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今年45岁,是一名高中班主任,平常因为上课经常站好几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但最近不知怎的,稍微站的时间久了点,整个腿就发疼还能看见明显的浮肿。她一开始还以为是站多了,但休息一段时间后,这腿还是不舒服。
担心可能是什么疾病,于是趁着假期就去了一趟医院检查,结果医生也没开药,就让她每天坚持踮一会脚就能好些。
果不其然,半年多来,她没事就踮脚运动,有的时候坐办公室也会踮一下,病情不仅好转,腿部也越来越有劲。
可能有人会问,不用吃药不用治疗,就靠踮脚,真能有这么多好处?

一、踮脚:一个被低估的健身动作
踮脚这种养生方式其实古时候就有,也称“敦踵法”,西汉《引书》中就有记载,甚至在历史悠久的八段锦养生术中也有运用,认为踮脚跟可以刺激肾精,有按摩五脏六腑的效果。
中医认为人脚部,从脚趾、脚跟到小腿、大腿内侧存在3条经络,也就是脾经、肾经和肝经,踮脚可以刺激这些经络,调和气血,温补内脏。
现代医学也认为踮脚锻炼,确实有益身心,因为反复踮脚需要开合脚掌,让小腿和脚髁肌腱发力,调动周围肌群配合,可以很好的改善腿部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加上腿部也是全身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下肢血液回流需要逆行而上,阻力更大,而踮脚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加上腿部肌群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静脉血管收缩和扩张,从而更好的助力血液回流,促进全身血氧供应和代谢顺畅。

二、每天坚持踮脚,6大好处不请自来
别小看踮脚,腿部健康对全身健康也有直接影响,作为锻炼腿部力量的有效养生手段,坚持踮脚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的好处呢?
1、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踮脚尖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的利好运动,特别是长期久坐,或者不爱运动的人,下肢血液流速慢,久而久之可能出现血液粘稠度过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下肢静脉曲张风险,坚持踮脚可以增加下肢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让下肢各个部位可以得到充足的血氧供应。

2、保护心脏
踮脚时双侧小腿肌群的收缩都会刺激血管收缩,有数据显示,肌肉运动产生的挤压血量相当于心脏搏动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因此长期坚持踮脚,下肢血液可以更好的回流,也间接保护心脏,减轻心脏造血负担。
3、促进肠道蠕动
踮脚尖还有利于肠道血液循环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帮助刺激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尤其是本身运动量少,肠胃功能又不好,饮食习惯不良的人,适当踮脚练习可以改善消化系统运行,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肠胃不适反应。

4、改善睡眠
练习踮脚尖,增加一定的运动量,可以消耗过剩的精力,增加疲惫感,可以帮助快速入睡,对睡眠质量提高也有改善。
5、缓解身体疲劳
踮脚在刺激下肢肌群和踝关节功能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下肢血管堵塞、病变风险,随着身体心血管健康度上升,身体也会更轻盈,疲劳感也会更少。
6、预防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往往因为突然的运动或运动姿势不当造成,坚持每天踮脚运动,可以强化跟腱,让跟腱得到持续的锻炼,也有利于预防或降低跟腱断裂发生的可能性。

三、不同的踮脚方式,效果也不同,不妨试试
踮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且不同踮脚方式带来好处也不少,尤其是以下3个姿势做好了,全身受益。
• 站着踮脚
保持直立,身体放松,两脚并拢,缓慢踮起脚尖,顶至最高后停顿一下,再落下脚跟,并反复进行。专家提醒,这种直立位的踮脚要注意让脚掌均匀受力,避免力量偏向一侧,容易造成踝关节受力不均,稳定性下降。

• 坐着踮脚
久坐是导致下肢静脉曲折、血栓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有久坐习惯的你,可以平常坐着的时候,双脚并腿,上身直立,脚跟上提,脚尖支撑,反复踮脚练习,这样也可以唤醒小腿肌肉,增强腿部力量。
• 躺着踮脚
平躺时双腿可以并拢伸直,双腿脚尖可以交替或同时勾腿和放松,对于下肢平衡能力不好的人,这种躺着踮脚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下肢消肿,预防静脉栓塞。

踮脚虽好,但进行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小细节:
1、节奏别太快
踮脚时切忌一抬起脚跟就直接放下,这样快速的踮脚无法有效刺激肌肉,而且节奏太快容易影响稳定度,最好脚跟慢起慢放。
2、时间不宜过长
踮脚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加踝关节负担,建议每天锻炼10分钟左右即可。
3、几类人不推荐
虽然踮脚有很多好处,但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进行,尤其是有骨质疏松、高血压等患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尽量少踮脚以防出现摔跤等意外。
4、别忘了放松
踮脚锻炼后小腿肌群受力绷紧,如果不及时进行放松,容易引发酸胀疼痛,建议可以双腿并拢,左右腿分别前后交叉休息,期间尽可能下腰。

腿部锻炼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每天坚持,在保障脚部安全的前提下,让腿部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才是运动的最终目的,所以注意好上述细节,健康运动才能收获更多的健康好处。
参考资料:
[1]《每天坚持“踮脚”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8个好处不请自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4-4-18.
[2]《每天坚持“踮脚”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央视新闻.2025-7-19.
[3]《每天“踮脚”10分钟能防病!800年前老宗祖用它来养生》.生命时报.2018-12-1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