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上是从夏朝开始的,很多学者认为夏朝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因此,历史上认定的正统王朝往往也从夏朝开始,具体包括: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






以汉朝为例,汉朝承继了秦朝的制度,虽然对秦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但大体上延续了秦朝的体制。即使在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北方被胡人政权占据,但这些胡人政权并未完全继承华夏的制度和文化,因此不能算作正统王朝。相比之下,北魏虽然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在孝文帝的改革下,北魏逐步实行汉化政策,将汉族的文化制度引入政权治理,并且迁都洛阳,最终被认定为正统王朝。 此外,像元朝和清朝这样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虽然有些初期带有异族特色,但它们在统治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并继续沿用了汉族的许多传统制度,因此也被认为是正统王朝。元朝在汉族支持下建立,恢复了科举制度,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汉化改革;清朝同样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汉文化,尤其在儒学、科举等方面,逐步推进了深度的汉化。 第三点,是否得到后世朝代的认可也非常关键。如果一个朝代在历史上未能获得后代的普遍认可,那么它的正统性也会受到质疑。例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和东吴政权,虽然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体系,但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史书《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将魏朝的皇帝称为纪,而蜀汉与东吴的皇帝仅被称为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们并未被视为正统政权。 同样,辽朝和金朝虽然在其时期的历史中有一定地位,元朝也承认它们的存在,但由于明朝的建立后不认可辽金为正统,因此这两个朝代也未被视为正统王朝。这表明,后世的认同也是评定一个朝代正统性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