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3岁,得糖尿病49年,血糖达标,我的饮食方法分享给大家
创始人
2025-11-15 17:45:31
0

她叫徐阿姨,83岁,退休教师。家里邻居们常常笑她“岁数大了还好一张嘴”,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从34岁确诊2型糖尿病,如今已经和这病“斗争”了49年,不仅没并发症,血糖还一直稳在6.4mmol/L左右

去年体检,甚至被社区医生称赞“同龄人少见的好榜样”。她的秘诀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多吃少动或者药吃得多?

恰恰相反,徐阿姨总有聊不完的饭桌故事:一天三顿不落,偶尔还能小酌一杯。

为什么有些糖友控糖总失败,一点甜食就波动;而像徐阿姨这样高龄,血糖还能这么稳?难道她有什么不传之秘?她说:“其实,控糖饮食没那么苦,也不是饿肚子,只要注意几件事。”

徐阿姨的“控糖饮食法”到底好不好?医生怎么看

很多人一提到糖尿病饮食,第一反应就是“清汤寡水”“坚决忌口”“只吃青菜”,甚至还有人以为多饿几顿饭血糖就能稳住。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提醒:科学控糖,饮食管理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吃得对”更重要

哈佛大学一项覆盖4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科学管理饮食结构,远优于一味减少总热量

那些坚持“多样+定量+定时”原则的糖友,HbA1c长期低于7.0%的比例高出对照组13.2%,并发症风险也同步下降。

徐阿姨的经验,恰好印证了这条科学路径。她不是盲目忌口,而是“该吃的要吃,会挑着吃”。比如:粗细搭配、荤素均衡、主食不全断、加餐有选择。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细节,每一条背后都有权威科学依据。

坚持“聪明饮食”,血糖达标,身体出现这些变化

徐阿姨的亲身经历,也用实际数字验证了良好饮食习惯的力量:

血糖长期稳定,极少大幅波动。徐阿姨说,日常餐后2小时血糖大多在7~8 mmol/L之间,极少突破8.5,晨起空腹都在6.2上下。她会通过每天测量并记录,这些年来波动曲线平缓,体重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

体检“糖化血红蛋白”合格率高达92%以上。家庭长期记录显示,她过去十年HbA1c维持在6.5%上下,社区慢病管理医生每次随访都连连称赞:“同龄人很难做到你这个水平。”

慢性并发症风险大幅下降。协和医院2019年数据统计:长期“血糖良好达标”的糖友,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肾脏损害)发生率降低38.5%。徐阿姨50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膝关节偶有酸痛,血压也较为平稳。

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她笑说:有了“控糖底气”,偶尔还约老姐妹去公园散步、参加社区活动。家里孩子常感叹:“妈妈比年轻时还健谈开朗。”

你一直忽视的饮食细节,原来才是控糖关键

关于饮食控糖,徐阿姨最在意的其实是“节奏感”而非“极端”。总结下来有这样几条核心原则:

主食不能全断——控制总量,粗细搭配才好。她坚持一餐主食不过50~60克(生重),三餐加起来不过2两,但每顿会轮换全麦糙米、燕麦等高纤主食,“不是白米饭都不吃,换着花样也不腻”。

蛋白质每餐要保足,坚持优质蛋白来补充。家常豆腐,清蒸鱼,水煮鸡蛋”成了她餐桌三剑客。每日蛋白质加起来超30克。科学研究证明:高龄老人适度蛋白摄入,有助延缓糖肌肉流失,控制餐后血糖波动

蔬菜不少于一斤,生吃+熟食结合。芹菜卷心菜西红柿是我的常客,每天一定有两个不重样。”高纤维食物能“拖慢糖分吸收,降低血糖冲击”,协和医院专家也建议每日蔬菜摄入350-500克为宜

少量多餐,根据运动及时加点心。她常在下午散步前加一小把核桃,或者低糖酸奶,既防低血糖,又让晚餐不过量。

甜食真的没法碰吗?徐阿姨的方法是“自己做”。她偶尔会做无糖紫薯糕、小米南瓜粥,用带甜味的天然食材替代精制糖,“嘴巴馋也能过瘾”。

建议这样做,坚持这五招帮你稳定血糖

医生和徐阿姨都建议,以下这些控糖饮食细节,最实在、最重要

定时定量吃饭,每顿固定时间,“晚一顿不如少一口”,生物钟规律,能使血糖曲线平稳减少波动12%

“手掌法则”选食材,碳水、蛋白、蔬菜各分一格。“每餐一拳头主食,一掌心蛋白,一把蔬菜”,简单易记。

每周2次主动换主食,“轮换法”能大幅减少“糖疲劳”。比如今天吃糙米饭,明天红薯粥,第三天燕麦,减少消化道负担。

多喝水,辅以淡茶。医学研究显示:每日饮水量达1500ml上下,有助于调节新陈代谢,降低高龄糖友肾脏负担。

学习看食品标签,警惕“隐形糖”陷阱。徐阿姨三不买:“配料表前三有糖的不买、代糖太多的不选、加工零食没例外。”

想让控糖饮食发挥最大效果?专家强调:坚持+监测才有用。“每周至少测四次血糖,遇到波动及时调整”,不建议随意停药或盲目追随“网红食谱”。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科普专栏

《慢性病与健康管理》杂志2022年第14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第9卷

国家卫健委慢性病管理指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猜猜谁来了?今天的苏州河上,迎... 在《奔流》第二季上海场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之际,苏州河迎来一位特殊的“英伦访客”。上海苏河湾(集团)有限...
山东临沂水韵琅琊旅游区 水韵琅琊,临沂“水上画卷”!乘船游览,两岸风光如画,夜晚灯光映照,宛如仙境,是夜游临沂的必去地。 S...
携程景点玩乐全球召集100个宝... 2025年携程集团全球伙伴峰会景点玩乐分论坛近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成功举办。论坛上,携程正式发布了《...
国航、南航、东航:涉日本机票可... 11月14日,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郑重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已在日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治...
HPV 感染后,定期复查有多重... HPV 感染后,很多人认为 “无症状就不用管”,却忽视了定期复查的关键作用。事实上,定期复查是 HP...
失眠一夜,大脑竟老好几岁?揭秘... 你是否曾经熬夜到天明,第二天却感觉脑子像生了锈?一项小规模研究揭示了惊人的事实:一夜失眠后,我们的大...
地坛秋日凭啥爆火? 今秋的北京,一股“地坛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红墙映衬下的璀璨金叶美景反复刷屏;公园内外,慕名而来...
赵立坚转发黟县塔川秋色的内容! 11月14日,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赵立坚在个人微博分享安徽黄山黟县塔川的秋色,这份来自外交官...
广西南宁青秀山冬季赏花活动启动 中新网南宁11月15日电(张广权)11月15日,“2025年青秀山冬季赏花活动”在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
旅游及景区板块11月14日跌0...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4日旅游及景区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54%,西域旅游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