:天气不好时,在家也可以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原地踏步、健身操等。
- 充分热身:运动前一定要做足热身,避免拉伤和心血管意外。
4. 测:加强监测,心中有数
 
 
 - 增加频率:冬季血糖易波动,建议增加监测频率,尤其要关注空腹和餐后血糖。
- 记录细节:记录下血糖值、饮食、运动和身体感受,方便找出规律,及时调整方案。
- 注意保管:血糖试纸、胰岛素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冻或受热。
5. 防:预防并发症,筑牢防线️
 
 
 - 防感冒:勤洗手、多通风,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 护皮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洗后及时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燥瘙痒和皲裂。
- 护心血管:注意血压监测,清晨起床遵循“慢三拍”原则:醒来躺一会,坐起停一会,站起扶一会。
6. 心:情绪稳定,阳光心态
 
冬季日照短,容易让人情绪低落。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 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 听听音乐,看看书,培养兴趣爱好。
- 天气好时,多出门晒晒太阳。
三、 冬季明星食物推荐(温习一下) 
结合我们之前的“食物红宝书”,冬季可以多吃:
 
 
 - 燕麦/黑米:调整血糖,提供稳定能量。
- 南瓜/山药:理想降糖,暖胃饱腹。
- 牛肉/鲫鱼:补充优质蛋白,增强抵抗力。
- 菠菜/白菜:富含纤维,防并发症。
- 枸杞子/黄芪:泡水或煲汤,有益气固表之效。
最后的小结:
 
糖友过冬莫慌张,记住这 24字口诀:
 
 
 保暖足部首当先,
 
 饮食均衡控量严,
 
 坚持运动莫要懒,
 
 勤测血糖保平安!
 
 
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安稳度过寒冬,迎来一个健康、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