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 齐爱苹
编辑 | 原野
糖尿病或许改变了你的血糖数值,但从未定义你的生活质量。对于广大糖友而言,只要用对科学方法、保持生活热爱,同样能把日子过得充实快乐、有滋有味,让健康与幸福感始终同行。在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内分泌科医生特别梳理科学控糖要点,助力糖友群体筑牢健康防线,拥抱美好生活。
吃对“甜”滋味,舌尖幸福不打折
- 用天然甜味替代添加糖:当味蕾渴望甜味时,不妨选择蓝莓、草莓、苹果等低GI(血糖生成指数)水果,搭配无糖酸奶制成营养甜品;或巧用肉桂、香草等天然香料提味,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精准控制血糖波动,实现“甜而不升糖”。
- 让餐桌更“多彩”:遵循均衡搭配原则,每餐保证1种优质蛋白(如鱼、虾、去皮鸡胸肉)、1种全谷物(如藜麦、玉米)、2至3种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多样食材的组合不仅营养全面,更能让味蕾体验不同食材的本真鲜香。
- 偶尔“灵活”解馋: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偶尔食用一小块低糖蛋糕或半杯无糖奶茶并无不可。糖友无需为“偶尔破例”陷入焦虑,关键在于长期保持饮食规律,建立“总量可控、偶尔灵活”的科学饮食观念。
动出活力,给身体“充能”更给心情“加分”
- 选择喜爱的运动方式:若不适应高强度跑步,不妨尝试广场舞、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也可在每日餐后与家人散步20分钟,在轻松交流中完成运动目标,让锻炼成为生活中的惬意时光。
- 让运动“融入日常”:将运动理念渗透到生活细节,买菜时多走一站路、看电视时做几组抬腿动作、做家务时适当加快节奏。这种“碎片化”运动无需刻意安排,却能有效提升身体代谢能力,助力血糖控制。
- 组队运动更有动力:约上糖友一起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或加入糖尿病运动社群,互相鼓励、分享心得,运动时的陪伴会让过程更快乐。
- 组队运动凝聚坚持动力:约上糖友同伴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或加入正规的糖尿病运动社群。在彼此的鼓励与心得分享中,运动的孤独感被消解,陪伴的温暖让锻炼过程更具乐趣,健康习惯也更容易坚持。
管理血糖的同时,更要“管理”好心情
- 别和自己“较劲”,接纳血糖波动:偶尔的血糖起伏是正常现象,糖友不必因此自责焦虑。建议及时记录波动原因,如熬夜、饮食变化等,并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以包容心态面对控糖过程中的小波折。
- 找到“情绪出口”,释放心理压力:当感到压力较大时,可通过听音乐、看喜剧电影、与亲友倾诉等方式疏导情绪,也可培养书法、园艺等兴趣爱好,让坏情绪在专注与热爱中自然消散。
- 联结“同频人”,收获情感支撑:加入正规的糖尿病患者互助群,与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生活点滴。在交流中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彼此的鼓励与经验分享,能带来满满的安全感与前行动力。
细节护健康,让生活更“安心”
- 做好“小监测”,少些“大担心”:每天花2分钟监测血糖,记录在手机备忘录或专用台账上。清晰的血糖数据不仅能让人心里踏实,更能帮助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为健康加上“双保险”。
- 护好“小细节”,避免“大麻烦”:糖尿病患者需格外关注足部健康,每天睡前检查双脚有无破损、红肿,选择宽松透气的袜子和软底鞋;同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血压监测,提前预防并发症,以细致防护换长久安心。
- 家人陪伴是“暖心剂”:建议与家人共同学习控糖知识,让家人了解饮食禁忌与健康需求。全家一起践行健康饮食、陪伴参与运动,这份理解与支持将成为糖友控糖路上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