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科普 | 当“甜蜜”变成枷锁,世界糖尿病日带你打破糖尿病的认知误区
创始人
2025-11-18 12:45:01
0

11 月 14 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二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张燕主任,结合临床经验与权威共识,从 “风险识别—早期干预—治疗管理—长期预防” 四大维度,为大众带来系统性糖尿病防治指南,帮你建立 “可控、可防、可缓解” 的科学认知。

先查风险

8 类高危人群应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并非 “富贵病” 专属。若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警惕患病风险,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

1 家族遗传关联

直系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患有糖尿病,自身患病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2 年龄超 40 岁

40 岁后新陈代谢减缓,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发病风险升高。

3 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BMI)≥24,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脂肪堆积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4 血糖指标临界

曾出现空腹血糖 6.1-6.9mmol/L,表明空腹血糖受损,或餐后两小时血糖 7.8-11.0mmol/L,则表明糖耐量异常,已处于糖尿病前期。

5 缺乏运动习惯

长期久坐、运动量少,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易导致血糖代谢异常。

6 合并代谢问题

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这类疾病与糖尿病同属代谢综合征,会相互促进发病。

7 女性特殊经历

生过体重大于8斤的胎儿,或孕期患过妊娠糖尿病,未来患糖尿病风险大幅增加。

8 长期服用影响血糖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需定期监测血糖变化,避免药物性血糖升高。

尤其需要注意 “糖尿病前期” 这一 “灰色地带”—— 此时血糖虽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已出现胰岛素抵抗,每年约 5%-10% 的前期患者会发展为二型糖尿病。更危险的是,部分前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在确诊时已出现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

糖尿病的隐匿症状

不止 “三多一少”,隐匿信号要警惕

关于糖尿病症状,多数人会想到 “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轻” 的 “三多一少”,但临床中约半数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易被忽视。除典型表现外,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未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体重却持续减轻,可能是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转而消耗脂肪所致。

长期乏力疲劳

饮食、睡眠正常,但频繁感到身体无力、不愿活动,中医称为 “气虚”,与血糖代谢异常相关。

视力突然模糊

血糖波动会影响眼部晶状体渗透压,导致视物模糊,若长期忽视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皮肤问题反复

皮肤易长痘痘、出现溃疡且难以愈合,或伴随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甚至反复发生尿道炎,可能是高血糖刺激皮肤黏膜、降低免疫力所致。

手脚感觉异常

手脚发麻、发凉,或出现针扎样、过电样疼痛,严重时脚趾甲变色、发黑,需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若不干预可能导致足部溃烂、截肢。

需注意,甲亢等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 “三多一少” 的症状,因此出现不适后不能自行判断,需通过血糖检测,即空腹、餐后两小时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明确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

科学管理

饮食 + 运动,控糖的 “两大基石”

无论是糖尿病前期预防、患者血糖控制,还是缓解后的复发防控,饮食与运动都是核心手段。

1

饮食管理

(1)水果:避免高糖西瓜、培育型甜桃等超甜水果,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浆果类,如草莓、蓝莓、樱桃、苹果、梨等;食用时间选在两餐之间,在上午 10 点、下午 3 点左右食用最佳,避免餐后立即吃;控制分量,每天不超过 200 克。

(2)主食:馒头、米饭、淀粉等主食属于多糖,虽无甜味,但消化后会转化为单糖升高血糖。建议用杂豆、全麦、玉米等粗粮替代 1/3-1/2 的白米白面,延缓血糖上升。每餐主食量控制在一拳左右,避免过量。

饮食

(3)甜食:生日、节日等场合可少量食用 不含白砂糖、蔗糖,用甜味剂替代的“无糖蛋糕”,但需注意蛋糕坯和奶油的摄入量;外出运动、旅游时,随身携带巧克力、糖果,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及时补充单糖缓解。

(4)无糖食品:无糖食品多不含额外添加的白砂糖,但可能含面粉、麦芽糊精等多糖成分,仍有热量。购买时需查看配料表,避免含蜂蜜、果葡糖浆的产品;不可当零食随意吃,可作为早餐的一部分,控制食用量。

2

运动管理

1 先看血糖

血糖<5.6mmol/L 时,运动前需加餐,可以在运动前吃 1 小块巧克力,避免低血糖;

血糖>13.9mmol/L,尤其是尿中出现烂苹果味,则禁止运动 —— 此时身体靠分解脂肪供能,运动可能加重酮症,甚至引发酸中毒。

2 选对运动

老年人或神经病变并发症的患者,优先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中低强度运动;

年轻人可适当增加强度,但避免冲刺跑、高强度间歇训练等剧烈运动;每次运动 30-45 分钟,以 “微微出汗” 为宜,避免大汗淋漓。

3 注意细节

每天固定时间运动,可以在餐后 30 分钟快走 20 分钟,规律运动能稳定血糖波动;

运动时穿舒适、合脚的鞋子,穿鞋前抖动并伸手触摸,确认无小石子、沙子等异物,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神经病变者对疼痛感知弱,异物易导致脚部受伤、溃烂。

规范治疗

中西医结合,降血糖 + 防并发症 “两手抓”

治疗

西医治疗

西医在降血糖方面效率明确,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能在短期内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避免高血糖损伤胰岛、肾脏、眼睛等器官。尤其对于血糖较高(如空腹血糖>10mmol/L)的患者,需及时用西药快速降糖,为后续调理奠定基础。

需纠正 “西药越吃越多” 的误区:规范用药 + 生活方式干预,多数患者可维持药量稳定;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能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风险。

中医治疗

中医将糖尿病称为 “消渴症”,虽在快速降糖上不及西医,但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上有独特优势:

改善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但仍有口干、乏力、失眠、皮肤瘙痒等问题,西医无特效方案,中医可通过辨证论治开具中药,缓解不适。

防治慢性并发症: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如手脚麻、痛,可通过中药内服、泡脚、艾灸等方式,改善神经血液循环,减轻症状;针对视网膜病变、肾病,长期中医调理可延缓病情进展,保护器官功能。

核心原则:不可因用中药而停用西药,需在西医控糖的基础上,用中医调理体质 —— 两者结合既能稳定血糖,又能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长期预防

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预防需 “全员参与、长期坚持”,不同人群有不同重点:

普通人群:减少外卖、外出就餐,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 30 分钟;控制体重,避免超重;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焦虑。

孕妈妈:孕期控制体重增长,每天水果量小于200 克;定期监测血糖,预防妊娠糖尿病 —— 孕期患糖尿病,未来自身及孩子患糖尿病风险都会升高。

儿童青少年:保证三餐规律,严格管控糖果、含糖饮料等高糖零食;鼓励户外活动,避免久坐,如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不超过 1 小时,预防儿童肥胖 —— 儿童肥胖是青少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尤其提醒血糖偏高但未达诊断标准的人群:通过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多数人可恢复正常血糖,避免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预防就像 “养花”,需长期用心呵护,才能守住健康。

结语

糖尿病并非 “不治之症”,从风险筛查到早期干预,从饮食运动管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再到二型糖尿病的缓解与长期预防,每一步都有科学方法可循。希望大家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为起点,建立 “早发现、早干预、科学管理” 的意识,用正确的方式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血糖健康!

来源:京津冀康养E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微信群约爬山,1人死亡,组织者... 11月17日,记者从江西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庐山“9·27”驴友野游救援事件处理有了最新进展,当地政...
北京旅游哪家旅行社最好|一家成... 家人们,准备去北京旅游却在纠结选哪家旅行社?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份北京旅行社口碑排行榜,让你轻松选到心...
微风拂雪海 西溪正听芦 微风拂雪海 西溪正听芦 今年新增电瓶公交船游玩专线 99块钱就可一路拍照打卡 ...
美国旅游签证是一签下来就是十年... “太棒了!我的美国签证批了,是十年有效的!”朋友小王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尖叫,仿佛中了彩票。他立刻开始规...
被元阳梯田“治愈”的五位国际博... 清晨,薄雾笼罩着层层叠叠的梯田,水牛散步的蹄声和村民悠远的吆喝,唤醒了沉睡的山坳。五位来自老挝、泰国...
北京好评最多的十个旅行社!途开... 家人们,想去北京旅游,却又怕遇上人山人海、体验感不佳的“人从众”场面?别担心,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北京好...
海外校友团在新加坡的行程衔接体... 📊 数据背后的趋势:旺季校友团出行热度攀升 随着国际交流全面恢复,新加坡成为海外校友聚会的热门目的...
柏曼酒店:酒店存量蓝海市场 近日,东呈集团联合空间秘探举办的“更懂生意的改造”主题老店翻红计划3.0西部峰会在成都举行,共探存量...
*ST张股:天悦壹号等9家重整...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V观财报) 张旅集团再与重整投资人签署协议。 17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