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冷空气已至!建议糖尿病患者,吃饭记住“3不吃”、“2多吃”
创始人
2025-11-11 02:13:59
0

冷风一吹,棉衣加身,这几天全国不少地方的气温仿佛一夜入冬。每逢这样的时节,吃上一锅热腾腾的火锅或者来一碗红糖姜茶,似乎成了“标配”。

但有一种人,这时候可千万别“随大流”——那就是糖尿病患者。气温一下降,血糖控制也容易“坐过山车”,不是忽高忽低,就是早晚差距大得惊人,让人措手不及。

其实,这并不奇怪,冷空气不光影响体感温度,还会影响身体的激素水平,尤其是升糖激素。这时候,吃饭的讲究比平时还要多。

说白了,血糖的稳定不仅靠药物控制,更离不开日常饮食的“稳准狠”。如果餐餐吃得糊里糊涂,再怎么调药也顶不住。而在这个冷空气来袭的季节,有三个“不吃”和两个“多吃”,糖尿病患者可得记在心里。这不是吓唬人,也不是卖弄说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研究和经验积累。

冬天吃错一口,血糖飙三分:这3类食物,糖友别碰

1. 不吃“热量炸弹”类主食

天气一冷,大家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主食上直接升级,从米饭面条换成了糯米饭、汤圆、年糕红薯干糖炒栗子这类“热量炸弹”。看着热乎、吃着香,胃是暖了,血糖却飙升得没边了。这类主食含有大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一吃进肚子里就转化成葡萄糖,吸收速度贼快。

身体内的胰岛素又跟不上这么快的节奏,结果血糖像上了发条一样蹭蹭往上走。有研究显示,像糯米类食物的升糖指数普遍高达85以上,而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主食。热量炸弹虽好吃,但真不是血糖的朋友。

2. 不吃“隐形糖”食物

除了明显的甜食,更可怕的是那些“隐形糖”。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零食、调味品、饮料里,很多都加入了大量的糖,却不容易被察觉。像酸奶、番茄酱、咸味坚果,甚至一些标榜“无糖”的饮料,也可能含有人工甜味剂

这类甜味剂虽不直接提升血糖,但有研究指出,它们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血糖控制。而那些打着“健康”“低脂”旗号的包装食品,更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坑,包装一翻,糖分含量吓一跳。

有数据显示,市面上一些低脂酸奶的糖含量甚至超过了可乐,达到每100克14克糖。这不吃在嘴里,吃进的是麻烦。

3. 不吃高脂高盐“暖冬菜”

再说说高脂高盐的“暖冬菜”,这也是一到冬天就频繁出现在餐桌上的主角。腊肉、火锅底料、红烧肉、酱肘子……这些菜吃完让人觉得暖胃又过瘾,但油脂含量超标,钠含量更是爆表。高脂肪会延缓胃排空,让餐后血糖波动更剧烈,同时还容易加重胰岛负担。

而高盐饮食容易引发高血压,对于本身就血糖有问题的人群来说,这样的搭配简直是雪上加霜。不只是血糖,血脂、血压、心血管的风险都跟着一起抬升。这类菜式少吃一点不是矫情,是保命。

血糖稳定靠“吃对”:这2类食物,糖友要多吃

1. 多吃“低GI高纤维”蔬菜

说完该躲开的“地雷”,也该说说哪些食物能在冬天帮上糖尿病患者的忙。最被忽视、但最该上桌的,其实是低升糖指数又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像西兰花、苦瓜、黄瓜、芹菜、白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蔬菜,不仅升糖慢,还富含可溶性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稳定餐后血糖。

还有一项数据显示,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每增加10克纤维摄入,糖尿病风险可下降10%以上。很多人吃蔬菜只是意思意思夹两筷,其实真正起作用的量得达到每天400克以上。吃蔬菜不能像走过场,得实打实装满一半饭盒才行。

2. 多吃优质蛋白类食物

再来说说优质蛋白,这在冬天简直是糖友的“定心丸”。鸡蛋、鱼肉、鸡胸肉、豆腐、牛奶这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但能增加饱腹感,还能帮助维持血糖稳定。与碳水化合物相比,蛋白质升糖速度慢,同时还能刺激胰岛素适量分泌,提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忽略蛋白质摄入,长期营养不足反而容易导致肌肉流失,增加胰岛素抵抗。数据显示,在维持热量摄入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蛋白质比例(占总热量的20%左右),对于2型糖尿病控制有显著改善作用。

不仅如此,蛋白质还能帮助控制食欲。冬天本来就馋嘴,一天三顿之外还容易多吃点“加餐”,像煮玉米、坚果、蛋糕之类。如果每顿饭里加点蛋白质,饱腹感明显提升,也不容易饿得快。尤其对于夜间血糖波动大的人来说,晚饭吃够蛋白质能减轻凌晨低血糖风险。

有研究指出,高蛋白晚餐对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影响也很正面。所以,这不是说吃肉就是不健康,而是得选对肉,掌握量,不要用高油高糖的烹饪方式去毁掉好食材。

不过,单靠饮食也不是万能的,运动和作息也得跟上。冬天懒得动是普遍现象,但不活动血糖更容易堆着不动。哪怕每天坚持20分钟慢走,也比坐着不动强上太多。

餐后散步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防止峰值飙升。而夜里熬夜也会让血糖控制更困难。睡眠不足会干扰胰岛素分泌节律,让第二天的血糖更加难控。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约25%,这可不是小数目。

也别忽视情绪,冷空气本身就容易让人烦躁,再加上血糖波动带来的情绪不稳定,整个人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感受到“控制不住”的情绪起伏,这不是个性问题,而是生理反应。控制饮食的同时,也要调节心态,找到让自己放松的方法,比如听音乐、写字、喝茶,都比硬憋情绪要强。

其实饮食这件事,说到底是件挺私人但又逃不过规律的事。冬天的诱惑确实多,糖尿病患者在这样的季节里,更需要一份清醒和坚持。

少吃点那些高糖高脂高热量的主食、调味品和“重口味”菜肴,多安排一些蔬菜和蛋白质,就像给身体装了个稳压器。这不是节食,也不是虐自己,而是用更懂自己的方式过一个稳稳当当的冬天。

很多时候,血糖的平稳看似是个技术活,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日常生活的选择。如果每一顿饭都多点思考,多点安排,那些让人烦恼的血糖波动也就不会成为压在心头的大石了。

冬天来了,不光要穿暖,也要吃得对,吃得稳。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过冬,但糖尿病患者至少可以通过这些选择,让自己的身体少折腾一点。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3]王晓琳,张峰.膳食结构调整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24,31(6):732-735.

[4]李志宏,周莉.不同饮食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3):212-216.

[5]韩静,赵玲.优质蛋白摄入与糖尿病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25,52(5):903-907.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邯郸钱氏中医:抑郁症的职场影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在职场中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随着...
欧洲砸2000万欧元!登革热新... 每年,全球约有1亿到4亿人感染一种被称为“热带流感”的疾病——登革热。它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白纹伊蚊的...
徐宝华发起舌侧正畸规范化培训倡...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0日讯(通讯员 子西 记者 郭芝桃)11月9日,国际著名口腔正畸专家...
原创 最... 区域经济格局正在迎来新一轮洗牌。随着各地2023年GDP数据陆续发布,全国城市20强榜单浮现关键变动...
入冬寒湿怕的菜,建议隔三差五吃... 立冬刚过去了,天气逐渐变冷,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总感觉手脚冰冷,怎么捂都捂不热,早上起床也困重,这都...
心脏喜欢的数字密码——读懂身体... 张大爷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记录血压计上跳动的数字,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五年。"这些数字就...
原创 冷... 冷风一吹,棉衣加身,这几天全国不少地方的气温仿佛一夜入冬。每逢这样的时节,吃上一锅热腾腾的火锅或者来...
原创 全... 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赛程过半,奖牌榜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截至11月10日,广东代表团以14金...
我国越来越多的人确诊肺癌!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
站着就能瘦肚子,每天15分钟,... 减肚子不靠卷腹,也不是盲目节食。 卷腹练的是肌肉,无法高效燃烧腹部赘肉,而节食会让身体陷入节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