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这些年,我见过太多游客一到秋冬交替、春夏变化,就开始莫名其妙地困:
早上醒不来、白天提不起劲、晚上却精神又来了。
有的人以为是休息不好,有的人觉得是天气压得人难受,但在我们当地人的理解里——这其实是身体在“换季”。
一、为什么一换季,人容易犯困?
我们老一辈有句话:
“风来换气,困来换季。”
意思是说,季节交替时人的气血在“换档”,肝脾最容易受累。
在我所在的藏区,气候变化大,人们总结过几种换季乏力的原因:
1. 气温变化大,脾最先受影响
脾主运化,气温忽高忽低,人吃得少、流汗不稳,脾的“动力”会变弱。
——脾弱,就会困。
2. 早晚温差大,身体能量消耗多
我们习惯说:
“白天抗寒,晚上抵凉,气血跑得快。”
意思是这时候消耗比平常快得多。
——人就容易累。
3. 换季时肝气浮动,精神不集中
一些年轻人在换季时特别容易烦躁、发困,其实是肝气不舒,脑子的清醒度也会下降。
——所以“困”和“心烦”经常是一对儿。
二、我们当地人怎么调?三件事,不急不猛,慢慢来
在藏区,很多调理方式都是日常可做、成本不高的,关键是坚持。
(1)清晨半杯温水,把宿气带下去
青藏高原干冷,我们老一辈坚持清晨温水,是为了“把夜里沉住的气带下去”。
你会发现,早上一杯温水后,整个人反而不容易犯困。
适合人群:
注意:胃酸倒流者需减少水量或喝温热小口水。
(2)虫草+一点点米汤,补而不腻(传统方法,不夸大)
我们这边老人会说:
“换季要补气,不要伤胃。”
所以不会直接用营养过猛的食材,而是——
虫草 + 米汤
这种“清补法”最常见。
做法非常简单:
当地人的理解:虫草性平,米汤和胃,两者一起更容易“接住”换季时消耗的气血。
适合人群:
注意事项:
(3)每天晒10分钟背,就是在补“阳气”
当地老人非常信这件事,我一开始也不理解,后来发现确实有用。
晒背 ≠ 去暴晒
晒的其实是两条线:
换季时晒背,会让身体的“发动力”变强,也更不容易犯困。
10 分钟就够,不需要久晒。
适合人群:
注意:皮肤敏感者缩短时间即可。
三、适用人群:谁最需要这种“换季调理”?
藏区老辈人说:
“谁最容易困,谁最需要慢补。”
以下几类换季特别容易累:
你会发现这类人在换季时比别人更容易疲惫,因为身体的“底子”要比别人多花几倍时间调整。
四、九哥的小提醒:换季别乱补,补过了反而累
常见误区有三个:
藏区老人一句话说得很准:
“换季要扶,不要推。”
扶是温和调理,推是猛补猛吃——两者完全不同。
五、小结:换季犯困其实是“身体在换档”
能做到以下三点,你会发现人清醒很多:
✔ 清晨温水,启动一天
✔ 虫草+米汤,补而不腻
✔ 晒背10分钟,把“阳气”提起来
这些方法简单朴实、老一辈传下来的,不花大钱、不夸张,却胜在长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