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2日消息(记者林馥榆)如今,通过AI定制专属行程、使用AIGC生成游记、与机器人互动对话,这些智慧文旅场景已在上海成为现实。11月20日,以“数智领航·生态共荣”为主题的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在上海举办。大会通过成果发布、主题分享、实景体验等形式,集中呈现上海文旅数智化发展的阶段性进展。
上海市文旅局局长钟晓敏表示,上海文旅正在积极落实“模塑申城”发展布局,全力推动数智科技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加快塑造数字时代文旅新生态与新形态。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语料、场景、产业协同发力 三条路径全面推动数智文旅发展
《上海市推进文旅智能化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上海将加快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努力,产出5个以上高质量文旅开放语料库,10个左右文旅垂类模型。20个左右文旅人工智能先锋产品,30个左右文旅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全市文旅场所将深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建成世界级文旅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生态,提升游客智能服务满意度和数字化消费转化率。
钟晓敏表示,上海正按照语料、场景、产业三条路径全面推动文旅人工智能发展。在语料建设方面,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持续开展文物、古籍、书画等藏品数字化采集,库帕思等语料企业与文旅机构合作启动文旅语料库建设。全领域场景发展是另一大重点。上海将发挥消费市场规模和数字基础设施优势,强化文旅场景供给,推出一批新场景新模式。在产业培育方面,上海强化数智文旅政策供给,加快文化旅游企业数智化转型。
“上海将建立多方参与的数据使用、收益分配、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文旅行业成为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语料”三要素中重要的语料资源供给方。”钟晓敏说。
此外,“沪小游”生态共建也在大会上正式启动。作为上海城市生活智能体,“沪小游”已实现全市文旅资源全覆盖,并包含AI定制专属行程、文旅资源推荐、AIGC游记生成等功能。截至目前,“沪小游”城市生活智能体总访问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为来沪游客提供智能便捷的文旅公共服务。
据介绍,上海市文旅局积极推动与各委办的跨部门数据融合,让“沪小游”变得更“博学”与更“懂”用户需求。未来,“沪小游”将进一步升级服务体系,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智慧文旅需求。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展区,与会者体验VR文旅产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数字文娱新空间揭牌 打通“产学研用”协同链条
大会上,上海市数字文娱新空间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同时发布了数字文娱新空间内容分发管理系统,为数字文娱资源普及提供技术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胡薇薇表示,中心将聚焦数字文娱新空间技术研发与场景转化,打通“产学研用”协同链条。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长聘教授、院长张伟民在题为《人工智能催生文旅新业态的路径与生态构建》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在“文化+科技”融合战略引领下,文创学院坚持“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育人理念。“学院将持续依托该中心作为协同创新平台,携手政府、行业与学界伙伴,共同构建‘技术研发—场景示范—产业赋能’一体化的数智文旅生态。”
为整合产业生态资源,上海高科技文化和旅游装备协会数智文旅专委会在大会同期成立。专委会将整合数智文旅产业生态上下游资源,搭建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平台。
2024年,上海出台高新视听政策扶持沉浸式内容制作,文旅市场涌现出《数字一大》《再见青花》《飞行看上海》等超百个数字文娱新空间,引领文旅沉浸式体验发展潮流。对此,大会还对《行走的天文馆》《寻找周同学之时空奇遇》《敦煌路上看敦煌》等具有示范作用的2025年度数字文娱新空间创新应用场景进行发布并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