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半数是治死的?医生直言:癌症发现后不治,身体或有6种变化
创始人
2025-11-17 19:45:47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阿姨,65岁,退休三年,生活清闲,儿女孝顺。两个月前,她因为反复腹胀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让她如坠冰窖——卵巢癌晚期

医生建议立刻手术+化疗,而她却犹豫了:“是不是治了反而更快死?邻居就是做完化疗不到一年人没了……”

这样的顾虑,不止李阿姨一个人有。

“癌症不是病,是吓死的、治死的。”这句话在中老年人中广为流传,很多人一听“癌”,就觉得生不如死;有的干脆“听天由命”,连药都不吃一颗。

但医生提醒:癌症不治,并不是“等死”这么简单。身体会慢慢发生剧烈变化,且常常比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更可怕。

真相到底是什么?癌症不治,身体会有哪些可怕的变化?治疗是否真的毫无意义?接下来我们从医学角度,逐一拆解这个关系无数家庭生死的关键问题。

癌症不治,会比治疗更好吗?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很多时候并不会立即威胁生命。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放任自流”。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的数据指出:即使是晚期癌症,积极治疗也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而不治疗者,死亡风险比治疗组高出3.8倍

为什么会有“治死”的说法?医生给出以下解释:

第一,癌症晚期本就预后不佳。很多人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Ⅲ期或Ⅳ期,无论是否治疗,存活时间都相对较短。

第二,治疗副作用明显,患者及家属容易将不适归咎于治疗本身。如化疗后的恶心、脱发、乏力等,加重“治疗=受罪”的印象。

第三,是心理认知误区:对癌症的恐惧,放大了“副作用”,而忽略了其本质——癌细胞才是“终结者”,而非治疗手段。

所以,真正“治死”的不是治疗,而是疾病自身的发展。

如果放弃治疗,身体或将出现这6种变化

医生指出:癌症不治,并不会“悄无声息地耗尽”,而是带来系统性的身体崩塌,可能出现以下6种严重变化:

1.恶液质进展

不治疗的癌症患者,超过80%会出现恶液质,表现为肌肉大量流失、极度消瘦、食欲下降,甚至走路都困难。

这是一种无法通过营养补充逆转的病理状态,是致死的直接原因之一

2.癌细胞扩散转移

未经干预的癌症容易突破原发灶,侵袭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导致肺、肝、脑等多器官转移。

如乳腺癌转移至骨,常见剧烈骨痛;肺癌转移至脑,患者会出现头痛、癫痫。

3.压迫关键器官功能

某些癌症(如胰腺癌、肝癌)肿瘤体积迅速扩大,压迫胆管、消化道或大血管,引起黄疸、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极其痛苦。

4.免疫系统全面崩溃

癌细胞破坏正常组织,还干扰免疫识别机制,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抵抗细菌、病毒入侵。

长期反复感染,极易发展为败血症、肺炎,甚至多器官衰竭。

5.精神状态急剧恶化

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晚期癌症患者患有中重度抑郁症,特别是不治疗者更容易失眠、焦虑、情绪失控,影响家庭关系。

6.生活质量断崖式下降

不治疗的癌症,往往使患者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如厕、吃饭、洗澡等基本动作,最终卧床不起,依赖护理。

医生指出:这些身体变化并非“慢慢走向终点”,而是急速滑坡、极度痛苦的过程。不治≠安详,而可能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折磨。

医生建议:这样做,或许是最优选择

很多患者不是怕治疗,而是怕“白治”“治了也没用”。医生给出三点建议,帮助患者科学判断、理性选择:

1.接受标准分期检查

确诊癌症后,第一步是做影像学(如PET-CT)、病理分型、分子检测,弄清楚癌种、分期和扩散情况。

不同癌症的“可治性”差别巨大: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早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超过85%。

2.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是所有癌症都需要“化疗”。

现在的肿瘤治疗更注重精准治疗,如:

  • 靶向治疗:副作用较小,适合老年患者
  • 免疫治疗:激活自体免疫系统杀癌
  • 放疗联合方案:改善局部控制率

    医生会结合年龄、体质、病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组合。

3.同步关注生活质量

治疗不仅仅是“杀癌”,还包括:

  • 营养支持:合理饮食,增强体力
  • 心理干预:避免抑郁焦虑拖垮意志
  • 镇痛管理:使用吗啡等正规镇痛药,缓解痛苦

科学的综合管理,可以显著延长带病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与其盲目放弃,不如科学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谁谁治了还不是死了”,却忽略了“谁谁积极治疗后活了十几年”的故事。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癌症≠绝症,尤其是早期发现、规范治疗者,有相当比例能够“带瘤生存”甚至完全治愈。

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选择,不妨放下“恐惧”,走进医院,听听专业医生的判断。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理性决策中。今天开始,不妨多了解一些真正有用的医学常识,也许就能做出最值得的选择。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柳叶刀·肿瘤学》2022年全球癌症负担研究

3.《202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4.《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通报》

5.《靶向治疗在老年癌症中的应用进展》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钾... 李大爷今年67岁,确诊高血压多年时间,多年来血压一直控制的不错,连续复查几年都是如此,后面他就不太去...
咸阳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贾珉亮... 据微信公众号“咸阳人大”11月17日发布的公告,冷劲松已辞去咸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此前担任咸阳市委...
赴日旅游降温:游客退订咨询激增... 11月17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简称“文旅部”)发布呼吁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的提醒后,北京...
河北:10万游客赶非遗大集催生... 11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宴在河北美术学院鸡鸣城(非遗城)火爆开启。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
记者观察:业内人士担忧日本旅游...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后,中方发布赴日旅游提醒,中国赴日航班量骤减。东方卫视驻日记者宋看看...
意外断指,该怎么办? 意外断指后该怎么办?黄威手指再造中心提醒,首先要尽快脱离受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导致患者出现断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