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政治舞台上,感情甚至亲情往往要让位于权力。唐初时期,李世民发动的政权更替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在李建成去世后,这位太子当年手下的五大心腹命运各不相同,那么李世民又是如何处理这些人的呢?

冯立最初凭借出色的武艺受到太子的重用,逐渐成为其心腹。在玄武门事件发生时,冯立得知太子被杀后,仍然不顾周围劝阻,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与李世民的兵马展开激烈交战,并击杀了敬君弘一将。战斗结束后,他解散军队,主动向李世民请罪。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太宗见到冯立后大为训斥,称其阻碍兄弟情谊,又杀害自己手下的爱将,其罪应当被处死。但冯立凭借一番言辞自辩,最终免于处罚,并重新回到朝廷工作。他解释道:“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多年之后,若李建成与冯立在地下相见,相信也不会有半分怨恨,冯立在忠诚与职责之间找到了平衡,无愧于良心。

王珪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能臣,自出山以来一直辅佐李建成处理政务。他在太子死后,并未遭李世民迫害,而是被纳入李世民麾下,与魏征同样受到重用。王珪在朝中主要负责谏议,经常敢于直言进谏,有时甚至触怒皇帝,但李世民作为明君,对其宽容忍耐,也因此赢得了贤明之名。

韦挺的境遇则稍显复杂。早年他与太子交好,二人不仅是君臣关系,更有少年时的深厚情谊。倘若太子没有死,韦挺未来的仕途无疑会十分光明。然而,由于与太子的密切关系,他在玄武门事件后并不讨李世民喜欢。虽被任命为尚书,但仕途起伏不定,最终在太宗征兵辽东时因延误军事而被贬为刺史。

李瑗则是太子遗臣中较为悲惨的一位。他是老皇帝的堂侄,本应无缘朝政,但却与太子联合,对抗李世民。《旧唐书》记载:“时隐太子建成将有异图,外结于瑗。”两人的结盟最终为李瑗带来了灭顶之灾,李建成死后,他发动事变,却被自己人勒死,草草结束了一生。

罗艺的命运与李瑗类似,同样死于部下之手。他与韦挺是太子的旧友,两人关系密切,因此联合起来对抗李世民。玄武门事件发生后,他不惜冒险起兵作乱,最终惨死在自己人手中。
对于玄武门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李世民过于无情,竟弑兄夺位;也有人认为权力面前无亲情,这一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你又如何看待李世民的行为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表达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