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渝举行。
11月16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落下帷幕,一份亮眼的引才“成绩单”出炉:重庆集中引进硕博优秀人才3944名,签约落地人才项目260个,吸引2161个人才团队携技术、带项目同台竞技,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73个。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吸引人才来渝。
数据背后,藏着这座城市比“宠粉”更炽热的“宠才”之心。从产业沃土到需求清单,从机遇舞台到礼遇服务,重庆正以诚意与魄力,让“引进来”的人才“留下来”,让人才“站C位”,让巴渝大地成为人才双向奔赴的创新创业热土。
重庆宠人才,就给人才搭建能施展抱负的舞台。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吸引人才来渝。
硬核产业实力就是重庆的底气。重庆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重庆有39个。以汽车为例,当前,重庆正全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2025年1至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0.45万辆、同比增长35.4%,120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构建起全链条产业集群。
这样的产业优势,正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磁场。
“重庆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让我们的技术能快速转化落地,也能快速拓展东南亚市场。”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上,南京宇元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曰利团队,就带着新能源汽车电驱激光锡焊装备项目落地万州,还与华为、小鹏等企业达成合作。
重庆也在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在引进端,落地国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中国西部中心,精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落地。
从汽车产业到人工智能产业再到新材料产业,重庆用扎实的产业基础搭建起“事业舞台”。
重庆宠人才,就让人才找到适配的发展空间。
大会中不停释放的人才需求,就是重庆向天下英才递出的“英雄帖”。
《重庆市重大科创平台人才需求清单(2025)》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等前沿领域,靶向匹配高端岗位,川渝两地联合发布的《新材料产业人才发展机会清单》,汇集246家企业的428个优质岗位,实现“产业有需求、人才有回应”。
重庆发布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拿出超3亿元经费,覆盖集成电路、智能汽车等12个重点领域,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达4000万元,这种“按需引才”的魄力,让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我选择加入的这家重庆企业,在重庆的金融领域中也是非常头部的企业,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金融岗位,能够将我在清华的所学应用到实际岗位中,这是一个共赢的机会。”签约落地重庆的金融人才、清华学子黄哲彦如是说。
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张联盟看来,重庆主动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不仅能为本地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更能为全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重庆路径”。这背后,都是重庆清晰的产业布局,让人才的专业能力与城市发展需求精准契合,实现“才尽其用”。
重庆宠人才,就为人才营造礼遇有加的城市“温度”。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就直言“表白”重庆,“重庆是一座非常美丽又非常有特点的城市”,他也被城市的魅力和诚意打动,受聘为重庆人工智能学院客座教授。
宇树科技王兴兴在大会中发表主旨演讲。
宇树科技王兴兴在大会中发表主旨演讲。
千名博士重庆行活动吸引1534名博士报名参加,在人岗精准匹配基础上组织612名博士进园区企业、入高校院所对接,已有99人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兰宇驰等青年人才,在实地感受中坚定了来渝发展的决心。“重庆是一座在社交网络上非常火的城市,来重庆之后,发现重庆的人才引进政策,也非常务实,对于来自外地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参会人才与机器狗互动。
参会人才与机器人互动。
重庆还带青年人才观看无人机展演、聆听专题音乐会、参加马拉松人才跑团等;社保卡“一卡通”累计为52.7万名来渝青年提供免费游、免费行、免费住;“渝才荟”人才应用贯通四重服务资源,实现急事快办、一端通办,日均服务人才超2000人次。
青年博士人才在渝观看无人机表演。
全方位的人才服务,让每位来渝的人才感受到细节里的重庆“温度”。
“十四五”期间,重庆共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5100余名,招收博士后5752名,累计突破1万名、实现倍增,出站留渝率提升到90%,引进市外来渝人才33.8万人,监测显示连续4年各区县实现人才净流入。
这座既“宠粉”又“宠才”的城市,正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向海内外人才发出“心动信号”,随着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加快推进,期待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与重庆结缘、为重庆驻足、在重庆扎根。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摄影 张锦旗 周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