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少生病,长得高又长得壮」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但是养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宝宝小的时候担心 ta 吃得不合适,担心宝宝睡得不够好,还要担心不同季节的流行病「突袭」……
长大一点又要担心孩子的牙齿好不好,视力好不好,身高够不够……
今天我们就把丁香妈妈后台留言中,被家长们提问最多的 30 个问题,一一请教了不同科室的医生们,帮大家总结了这份《医生们最想告诉你的育儿大实话》。
儿科医生想说:
01 宝宝发烧不要捂汗退烧
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产热大,出汗散热相对缓慢,容易出现产热和散热的不平衡。强行捂汗,容易引起捂热综合征,危及孩子性命。
物理降温最好的方法是少穿、少盖、开空调。对于宝宝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推荐的两种口服退烧药。
02 宝宝鼻涕多,试试生理海水
通过鼻涕,可以带出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给娃强擤,不仅效果不好,孩子还会觉得不舒服。
使用生理海水滴鼻洗鼻,滴一滴,冲一冲,就可以让娃舒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03 抗生素能口服尽量不输液
输液、打针等给药方式确实见效更快,但也伴随更多不良反应的风险,比如静脉炎、渗液、局部皮肤肿胀,还可能引起血栓、局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如果宝宝确诊需要用抗生素,轻中度的能口服时就口服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或者孩子无法口服时,使用静脉输液治疗。
04 孩子腹泻,预防脱水比止泻更重要
孩子轻度脱水时,会出现口唇粘膜稍干燥,眼泪较少,前囟微微凹陷,尿量偏少的情况;严重脱水则会面临休克、死亡的风险。
腹泻时,可以给宝宝服用补液盐 III ,快速补充流失电解质,预防脱水。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儿保医生想说:
05 孩子睡得晚,对长高的影响并不大
并没有一个时间,可以作为「晚睡」的标准定义。而孩子体内的生长激素,也不是在某个固定时间才分泌的,生长激素的分泌时间和强度,都跟入睡时间没有密切联系,「晚睡」本身也不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只要孩子睡眠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晚睡也不会影响长高。
06 宝宝 2 岁前,腿不直很正常
大部分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生长发育或走路习惯,都会先经历 O 型腿,2 岁左右再转为 X 型腿。到 7~8 岁时,腿型也会慢慢变直,恢复正常。
家长不必焦虑,更不需要给孩子绑腿进行矫正,长大就好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07 宝宝吃手很正常,不用过度焦虑
吃手是宝宝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能锻炼宝宝的运动感觉系统,还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感觉刺激,促进大脑发育。
2 岁之前,孩子爱吃就吃吧。
08 宝宝 3 岁前,通常都是扁平足,不用担心
婴幼儿扁平足也是正常表现,这是由于孩子脚部韧带松弛造成的,通常 12~24 月龄处于学步期的宝宝,足弓都未发育完全,但随着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会逐渐形成足弓的拱形结构。
3 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出现了扁平足无需治疗;超过 3 岁扁平足仍无改善,出现影响孩子行走,或者有疼痛不适等问题,才需要咨询医生。
09 男宝宝不要着急割包皮
大部分男宝宝在 6 月龄之前,都存在「生理性包茎」,包皮翻不开是正常的,生理性包茎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善。只要帮孩子做好清洁,没有频繁尿路感染、包皮嵌顿等异常问题,没必要让娃平白挨一刀。
如果孩子出现局部红肿、反复发作炎症、影响排尿等异常情况时,最好经医生诊断后,再判断要不要割。
10 骨密度检查、微量元素检测,都没必要做
微量元素检查结果不准确,不能作为衡量宝宝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标准,2013 年已被国家正式叫停。
骨密度检查则主要通过超声检查进行,而儿童超声检测缺少参考值标准,不能反映宝宝是否缺钙。
只要孩子饮食均衡,不用做这些检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皮肤科医生想说:
11 有湿疹的孩子,更要做好保湿
由于皮肤屏障有异常,湿疹本身会造成宝宝皮肤干燥,而皮肤干燥又会加重瘙痒和湿疹,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湿疹宝宝,最基本的护理方法就是做好保湿,给宝宝涂保湿霜,建议选择霜或乳,而不是油或洗剂,同时建议优先选择不含香精的大品牌保湿产品。
12 冬季可以不用天天洗澡,每周 2~3 次即可
冬季气温降低气候干燥,皮脂分泌少,如果孩子洗澡过于频繁或者使用清洁力度强的沐浴产品,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引发皮肤干燥、瘙痒、皮屑等问题。
一般来说,儿童的皮肤比成人更薄、更娇嫩,也更容易失去水分,皮肤屏障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孩子皮肤出现皴裂、干痒等不适。
患有湿疹的孩子,可以按需洗澡,一般勤洗澡(比如每天或者隔天)能减轻汗水等物质对皮肤的负面影响。需注意时间不用太长,几分钟即可,不用香皂等碱性产品,用温水而非热水洗澡,洗澡后冲洗干净、擦干水分并及时保湿。

13 孩子嘴唇干燥起皮,要做好保湿避免唇炎
空气干燥,让孩子皮肤保水能力下降,嘴唇容易出现干裂、脱皮等问题。很多孩子会下意识舔嘴唇,这会让口水蒸发,带走更多的水分,导致越舔越干。
口水里面的酶类物质还可能会对嘴唇产生额外的刺激,加重干燥,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导致舌舔皮炎。
日常我们每天帮孩子均匀涂抹唇膏 2~3 次(比如:睡觉前、起床洗漱后),基本就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了。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干皮等问题,可以适当增加涂抹次数和厚度。
14 冬季也要注意预防宝宝长痱子
冬季气温较低,很多家长担心小宝宝冷,会忍不住多穿、多盖。如果孩子经常出汗而没有及时清洁到位,就容易导致汗管堵塞、汗液排出过程不畅,进而引发痱子。
秋冬季制暖设备温度不要设定太高,一般建议室温在 19~24℃ 左右,根据宝宝和家人的舒适度调整。给宝宝的衣物最好是宽松、吸汗排汗效果好的棉质衣物,不要穿太多、包太紧,也别总是把宝宝抱在大人身上。
宝宝睡觉时经常摸摸颈背部,出汗多时适当去除衣物和盖被,帮宝宝翻翻身。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5 外出给孩子手、脚做好保暖,预防冻疮
冻疮是由低温引起的皮肤疾病,好发于暴露于寒冷的部位,如足趾、手指。冻伤部位的皮肤常出现红肿,还伴有瘙痒、疼痛或灼热感。
在寒冷季节,室温尽量别低于 10℃;外出时可以给孩子穿暖和防水的鞋袜,及时更换打湿的贴身物品,因为潮湿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冻疮。
如果宝宝的手脚已经冻得很冰冷,建议慢慢地回温。不要突然加热回暖(例如用火炉、暖气片和太热的水),回暖太快会引起皮肤疼痛、发红和肿胀。
口腔科医生想说:
16 宝宝出生后就要「刷牙」
宝宝没有牙齿的时候,就需要帮宝宝清洁口腔;等到乳牙萌出,就要培养起「刷」牙的好习惯,降低宝宝出乳牙后的龋齿率。
宝宝出生后,还没有长牙之前,父母可以使用纱布蘸水清洁喝奶后的口腔,清洁滞留奶渍,降低口腔敏感度;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后,就可以使用尼龙丝软毛牙刷进行刷牙操作了。
17 孩子长出相邻的牙齿,就要开始用牙线
当宝宝长出相邻的牙齿,且牙齿之间连接紧密,牙刷无法刷过邻间隙的时候,就需要辅助使用牙线来刮除牙齿邻面的菌斑了。
父母可以使用牙线棒,帮助清洁宝宝的牙缝,同时教会孩子使用牙线棒 / 牙线。
18 给宝宝刷牙,必须用含氟牙膏
儿童牙膏的含氟量是 500~1100 ppm(0.05%~0.11%),对于 3 岁以下的宝宝,父母要将牙膏的用量控制在 1 粒米大小,对于 3~6 岁的孩子,应将牙膏控制在 1 粒豌豆大小。
这个剂量既可以防龋,也不会造成氟中毒。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9 家长最好帮孩子刷牙至 8~10 岁
太小的孩子不能独立的完成刷牙过程中的全部精细动作,为了保证孩子的牙齿健康,建议由家长帮助娃刷牙。
然后根据自家娃的精细运动发育情况、牙齿患龋情况,以及孩子的刷牙态度,在 8~10 岁这个区间里考虑让孩子开始自己刷牙。
一般来说,孩子自己能把鞋带系好,或者能很好写自己名字时,就说明孩子可以胜任自己刷牙的工作了。
20 孩子每年都要涂氟,最好能涂氟至青少年期
孩子长出第一颗牙,就应该去涂氟,但考虑到孩子的配合度,可以从 2~3 岁开始涂氟。为了追求持续的预防效果,通常建议一年至少给宝宝涂 2 次氟。
涂氟频率根据孩子的龋齿风险,建议每年 2~4 次。涂氟年龄没有严格终点,考虑到换牙、龋齿风险、孩子独立刷牙的能力等综合因素,一般 12~14 岁后,经医生评估患龋风险降低,就可以考虑停止涂氟。
21 孩子乳牙蛀了不能不管
乳牙质地较薄软,乳牙龋齿的速度可达到成人龋齿的 3 倍。当一颗乳牙发生龋齿后,最快 3~6 个月可以发展成大洞,继而侵犯牙髓甚至引起牙痛以及继承恒牙的发育。
一旦孩子的乳牙中出现龋齿,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专业的口腔科治疗,积极进行早期能有效预防造成牙齿早失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眼科医生想说:
22 要定期带孩子到检查视力,建立眼科档案
宝宝 24 月龄和 36 月龄时应在儿保机构做视力筛查,排除异常,同时可以记录屈光度数。
3 岁以上儿童建议每 6 个月在眼科门诊做常规视力检查,验光检查,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学龄前儿童每年一次常规视力筛查,配合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并教会孩子看视力表,每年到眼科检查一次。有条件增加眼球生物学测量检查,了解孩子眼轴等详细参数。
23 大晴天带娃出门,要注意眼睛防晒
儿童的眼睛比成人脆弱得多,晶状体也更透明,它只能过滤部分紫外线,因此视网膜结构受紫外线辐射后,损伤的风险更大,要尤其重视孩子眼部的防晒。
在正午阳光剧烈时出门,可以给孩子佩戴太阳镜,或宽沿帽子遮挡。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4 保证孩子户外时间,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研究表明,每天保持 2 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或控制近视。在光照度偏低的阴天或冬季,可以适当延长时长至 3.5 小时。
如果很难保证每天 2~3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长,可以周末多出去玩玩补充光照,每周累计达到 14 小时也有效果。
25 注意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长,遵循 20-20-20 原则
根据国家标准,33 cm 以内算近距离用眼,孩子看书、拼图、玩乐高,弹琴等,其实都是近距离用眼,家长要提醒孩子,及时休息眼睛。
我们可以需要遵循 20-20-20 原则:即近距离用眼每 20 分钟,向 20 英尺 (6 米))外,远眺 20s 以上。
营养师想说:
26 宝宝 6 个月内不用喝水
6 个月以内的宝宝,胃容量很小。过量喂水,会影响奶量摄入,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
日常喂养中,保证充足的奶量,就能满足孩子所需的水分。
27 奶量充足的孩子不会缺钙
半岁前,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健康足月宝宝,奶量充足,不会缺钙;半岁后,保证奶量的基础上,均衡辅食,什么都吃,也不会缺钙。
奶量参考:
● 7~9 月龄:600 mL 以上
● 10~12 月龄:500~700 mL
● 13~24 月龄:400~600 mL
● 2~5 岁:350~500 mL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8 预防宝宝便秘,可以试试这些「帮助拉屎」的水果
西梅、梨、火龙果,黄心奇异果,都是帮助让排便更容易的水果。
西梅富含山梨糖醇,可以改变肠道渗透压,让排便更容易。
梨以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火龙果则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大量低聚糖等功能性糖类,都能帮忙预防便秘。
而黄心奇异果,不仅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能增加肠道蠕动,其维生素 C 含量在秋冬水果里也是佼佼者。跟其他水果比起来,营养素密度也是名列前茅。简单理解就是:同样热量下,营养素密度高的水果,能提供更丰富、浓度更高的营养成分,很适合冬天给孩子吃。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9维生素 D 要从出生一直补到老
维生素 D 是人体需要从出生补到老的营养元素,食物中 VD 含量很少,更多是通过额外服用补剂来满足。
健康足月的宝宝出生数日后(不超过 2 周),需要按照每天 400IU 的单位来补充维生素 D,一直可以补到老哦~
30 给孩子喝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
新鲜水果榨成汁之后,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会有损失,营养价值降低,糖分摄入过多还可能会使孩子肥胖。此外,喝惯了果汁的孩子可能丧失对自开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2.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及解读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版》
本文专家
孔令凯
审核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儿科学 硕士
卓正诊所 儿科主治医生
张海英
审核专家
注册营养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硕士
唐教清
审核专家
怡禾医疗 皮肤科
策划制作
策划:阿童木
监制:大力
排版:月饼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