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旅游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4家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川指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趋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可为各族人民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三交”提供澎湃动力和广阔平台。作为国内首所以“旅游”命名的本科高校,四川旅游学院始终以“强旅报国”为己任。近年来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旅游促“三交”、红色资源开发与共同体意识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为文旅融合促“三交”建言献策。
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川
主旨报告阶段,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覃建雄教授以藏羌彝走廊地区旅游促“三交”为研究案例,对旅游促“三交”的机理、成效、障碍与挑战、优化路径与策略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和分析。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耿静研究员从川青铁路四川段概况、沿线文化内涵与特征、推动文旅融合的举措、潜在的挑战及对策等诸多层面,就川青铁路四川沿线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交流发言阶段,13名专家学者围绕不同主题,从诸多视角,分别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旅资源、实践路径和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深化了文旅融合与民族“三交”的理论认知。据悉,会上还举行了第二届“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征文活动获奖论文的颁奖仪式。
封面新闻记者:杨旭斌
通讯员: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讲师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