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今年68岁,退休后一直饱受抑郁症困扰。她总觉得脑子不灵光,记忆力下降,连家里的钥匙放在哪儿都常常忘记。她不禁感叹:“难道抑郁不仅伤害了我的心情,还偷走了我的脑子?”一次就诊时,她问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治抑郁,又能让我脑子清醒点?”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许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共同心声。
那么,抗抑郁药物真的能改善认知功能吗?近日,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健康长寿》上的研究给出了答案:某些抗抑郁药物不仅能缓解情绪低落,还可能在认知功能方面带来意外的好处。
抗抑郁药物与认知改善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项研究针对60岁及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展开,他们的抑郁症状对传统治疗无明显反应。研究人员随机将患者分为几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添加阿立哌唑或布洛芬,或者换用诺曲替林或锂治疗。研究的重点是观察这些药物在改善认知功能上的效果,尤其是抑制控制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控制冲动、专注于任务的能力。
结果发现,在第一阶段的治疗中,无论采用哪种策略,患者的综合认知评分均有所提升。但到了第二阶段,认知改善的效果差异开始显现:添加阿立哌唑与抑制控制能力的显著提升相关,而换用诺曲替林也显示出一定的改善效果。相比之下,添加锂或仅换用布洛芬的效果较弱。
为什么这些药物能改善认知功能?
研究人员推测,这些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与其作用机制有关。例如,阿立哌唑是一种调节脑内多巴胺和其他神经递质的药物,它不仅能缓解抑郁情绪,还可能通过优化神经网络的连接来提升认知能力。而诺曲替林作为一种经典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也可能通过改善脑内的神经递质平衡来影响认知功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直接与抑郁症状的缓解挂钩。这意味着,即使患者的情绪没有明显好转,他们的认知能力仍可能因药物而有所提升。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点,即认知改善与情绪改善密切相关。
这项研究有什么局限性?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谨慎对待。首先,研究中没有设置安慰剂组,这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其次,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不到70岁,这限制了对更高龄人群的适用性。此外,并非所有抗抑郁药物都在研究中被评估,结果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药物的效果。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建议
对于抑郁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群,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双重需求。阿立哌唑和诺曲替林可能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益选择,但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同时,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例如,在研究中,添加布洛芬的患者跌倒事件最为频繁,这提醒我们在治疗中要关注老年人群的安全性。
最后,心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治疗不仅能帮助患者摆脱抑郁,还可能为他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意外的提升。我们呼吁大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时不要忽视认知功能的变化。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