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泰国不安全,但还是有家长想带小孩去泰国上学。
我感觉没这个必要。
为啥想带娃去泰国读书?原因无非三个:便宜、质量还行、离家近。
便宜。
2025年泰铢再度下跌,人民币汇率跌回了1:5,很多人觉得可以薅羊毛,就动了去泰国的心思。
但实际上汇率下跌不算好事,因为不稳定,现阶段性震荡。你去的时候可能1:5,没待俩月就1:4.5。所以,长期生活学习不能看短期汇率。
去年在新西兰9个月,买车租房提前按4.5兑换了一笔新西兰元,2个月之后就跌到了4.2,光汇率差就损失了大几千块。但没办法,学要上,日子要过,钱贵贱都要花…
能不能薅到羊毛,比汇率更重要的是看学费。学费的涨幅远比汇率震荡带来的影响更大。
2019年去泰国上学的没那么多,国际学校的费用也就十来万人民币冒头,有的甚至只有几万块,这个价格和北京一年20万起的国际学校相比,是真的香——
全英文教学、IB课程,老师纯外教。就算小孩只搞定英文,这笔学费都花得不亏,更何况猛鸡一下没准还能冲牛剑…
但是!这两年学费被羊毛团炒起来了,从曼谷到清迈,中国爹妈能看得入眼的基本上了20万,快追平上海了…
教育还是那个教育,但学位蹭蹭贵。生活成本也疯长起来了,今年夏天去普吉岛,路边摊普通吃一顿大几百块;五年前一套清迈的别墅也就一万三,现在这个价格根本找不到…
再说教育质量。
我确实了解过。去年1月为了研究泰国插班的可行性,我甚至带娃专门从清迈到曼谷转了一圈,为了看学校。
看完就放弃了。因为真的很参差。
多数学校招生不限流,只要有学位给钱都给进。人潮涌入,一个班20个学生20个中国人,一点儿不稀奇。国际学校中国化。 周围的环境会让你宾至如归,感觉仿佛从来没有出过国一样… 当然,像清迈PTIS不会这样,学位太紧张,但你想要申请,难度也很大。
环境如此,就算全英授课,英文也搞不好。其他学术课程就更别提了。一个佛系的国家,你就不可能太要求教育的结果。
很多家长可能到现在都抱有幻想,躺平放养也能上名校。
亲人,不存在的。
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没有哪一所是可以轻轻松松能拿下的;名校生全是卷出来的,成功是天赋+努力的结果,缺一不可。
泰国看起来是比国内更容易申请到牛剑,但前提是得卷。就拿PTIS来说,一年也1、2个名额,僧多粥少。想要拿下,你得先考进PTIS经历一轮筛选,然后步步为营地规划落实,最终打败其他对手。
大部分的成功,不是靠自己做到了120%,而是靠对手没有做到。
是不是所有人都不适合去泰国读书?那也不是。
全球集团化的国际学校,去泰国读还是有一定性价比的,比如贝赛思。
国内读个AP卷个你死我活,也就能保底美本前50。江浙沪没啥名气的国际学校,早些年哐哐往普渡送人,家长都不太乐意去,因为没听过。这两年去的人多了,普渡的身价水涨船高…
相比国内,泰国曼谷贝校没那么卷,学费还便宜。
北京贝校的学费,小学32万/年,高中34.3万/年,还不含住宿费,住宿两人间一年7万;
泰国贝校小学767000泰铢/年,折合人民币14.86万/年,最贵的G12一年997000泰铢,合人民币19.45万,学费成本相当于打了个六折。
曼谷的ISB 顶尖美制国际学校, 也比北京便宜。 2025年的高中学费 1,162,000泰铢/年,合人民币约23万, 只有北京ISB的60%-70%。在学校师资差不多的情况下,前者明显更有性价比。
说到底,教育的选择还是看目的,也看家庭的能力。
卷王跑到泰国薅羊毛没必要,因为学术肯定会松弛到让你绝望。早年去泰国的家长,待不了一年就转轨回了国内公立;
但如果是国际教育中游的普娃,去泰国可能是一个选择:在国内卷十几门AP,和泰国身心健康地长大,最后可能得到一样的升学结果。
冲藤刷牛剑的,没必要去泰国了。目标定的高,再换佛系的地方终究也躺不下,还不如留在国内卷,能有个氛围感…
普通家庭,拼命托举下一代可以理解但不鼓励,因为真的很累。
低龄出国肯定要陪读,多半这个人还是妈妈。一个人孤身海外,租房住,当司机当保姆,每天都要面对生活的挑战,从吃喝拉撒管到娃作业考试,面对琐碎想吐槽都找不到个人…
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 一般人很难忍下来。据我所知,陪读妈妈有抑郁症的不在少数…
教育决策是钱的问题,但不能只考虑钱的问题。 为了下一代努力,也得过好自己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