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帆》(非洲篇)| 从实验室到田间:当中国技术遇见非洲土壤,丰收未来破土而出
创始人
2025-11-20 22:48:47
0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探寻,一次关于发展与共生的深刻解答。中非携手,正以蓬勃的现代化合作为笔,共同书写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新篇。

在G20的“非洲时刻”,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特别支持,中国外文局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联合出品的“守护蓝色星球·企业在行动”系列主题纪录片第二季《何以为帆》(非洲篇),11月18日至22日,每天20:30/美东时间08:50在湖南国际频道全球热播。带你跨越东非、西非、南非,聚焦中非在新能源、绿色交通、现代农业、工程机械、商贸往来等领域的合作,一起来探寻中非命运共同体“何以为帆”的答案。

今日,播出第三集《沃野新章》——走进肯尼亚的广阔田野与科研实验室,开启一场“知识与土地”的对话,聆听中肯如何以知识育土、以机械添力,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生长之歌。

农业技术:南京农业大学与埃格顿大学的三十年合作

雨中的山路泥泞难行,斯蒂芬·吉森古博士驱车四小时,来到肯尼亚博梅特县隆吉萨田间示范点。作为埃格顿大学作物园艺与土壤系讲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他,坚持每两周一次深入田间,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

走进农户贝纳德的番茄大棚,“这是一种对番茄危害极大的害虫。”斯蒂芬仔细检查着叶片,“在克服了青枯病之后,它正成为新的严峻难题。”他一边观察病虫害情况,一边结合经验给出适用的操作建议。

贝纳德感慨道:“之前因为青枯病,我几乎都要放弃种番茄了。多亏了他们的帮助,我已经好久没有过这样的收成了。”如今,他的大棚里,嫁接番茄苗茁壮成长,一串串果实挂满枝头。看着贝纳德重燃希望,斯蒂芬倍感欣慰。他介绍说,这项在肯尼亚首创的番茄嫁接技术,正从一个农户传递到另一个农户,“跟我们接触过的农户,很多都成了‘示范户’。”斯蒂芬相信,这一点点从田间生长出来的改变,最终将汇聚成推动整个社区前行的力量。

这场跨越山海的合作,始于1994年两校的携手,南京农业大学与埃格顿大学并肩同行。南京农业大学刘高琼教授回忆:“1997年我们带了两套大棚过来,番茄在里面长得好得很。”三十年的耕耘,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在这里落地生根;由最初的八个塑料大棚,发展为如今两百英亩的农业科技创新园;并建立起由中国科技部审批通过的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这一段跨越三十年的同行,不只带来了丰收,也在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课题上,为肯尼亚积蓄了更稳的底气。

农机赋能:甜蜜产业中的中国装备

在肯尼亚纳库鲁中联重科的仓库里,工程师所罗门正在对拖拉机进行交付前检查。“这是110马力,通常用于给农民运输农资。”他熟练地操作着,“很多肯尼亚人喜欢我们的拖拉机,因为动力充足、油耗低、操作简单。”这批设备即将发往Angata糖厂。

每年3-5月、9-11月是农忙时节,甘蔗迎来大丰收。糖厂的物流负责人约翰正调度着数台农机开往甘蔗林。

“甘蔗是肯尼亚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制糖业为肯尼亚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们种植了超过一千公顷的甘蔗,购置了大约60台设备,与过去相比,现在效率和产量都大幅提升。”约翰介绍道。

机手马拉拉也欣喜地表示:“以前靠人工搬运,现在有了机器,工作变得轻松,效率大大提高,工厂的产糖量也在提升。”来自中国的农业机械正在助力当地提升土地生产力。

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农业未来

知识的传递,在这片土地上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发生。

服务工程师肯刚从中国完成15天的学习归来:“我接触到了机器从组装、测试到装配的全过程。这段经历让我能够把这些知识带回肯尼亚,帮助当地技术人员理解拖拉机,并高效、独立地工作。”

在他的技术指导现场,讲解声与操作声交织。“我主要培训他们安全驾驶的操作方法,因为安全是第一位的。”从中国课堂到非洲田野,知识的种子正在以最朴实的方式生根发芽。

在埃格顿大学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里,中肯科研人员正共同解码农业的基因。“这个实验室是肯尼亚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合作项目,是我们地区独一无二的实验室。”斯蒂芬说。他的博士学位在南京农业大学完成,不少学生也在实验室的支持下获得奖学金前往中国深造。实验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改善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他补充道:“我们在中肯两地共同推广了新的作物品种,通过这种交流对农民和科学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这里,每一项技术的落地,都切切实实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而更深层的改变,是理念的共鸣。斯蒂芬深有感触:“在中国学习的那些年,让我学到了一些应该被带回肯尼亚的东西。中国人民一旦专注于某件事,就会一起努力,并且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前进。”

从科研到应用,从知识到装备,一条贯通现代农业的通道正在非洲大地延展。中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为肯尼亚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装备支撑。今天的丰收不仅是土地的馈赠,更凝聚着中肯携手的智慧与创新,中非农业合作正在书写一段属于未来的沃野新章。

时代潮涌,何以为帆?

答案正在书写,故事仍在继续。

11月18日至22日,

每天20:30/美东时间08:50,

敬请锁定湖南国际频道,

共赴这场跨越山海的探寻之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万达电影“收权”,上海电影“扩... 每经记者|丁舟洋 毕媛媛 每经编辑|董兴生 2025年即将结束,电影院持续“低温”。银幕数逼近10...
比较好的干细胞科技生产工厂 引言 随着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干细胞科技在医疗、美容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而一个优质的干细胞科...
原创 东... 医师介绍 王佳佳,执业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 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每周四上午 五行针...
探索新西兰的米尔福德峡湾:梦幻... 引言: 新西兰,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它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从广袤的湖泊到雄伟的雪山,每...
C919亮相迪拜航展 业内人士... 2025迪拜航展17日至21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中国国产C919大飞机参展,首次在中东亮相。 11...
拓展非医保项目,一批公立医院加... 精彩活动 时间:12月13日-14日上海 形式:会前训练营+高峰论坛+展位交流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
原创 中... 最近,中日间的紧张局势再度升温,尤其是在一场本应缓和矛盾的会谈后,反而落得“不欢而散”。中国外交部亚...
原创 身...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机制,能帮助散热、排出代谢废物。但如果在温度适宜、未运动且情绪平稳的情况下,...
5G+AI 为张家口旅游饭店服... 时代星报河北讯 11 月 19 日,河北张家口市旅游协会召开首届“中国移动5G+AI杯”旅游饭店服务...
男性舌根4种信号,暗示肾与泌尿... 很多男性朋友会遇到腰酸乏力、精力不足、泌尿不适等问题,却不知道根源在哪。其实中医舌诊里,舌根是肾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