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骨质疏松门诊来了一位王爷爷,他拄着拐杖、系着护腰带,缓慢坐下后说自己最近又出现了背痛,平时“上厕所都困难”。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爷爷的发病经过
王爷爷今年78岁,从小务农,平时以素食为主,喜欢高盐饮食,很少喝酒,15年前戒烟,否认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癌等疾病史。
9个月前,王爷爷在家锄地时,突然出现腰痛,难以起立和入睡。他到当地骨伤科医院就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腰3椎体新鲜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俗称打骨水泥)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王爷爷开始服用钙片。
4个月前,王爷爷在锄地时又出现背痛,难以起立和入睡,于是到当地骨伤科医院就诊。MRI检查提示,胸8、胸11、胸12这三个椎体新鲜骨折,王爷爷再次接受椎体成形术。术后,王爷爷仍感背部隐痛,无法干农活,只得在家静养,并继续服用钙片。
1周前,王爷爷在无明显诱因下又出现背痛,不能正常起立和就寝,故来到我院就诊。MRI检查提示,胸10、腰2两个椎体新鲜骨折。
王爷爷反复出现椎体骨折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医生讨论后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与王爷爷少做了两件事有关。
“少”在没有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查
说到骨质疏松,人们常常会想到绝经后女性,其实,老年男性也会患骨质疏松。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也就是说,每10个老年男性中就有1人患骨质疏松。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雄激素缺乏、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如长期吃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如吸烟、高钠饮食)、某些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长期使用促进骨丢失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剥夺治疗)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如果王爷爷能在60岁以后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查,就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骨质疏松。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助于提高骨密度,降低椎体、髋部、腕部和其他部位的骨折风险。
“少”在没有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
9个月前,王爷爷出现腰3椎体骨折,即可诊断骨质疏松,除了口服钙片外,还需选择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地舒单抗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4个月前,王爷爷再次出现椎体骨折,按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的标准,他属于极高骨折风险者,除了服用钙片外,还应选择特立帕肽、地舒单抗、唑来膦酸、罗莫佐单抗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由于王爷爷反复出现椎体骨折,故建议其选择皮下注射特立帕肽成骨治疗来改善骨质量、促进骨折愈合。王爷爷在保守治疗期间,要注意绝对卧床休息,坚持摄入富含钙、低钠(每日钠盐摄入<5克)和适量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0~1.2克)的平衡膳食,并注意补充钙和普通维生素D。

小贴士
看看自己是不是极高骨折风险者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分高骨折风险者和极高骨折风险者,其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均属于高骨折风险者,骨质疏松症患者如合并以下一条危险因素,就属于极高骨折风险者。
□高跌倒风险或伴有慢性疾病导致的跌倒史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T值<-3.0
□24个月内有脆性骨折史
□有多发性脆性骨折史(包括椎体、髋部、腕部、肱骨近端等)
□在接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期间发生骨折
□正在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每日服用泼尼松龙≥7.5毫克,超过3个月)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浙江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边平达
策划:郑颖璠
编辑:王千惠 杨真宇
校对: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