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出门就感觉冷嗖嗖的,东京已经深秋初冬了。气温不过十几度,早上低于10度,地铁,酒店里都已经开了暖空调。
不知道去哪里,随便上了趟公交车,看方向应该是去池袋的。行,这地名很熟,去看看。
一路上看窗外的风景,这是坐公交的好处。citywalk累了可以坐公交感受一下,票价大多是210日元,差不多10块人民币,确实比地铁贵一点。
东京地铁发达,人多,公交线路不多,人也少。路上日本小学生上学几乎见不到家长接送,每个人戴个帽子不知道几个意思?
中学生还穿着短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明白这种奇怪的风格是怎么流行的,上衣薄羽绒,下面短裤。香港也流行这样穿,少年的腿冻一冻更健康?很多中学生校服是一种类似于中山装的日本传统正装。
池袋貌似是个商圈,有很多白领在此上班,刚好9点看着奔跑的上班族,坏坏的笑了一下,到处都是牛马,今天我这头牛马来池袋放风了,看你们奔跑。。。
池袋貌似是个商圈,有很多白领在此上班。刚好早上9点看着奔跑的上班族,我坏坏的笑了一下,心想到处都是牛马,今天我这头牛马不拉磨来池袋放风了,看你们奔跑。。。
改不了对于不动产的热情,我还是走到哪,房子看到那。日本的房子貌似也都不大,但价格确实比香港相对要便宜一些,香港房子还是太贵了。
不知道怎么形容,东京的房子有一种苍凉工业区感觉,市区也不大有大型社区,除了公园大学也不大有绿化,整个城市在大片大片低矮的一户建包围,看起来并不高级。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子,看不到头,拐一个弯又到了别的一户建里面,星罗棋布的分布,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
另外最大的感受就是东京太安静了,整个社会都是一种压抑的状况,低声说话,默默赶走,地铁车里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如果没有小学生路过,几乎没有声音的社会还是有些害怕。
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安全距离,公交车上也是,有的双人座位空着,宁愿站着也不坐的,这很日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现在日本人的性格特质,多多少少有点反人性,但在这里又怡然自得。
日本男人都喜欢穿正装上班,比例比内地高很多,比香港也高,年轻人一身贴身西服精神气看起来确实不错。看起来东京的老年化不如香港严重,迎面走来还是挺有青春气息的。
香港的特质是逛街到处都找不到公共座位坐下来休息,商场很多都只能takeway;日本的特质是满大街到处都找不到垃圾桶。我一天的垃圾都被我装进书包背回酒店才丢的,这多多少少有点过于夸张。
东京的地铁系统还是比较复杂的,加上不熟悉,需要很用心的在Google地图里面核对线路及站名的。东京那些站英文名都是很古怪的英文翻译,不知道是不是有啥缘由来头?所以单听英文反应不过来。
一天行走的路线很奇怪,不跟任何网红打卡走。第一站去了池袋。刚已经说了。
第二站去了皇居。本来以为可以看到像泰国曼谷皇宫一样的金碧辉煌,结果只看到一座冰冷的园林。感觉走阴森冷淡风,整个园子有点悲凉之感,不过这很日本,很契合日本文化的精神气。绕着皇居走了好久,本来想进皇居核心另外一边,但发现几个门都进不去,可能是不开放。
第三站去了东京大学。这所日本排名第一的大学,校园跟北大一样美,如同公园一般,球场上男生在奔跑,那一刻无限接近青春了。不管是哪里的世界名校,只要有机会去读都是很好的。
大娃这次考试又让我欲哭无泪,感觉安心读B2可能会舒服一点。每天下班啥也不干,陪她温习,就这个结果我也是伤心的很。
完全不上心不主动,完全是我推着她走逼着读,为我读书。对于要求先反抗,再讨价还价,然后打折执行。我已经有点麻木。反而三年级的妹妹这次考试达到预期。
人有的时候不能要求太多。如果她命中只有B2那就B2,回内地或者台湾混个中文授课的大学读读算了。
第四站上野公园。一直从东大校园走过去的。穿过了不忍池,上野美术馆,还在上野吃了烤牛肉饭,买了件衣服。不能逛街了,会忍不住买东西又带不动了。
第五站去了一个温泉馆休息,走的太累了,泡一泡澡桑拿一下,睡了一觉回酒店把积压的OA批了。然后去银座兜了一圈回来码字。勤劳的蜜蜂,一刻也停不下来,就像人生陀螺一般。
不知道明天要去哪里?会有什么样的遇见?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行走的力量是感悟着广袤世界,感受自己的渺小无力,然后回去好好继续做牛马。命运的齿轮有的时候转动的时候毫无知觉,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