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一部神秘的古代文献,它不仅记录了自然界中的山和海,还提到了许多人工建筑物。其中,很多描述台的段落十分引人注目,常常附带一句话:射者不敢北(西)向,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台真的是神秘的神域?难道箭矢一旦射向这些台,会自动反弹吗?(这只是开个玩笑) **最早的台——夏启钧台**


**共工之台——不敢北向** 共工曾在与帝颛顼争帝位时失败,并最终被杀。为其修建了共工之台。《大荒北经》中提到: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这一点非常有趣,说明共工之台的方向对箭矢有着特殊的禁忌。它与《海外北经》中的另一段描述相吻合: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台的形态与众帝之台类似,四角有蛇,蛇头指向南方。而这些蛇似乎与共工的臣子相柳有关,可能是象征共工的忠实属下。共工之台与众帝之台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远,共工之台就位于众帝之台的东面。 有趣的是,文献中反复提到射者不敢北向或不敢北射,这暗示着人们对这些台的敬畏,射箭的人不敢指向台所在的方向,以免冒犯神灵。这个射字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涉,指的是人们不敢踏足的禁地。 **轩辕之台——不敢西向** 轩辕之台,又称为轩辕之丘,在《西山经》中有记载: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这段话揭示了一个关键点:无草木,如果它是一个普通的丘陵,应该有植物生长,只有像台这样的人工建筑,由于反复压实土壤,才可能寸草不生。 《大荒西经》和《海外西经》都提到: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这进一步确认了轩辕之台的威严。轩辕之台的形状与之前提到的共工之台和众帝之台相似,都是四方的,四角可能有蛇环绕。 《山海经》中的昆仑同样可以称作昆仑之台、昆仑之丘或昆仑之墟,其形状也是四方的。我们不妨联想一下,这种四方的形状在古代建筑中往往代表着祭坛或陵墓。值得注意的是,四方可能是描述这些台的平面形状,类似亚字型的构造,这种设计常用于祭坛或陵墓。 关于轩辕之台的四蛇环绕,它的象征意义可能与古代的家族标志或图腾有关。在商周时期,家族徽章经常以类似亚字型排列,四周有动物图案,这也许就是轩辕之台四蛇相绕的文化背景。 轩辕之台的威慑力同样让人敬畏,因其位于西方,射者不敢西向射便成为对它的特殊敬畏。鲁迅在《山海经》中也提到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这句话与轩辕之台的故事紧密相连,反映了人们对轩辕之台的崇敬与畏惧。 通过这些古代文献的记载,我们不仅能窥见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也能感受到古代文明中对于台的深刻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