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秉持“数字赋能、项目为王、品牌打造、融合发展”工作思路,扎实落实“五大行动”,擦亮“五张名片”品牌形象,文体广电旅游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9月底,全市接待游客达2837.9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3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和1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长3.9%,营业收入与工资总额分别增长9.3%和10.9%,持续彰显发展活力。
遗产活化:让文化根脉永续传承
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的系统性推进,为庆阳文旅发展筑牢文化根基。南佐遗址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保护利用项目成功跻身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项目库,《南佐遗址保护规划》及宫殿区加固工程方案设计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国家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并启动招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持续推进,远古文明印记正逐步清晰。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市累计普查文物3490处,新发现文物246处,秦直道4处、长城文物普查398处,历史遗存的家底不断厚实。南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深入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庆阳段)建设稳步推进,为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奠定基础。
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目前庆阳拥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57项,香包、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建成各类文创基地和销售企业190个,带动就业超10万人。博物馆事业多点开花,市博物馆等4家场馆完成第七次运行评估,在全省文物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金牌,环县博物馆《如果文物会说话》AI短视频获甘肃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优秀推介项目。
融合提质:让文旅产业强筋壮骨
项目建设与品牌打造双轮驱动,推动文旅产业实现质效双升。全市累计实施重点文旅项目39个,完成投资18.39亿元,同时争取资金180万元打造6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红色文化+旅游”“非遗传承+旅游”等融合模式广受市场认可。景区创建蹄疾步稳,实施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宁县正洋苹果乐园4A级景区和正宁县黄帝文化景区、南邑红色文化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及南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创建,马岭黄酒古镇通过设施完善焕发新活力。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实施规模以上文旅企业倍增计划以来,15家企业成功升规入统,覆盖全市8个县(区)。对7家培育潜力企业开展常态化上门服务,及时解决经营难题。帮助丽晶茂M3影城实现营收1151.22万元。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成为产业发展重要平台,吸引1200多个展商参展,进馆观展群众达102.39万人次,实现总销售额6832.26万元。借助“香宝宝”与热门动漫IP联动、实景演出等创新形式,节会期间吸引游客331.4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1.06亿元,同期分别增长10.7%和26.1%,招商引资推介会达成32个项目签约,总金额96.64亿元。
数字赋能为产业注入新动能,54家数字经济企业实现对接,11家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总投资10.45亿元,3家企业完成注册,2个项目落地实施。产业链招商签约22个项目,签约额48.94亿元,13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64亿元,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算力网络合作成功签约。
服务升级: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公共服务优化与宣传推介发力,让庆阳文旅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效能提升,“百姓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等品牌活动年举办超100场(次)。“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购物月、“农文旅+非遗”年货节等活动接连开展,6个农文旅融合特色村举办各类文旅活动500多场(次),环州故城等景区推出非遗展演、民宿体验等特色产品,深受群众喜爱。
旅游供给持续丰富,4条精品线路与县(区)一日游线路同步推出,红色研学旅游加速发展,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开发9门特色课程,与2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声乐套曲《南梁组歌》创作完成,现代秦腔剧《碧血丹心》剧本定稿待演,复排传统剧目7部,7件作品荣获省级以上奖项。
宣传推介线上线下联动,“陇东年味”线上宣传活动全网阅读量超1000万,100多部创意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获3000万+阅读量。天安门广场地下通道《辉煌的中国》栏目投放庆阳文旅宣传广告,在重庆、成都等城市开展推介,并参与陇东南五市旅游联盟推介活动,创新打造“非遗+科技+旅游”模式接待游客2万人次。承办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暨乡村旅游培训和展示推介活动举办2025年甘肃省文旅网红培训班,产出短视频作品337个,全网观看量超1048万人次。“与辉同行”庆阳站活动直播吸引2993.7万人次观看,相关内容阅读量近7亿次。
管理服务与全民健身协同推进。开展旅游行业乱象整治,出动执法人员63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60家,办理执法案件17件。在重点时段排查整改安全生产隐患57条,实现零事故。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举办自行车公开赛、健身秧歌公开赛等赛事,吸引国内外选手参赛,培养的运动员在亚洲、全国赛事中摘金夺银。争取720万元彩票公益金建设健身设施,实施10个补短板项目,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广电安全保障坚实,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排查整改45项平台问题,及时排查处置应急广播信息播发环节安全风险,确保电视安全正常播出。
(作者:黄飞)
上一篇:红安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