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言瑞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听到轻柔的耳语、淅淅的雨声,或是观看沉浸式烘培的视频,突然感到一阵从头顶开始向下蔓延的愉悦酥麻感?这就是被称为ASMR(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的神秘现象。

(图源网络,侵删)
这种奇妙的体验就像是给大脑做了一次温柔的按摩,让人瞬间放松下来。那么,这种神奇的感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有些人对此毫无感觉,而有些人却欲罢不能?
01 ASMR到底是什么?
ASMR(全称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被定义为“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其他刺激的独特愉悦体验,其特征是从头皮向后脊柱区域传播的刺痛感,并伴随放松和幸福感”,因此也被称为“颅内高潮”或“头皮按摩”。这种感觉与情感体验可以持续几分钟,通常是可预测的,并且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体验。
ASMR的概念最早在2007年由Jennifer Allen提出,并在Youtube等自媒体视频平台迅速传播,风靡全球。2015年,斯旺西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对ASMR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发现,98%的参与者会使用ASMR来放松,82%的人用它来帮助入睡,70%的人用它来缓解压力。
这些视频通常具有节奏缓慢、重复性高、注重细节的特点,视频时长多在5-10分钟,这是触发ASMR反应的理想时长。常见的触发因素(即“ASMR”触发音)包括以下几类:
1.听觉刺激:耳语(对75%的体验者有效,Poerio et al., 2018)、轻柔的敲击声、物品摩擦声(如翻书声、写字声)、咀嚼声以及大自然的声音(如雨声、海浪声)。
2.视觉刺激:观看社交亲密行为(例如模拟美容院、洗头、采耳、按摩等场景)、缓慢的手部动作、近距离的个人关注。
3 触觉刺激:少部分人对轻柔的物理触摸也有反应。

(图源网络,侵删)
02 为何 ASMR 有如此魔力?
为什么ASMR会如此具有魔力?科学家们也同样好奇。虽然有关ASMR的解读角度各有不同,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大脑的神奇变化 大脑的“愉悦网络”被激活
fMRI研究发现,当人们体验ASMR时,大脑中的“愉悦网络”会被激活,包括前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和岛叶,该区域与奖赏和情感处理相关。这些区域同样会在体验音乐性颤抖(听音乐时起“鸡皮疙瘩”的感觉)时被激活,就像是大脑在开一场小型的快乐派对。
此外,许多ASMR触发因素涉及观察他人进行细致、轻柔的动作。这可能激活了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这些神经元在我们执行某个动作和观察他人执行相同动作时都会放电。这种系统可能与共情能力和社会联结有关。这解释了为什么看着别人轻柔地折叠毛巾,我们的大脑也会产生愉悦感,就像是我们自己在经历这个过程一样。
除了上述神经系统的活动外,EEG研究表明,ASMR能够引发类似冥想的脑波变化:δ波提升,而α/β/γ波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变化。δ波提升可能反映放松状态,与深度睡眠状态相关。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完全沉浸在当前的感官体验中,减少了反刍思维和担忧,就像是给大脑做了一次深度的按摩放松。
//生理上的放松
而生理上,体验ASMR时,人体会出现压力减缓、负面情绪得到调节相关的明显生理变化:心率显著减慢,平均下降5-10次/分钟,血压降低,伴随放松状态的出现。同时呼吸减缓,皮质醇水平下降,身体进入放松状态等。身体整个系统进入了一种平静状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ASMR对大多数人安全有益,但少数人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烦躁。如果感到不适,应停止使用哦~

(图源网络,侵删)
研究也表明,只有20%-30%的人能够体验到ASMR,并且相同的触发音,不同个体的反应也会有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03 为什么有人无感有人上瘾?
//大脑结构差异
ASMR体验者往往具有更高的感官处理敏感性,他们对细微刺激更加敏感。如前所述,当人们体验ASMR时,与注意力分配相关的大脑前扣带皮层会被激活,因此,能够体验ASMR的人可能更能够将注意力分配到非社会性的细微感官刺激。他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能够捕捉到常人忽略的细微刺激。
此外,ASMR体验者和非体验者的大脑网络连接模式存在差异。2017年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ASMR体验者的大脑显示出功能连接性的独特模式。具体来说,他们的大脑默认模式网络(负责自我参照思维和心智游移)与执行控制网络之间的连接性较弱,突显网络连接异常。
默认模式网络(DMN),主要由背侧内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皮层,楔前叶,角回组成。它就像是大脑的“后台程序”,当大脑处于清醒休息状态时,DMN会非常活跃,例如做白日梦和走神时。而当我们需要执行任务时,默认网络活动性就会下降,同时注意力网络活动升高,去应对任务需求。ASMR体验者的DMN与其他网络的连接较弱,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进入“神游”状态,可能更易产生ASMR的反应。
//人格特质影响
而基于人格特质的研究结果发现,ASMR体验与开放性和神经质表现为正相关,而与尽责性、宜人性、外向性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人,可能更易对ASMR产生反应。
因此,总的来说,ASMR敏感者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更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和幻想倾向;
(2)更高程度的感官敏感度和感觉暗示性;
(3)开放性维度得分较高,责任感维度得分较低;
(4)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性较低,这可能反映了他们抑制多感官体验能力降低。
04 找到属于自己的 ASMR
虽然ASMR的体验因人而异,但基于现有科学研究,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专科总结出了一套实用选择指南——“S.T.E.P”法则:
·Specific(特异性):可以通过“ASMR Trigger Checklist (ATC,ASMR触发图谱测试)”定位个人敏感类型。
·Tempo(节律):最佳声波频率集中在50-300Hz(接近母亲心跳声),节奏建议保持60-80BPM(接近静息心率)。
·Environment(环境适配):开放式耳机比入耳式更利于声场扩散,配合15-30度侧卧姿势可增强颅骨传导。
·Progression(渐进性):初期选择单一声源(如雨声),适应后叠加3D音效营造沉浸感。

(图源网络,侵删)
下一次当你需要放松或入睡时,或许可以尝试一段ASMR视频。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大脑正期待着那场温柔的酥麻按摩。
作者 | 言瑞
编辑 |代泽西
美编 | 伯翰
来源 | 西城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