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傍晚六点,老赵从菜市场回家,手里提着刚买的“健康三宝”:玉米、红薯、燕麦。
老伴一边择菜一边说:“医生不是让你控糖嘛?你不是说燕麦能降糖?买这么多回来干嘛?”老赵挠挠头,笑着说:“这不是便宜嘛,五块钱一大包。”

第二天的血糖结果,却让他傻了眼——空腹血糖比前一周高了1.2 mmol/L。
去医院复查后,医生一看他的“控糖菜单”,皱起了眉:“你买的那种即食燕麦,其实对控糖没啥用。”
没错,并不是所有的燕麦都适合控糖人群。
在超市里,你可能见过十几种不同包装、不同形态的燕麦:即食的、速溶的、压片的、裸燕麦、钢切燕麦、混合麦片……

选错一种,不仅血糖降不下来,甚至还有升高的风险。
那么,到底哪几种燕麦对控糖真正有帮助?怎么吃才最有效?今天这篇文章,给你一一说清楚。
吃燕麦到底能不能降糖?
很多人听说燕麦有助于“降糖”,于是便每天把它当成主食。但燕麦之所以被誉为“控糖神器”,其实是因为它富含一种特殊的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
这种物质能延缓胃排空,减慢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友好。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摄入5克以上β-葡聚糖,可将糖尿病风险降低近20%。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也指出,相比白米饭,含有β-葡聚糖的粗粮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问题是,β-葡聚糖的含量与燕麦的“加工方式”密切相关。越接近天然形态的燕麦,保留的β-葡聚糖越多;反之,加工越多,血糖反应越剧烈。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燕麦都降糖,吃错可能“偷糖吃”。
坚持吃这4种燕麦,3个月后,身体可能出现这4种变化
第一种:钢切燕麦(Steel-cut Oats)
也叫“燕麦碎粒”,是整粒燕麦切割而成,未经蒸煮和压片,结构最完整。β-葡聚糖含量高达4.5g/100g,且升糖指数仅为51,属于低GI食物。
坚持3个月后,许多患者反映:

第二种:裸燕麦(Oat Groats)
是去壳未脱皮的整粒燕麦,结构保留完整,膳食纤维极其丰富,β-葡聚糖含量高达5.1g/100g,但需长时间煮熟。
长期食用后,可能出现:
第三种:冷压厚片燕麦(Rolled Oats)
比速溶燕麦颗粒更大、加工度更低,仍保有部分粗糙纤维。GI值约在55-60之间,是相对适宜控糖的选择之一。

三个月后,受访人群数据显示:
第四种:混合粗粮燕麦(不含糖和果干)
注意,不是市售的“早餐麦片”,而是加入糙米、荞麦、青稞等低GI杂粮,无添加糖分和果干的组合燕麦。
适合人群广泛,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强者,有助于:

建议这样做,这3招帮助你选对燕麦不踩坑
第一招:认准“未即食、未添加”的标签
选购时尽量避开“即食”“速溶”字样,尤其是添加奶精、糖、果干的燕麦产品。这些加工品含糖量高,升糖快,对控糖无益。
建议:
挑选包装上标注“原粒”“冷轧”“无添加”的燕麦,看配料表越短越好,只含“燕麦”两字最优。
第二招:注意“升糖指数(GI值)”
GI值是判断食物升高血糖速度的重要指标。低GI(≤55)最适合控糖人群,中等GI(56~69)次之,高GI(≥70)则不推荐。
建议:
将钢切燕麦、裸燕麦作为日常主食,混合粗粮交替搭配食用,降低整体餐后血糖反应。

第三招:掌握“吃燕麦的正确方式”
即使是低GI燕麦,如果做法不对,也容易血糖飙升。例如,将燕麦煮得过烂,或者加糖、加蜂蜜,都会拉高GI。
建议: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
并不是所有燕麦都能帮你控糖,选错反而帮倒忙。想要真正通过饮食调控血糖,从选对燕麦开始,从一顿早餐做起。
下次去超市,记得拿起包装袋,翻到背面好好看看配料表。

当然,不同人群、不同血糖状况对食物反应不同,燕麦虽好,但不是人人适合。请根据自身健康情况,结合营养师或医生建议合理选择食材。
今天开始,不妨试着用一碗真正对血糖友好的燕麦粥,开启你的一天。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哈佛大学公共卫生营养研究中心报告》
3.《美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6期
4.《糖尿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5.《燕麦膳食纤维对糖尿病的干预作用研究》中国食品与营养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