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时间:12月13日-14日上海
形式:会前训练营+高峰论坛+展位交流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了解详情】
医疗集团主动缩减433张床位
虽然多地仍有医院新建及床位扩张的动态,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国多地出现医院缩减床位的消息。
近日,据看医界获悉,在河南安阳,安阳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近年来主动缩减床位,安阳融媒报道,在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过程中,该市控制市级医院床位规模,压缩433张,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为资源下沉留足空间。
据了解,安阳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于2023年9月揭牌成立,医疗集团由安阳市人民医院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安阳市眼科医院、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安阳市文峰区灯塔医院及文峰区、龙安区辖区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数据显示,安阳市人民医院主动压缩四个病区共200张床位、安阳市肿瘤医院压缩床位133张、安阳市第六医院压缩床位100张、市中西结合医院并入中医院。
2025年安阳市人民医院的新春贺词中,该院院长张勇写道,在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医保支付政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新型医改背景下,科学分析各个专科既往服务能力和发展趋势,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方向,对部分专科设置重新布局,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整合内分泌、肾病、心血管、康复、妇科病区设置,缩减开放床位200余张,为下一步推进慢病下沉、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图片来源:安阳市人民医院官网)
数据显示,病区压缩后,该院逐步降低基础疾病组收治比例,床位使用率由72%增至88%,危重疾病救治、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占比均有所提升,医疗盈余有了大幅增长。
2024年,安阳市人民医院服务患者人次数123.66万人次,其中门诊人数110.61万人次,急诊人数9.44万人次,健康体检3.61万人次。
多地医院主动缩减床位
主动缩减床位的医院不只这一家。
据中国卫生杂志,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主动定下“用三年时间缩减300张开放床位”的目标。目标确定后,从2020年开始,医院先后合并缩减四个内科病区,将开放床位由原来的1200张缩减至900张,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努力,医院“瘦身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等级,2023年入选江苏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医院,2024年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8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打响了国内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第一枪”--宣布全院削减1000张床位,实现全院零加床。多家主流媒体曾对徐医附院的主动改革做出专题报道,有报道称,改革后,医院医务处负责人表示,床位做了减法,服务质量却在做加法,“患者住院周期缩短,轻症病患住院减少,医生集中精力治疗疑难杂症,三四级手术量上升了。”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官网显示,徐医附院始建于1897年,已有127年的历史,医院现总编制床位数4150张。2023年,医院门急诊工作量279万人次,住院患者出院21.02万人次。
专家:床位扩张或将退潮
知名卫生领域专家、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巡视员廖新波曾向《看医界》表示,今后3000床以上医院都将面临很多来自市场和政策的压力。
首先,规模效应不是公立及民营医院的明智选择,不符合医疗卫生的规律。医疗与其他制造业不同,有规模不一定有效益。大型医院投入成本大,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人力资源成本,都比小型医院大得多。
从管理角度而言,大型医院从管理上带来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个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引起的轰动会很大;一个“新冠”的院内交叉感染,带来各方的问题都很多。同时,医院扩张必定会造成地区性的人才高度虹吸,不利于医疗下沉,也不利于人才的利用和流动。
此外,还不利于分级诊疗各项政策落实。而支付制度的强力推进,如:DRGs和单病种收费,哪怕是按服务收费,大医院都不可能再“大小通吃”。廖新波认为,床位不是“政绩”,更不是“能力”,而是大考,以床位论英雄的时代已经结束,超负载的床位正成为很多医院的考验和难题。
而在政策方面,也将迎来变化。近日,安徽省财政厅会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安徽省省属公立医院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自2026年起,优化完善省属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打破原有按床位固定分配模式,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经费核拨机制,着力引导公立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