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即要求我们在小雪之际,要注重补养气血以增强体质。尤其是对于贫血的人群,此时是补血的最佳季节,可以达到气血平衡、调养治疗的极好效果。
此时,贫血的人群应如何补养气血,封藏正气呢?
饮食——温肾阳,养气血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易伤肾阳,易损气血,故此时宜多食能够温肾或养血的药物和食物。如羊肉性味甘热,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功效。

大枣是补血的首选食物,味甘微辛,性温,其津液浓厚滑润,最能滋养血脉、强健脾胃。
运动——健体魄,强气血
太极拳、八段锦都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健身养生体操。气为血之帅,正气充沛,血随气行。因此,每天坚持锻炼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利于增加贫血人群的血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时,应使身体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而损伤阳气。冬季气温低,所以建议在太阳出来后、阳气上升时运动。以采集天地之精华。
情志——疏肝气,藏气血
研究表明,小雪节气前后气温低,阳光不是很好,容易出现抑郁、低落的情绪。
中医学认为,肝主情志,主藏血。只有心情舒畅,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和藏血功能,使气血得以调和、充足。
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保肝藏血”。
艾灸——经脉通,和气血
艾灸是利用艾叶等易燃材料或药物,点燃后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性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达到温通气血、颐养脏腑、扶正祛邪目的的养生方法。
小雪节气,贫血的人适合灸肾俞、脾俞、关元、涌泉、命门穴。
1、肾俞穴:
定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处。
功效:肾俞穴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艾灸此处可以起到补益肾气、调节肾脏功能的作用。

2、脾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功效:脾,指脾脏;俞,同输,传输之意。脾俞是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艾灸此处有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之效。

3、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关元穴为人体元阴、元阳的交关之处,有“千年野山参”之称。艾灸此处,可以调节气血、补肾培元。

4、涌泉穴:
定位: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功效:涌泉穴是指人体内肾经的经水可经由此穴外涌至体表,艾灸此处能活跃肾经内气,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具有补肾、舒肝、明目、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5、命门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命门穴是元气根本之所在,艾灸此处有温阳益气、壮腰强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