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河南省人民医院交出亮眼“中国答卷”——由胸外科主任魏立指导开展的一项研究,首次将“BTLA抑制剂(tifcemalimab)+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化疗”双免疫联合方案,用于局部晚期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围手术期治疗,相关Ⅱ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以壁报形式展示,多项关键疗效指标突破传统治疗瓶颈,为日渐高发的食管鳞癌患者带来全新治愈希望。
食管鳞癌占全球食管癌病例的90%以上,2020年全球新发食管癌约60.4万例,其中超过一半(53.7%)发生在中国。中国的太行山脉周边地区是世界闻名的高发区,发病率可达普通地区的数倍。局部晚期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的患者,传统治疗多依赖单一免疫药或化疗,效果有限且术后复发风险高。魏立敏锐洞察到治疗局限后,提出“双免疫联合化疗”的创新研究方向。
据该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丁成智介绍,从2024年10月14日启动患者筛选,至2025年5月,研究共筛选100例患者,最终17例符合条件者完成全部治疗流程。
这一创新治疗方案取得超预期疗效:17例患者全部实现肿瘤完整切除,无人因治疗延误手术时机;近95%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更值得关注的是,41.2%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未发现存活癌细胞,58.8%的患者肿瘤组织大幅退缩;94.1%的患者实现术后病情降期,原本肿瘤浸润深、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灶浸润变浅、转移迹象消失,复发风险显著降低。
临床数据显示,pCR(病理完全缓解率)和MPR(主要病理缓解率)指标越高,患者的生存期通常越长。该方案pCR目前已跻身同类治疗前列,仅低于放疗方案,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也彰显了这一创新治疗方向的临床价值与应用潜力。
药物安全性方面,方案同样表现优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的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贫血、呕吐等,仅3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情况,无治疗相关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充分证明方案的安全性与耐受性。目前基础研究与长期随访正在持续推进,为后续方案优化与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