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蓝胖子占领购物中心,那场景简直令人惊叹。我们与策展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聊起了这 IP 展的 AB 面。一方面,蓝胖子的形象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回忆,孩子们在各个展区兴奋地穿梭,仿佛进入了哆啦 A 梦的奇妙世界,每一个细节都勾起他们的童年幻想。另一方面,从策展角度看,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视觉盛宴,从场景布置到互动体验,无不体现着策展人的巧思与用心,让人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这 AB 面的呈现,让这场蓝胖子 IP 展独具魅力,成为购物中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开展首日周边购买排队超3个小时、周末门票核验排队一个小时以上、180元/只的限定熊猫版哆啦A梦40分钟全部售罄、人均展会周边消费超过500元……
近日,上海嘉里中心的100%哆啦A梦展在沪上掀起一阵蓝胖子旋风。一只难求、不断补货的限定衍生品,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哆啦A梦粉丝和漫天飞的观展攻略、代购帖都足见这次展会的火爆。大量非购票用户也被中庭展陈吸引,前来与散落在购物中心各个角落的机器猫装置合影打卡,经典IP的带动效应可见一斑。
但问题也随之爆发:关于商业展会的吐槽和负面舆情越来越多,票价高、内容不值得、割韭菜等声音层出不穷。不少大型IP展也深陷后期乏力的漩涡,商业回馈不及预期。
同时,展陈设计、市场宣传、IP选择等均考验着策展方与购物中心的综合能力,在上一波“谷子店”风潮逐渐消散,大批谷店倒闭的当下,越来越多购物中心也对IP展的投入比、持续性产生新的疑问。
IP商业展究竟是门怎样的生意?购物中心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近两年的商业展回潮又能持续多久?近来,剁椒Spicy走访了多位购物中心从业者、IP策展方,尝试找出答案。
一、千万级展品投入,封路快闪预热,“付费IP展”到底有多卷?
大量IP兴趣用户也是通过这次快闪活动,接收到了哆啦A梦要在上海嘉里中心办线下展的消息。
一直以来,与购物中心等商业体结合的IP展、IP快闪合作层出不穷,并分为TO C的收费性综合展和由购物中心采购的TO B免费展出。但近两年,TO C商业付费展的声势明显更加浩大。
一方面,这与实体经济下滑,商业体普遍削减市场预算,B端采购费用减少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随着IP展增加、行业内卷加剧,收费型展会的沉浸感打造、内容品质明显更高,也吸引着购物中心投入更多宣传资源。
以展陈为例,据姚朔介绍,付费型展览制作和搭建成本普遍在百万量级,远高于免费展,需要更高的可看性和更大规模的用户吸引力。
同样是名侦探柯南IP,对比去年北京颐堤港举办的免费“柯学展”和朝阳大悦城举办的付费“柯南连载30周年纪念展”,剁椒Spicy亲自体验后明显感知,付费展的展品独特性与丰富度、雕塑精细度、空间大小和展区设计,远优于免费展。
哆啦A梦中国大陆地区品牌授权总代理、本次100%哆啦A梦巡展主办方之一艾影(上海)商贸有限公司CEO朱晓菊也告诉我们,“本次内地巡展,一众哆啦A梦展品的道具制作和设备等成本投入便超过1000万元。
商业地产资深从业者老张告诉我们,他所在的北京某购物中心,曾以“门票分成30%,衍生品分成10%”的合约与某付费IP展合作,除了提供前期的搭建、场地,更重要的是给予营销策划支持。“地广资源,私域和社媒渠道,甚至包括引流活动方案、红人媒体邀请等,很多都是商场这边提供的,这直接决定展会的影响力。”
据悉,当前的IP付费展,区域限定衍生品售卖几乎成为标配。而成功的商业展会,衍生品销售占比往往超过门票收入。据朱晓菊透露,去年香港的100%哆啦A梦巡回特展中,衍生品销售收入便超过了门票收入。
目前,IP付费展的门票价格大多在80~150元区间,但区域限定衍生品单个售价大多较为昂贵,高于同IP同类型制品均价。尤其是涉及到原画产品、城市站限定品或巡展周年限定款,搭配盲盒玩法,无论是报以收藏目的的死忠粉,还是留作纪念的路人粉,人均消费轻易便会飙升至100元以上。100%哆啦A梦上海展中,大量到店用户的消费金额甚至在500元以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展会不重要,老张明确表示,“衍生品的核心售卖还是看综合展的影响力。有了收费特展,做了优质的装置和展陈,资源铺到位,才能有聚合效应,有外溢影响力。否则如果只是衍生品店快闪,流水会低非常多。”
姚朔告诉我们,当下,一个付费商业综合展的最终收益与多方关联,内容品质、档期、场地人流等都会影响销售结果,“一旦度过了成本回收的门槛,基本就是纯赚了,收益会呈现几何式增长,但也有不少展览会卡在成本瓶颈期。”
剁椒Spicy了解到,当前IP付费展成本中,除了占最大头的搭建和展品制作,还包括线下运营成本、衍生品开发成本和IP保证金。以当下较热的一众日漫IP为例,一般国内单站的IP保证金在15万~30万不等。
成功的商业展,单站收益在数十万到上千万间,波动较大。去年的海贼王巡展和柯南30周年巡展,都属于业内盈利较高的项目。
二、策展方挑资源配置,商业体选“稀缺IP”,IP展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以近两年常见的“景观化”营销为例,上海的北外滩、南京东路成为大量IP方、品牌方强化影响力、打造事件营销的关键,通过巨物化核心角色的方式,吸引一线城市营销资源的倾斜和潮流人群打卡,带动社交圈的层层辐射。
从结果来看,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成都、长沙被行业视为内地商业IP展的核心城市,人口基数和消费意愿更为成熟,也是巡展中核心的收益城市。
但也有IP存在例外。据悉,奥特曼IP便在下沉城市的影响力极大、覆盖更强。综合考虑成本和差异化策略,近两年奥特曼商业展常在二、三线城市巡回,收益同样可观。
朱晓菊非常看重商业体本身的承受能力,“比如这次的100%哆啦A梦巡展,由于前期投入较高,我们希望每一站的合作方都能具备和我们对等甚至更高的投入,并给予资源借力。”
据悉,本次上海站,上海嘉里中心便承担了现场搭建。由于嘉里中心为办公+购物的综合商业体,展会被设置为流动的数个分区,室内封闭展区也需要“二次搭建”,整体投入较大。同时,包括安义路封路所需要的政府部门审批协调等,也均为嘉里中心提供的资源支持。
当然,不同IP展的定位也会导向不同风格的商场。“以上海为例,动漫垂类会首选大悦城,当代艺术的希望落地K11,潮流人群会更看重淮海TX。”姚朔介绍。
有趣的是,诸如上海百联ZX、北京王府井喜悦这样偏重二次元文化,主打谷店消费的商场,往往不会被到了一定规模的商业特展优先考虑,即使是非常偏二次元的IP,场地空间大小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二次元垂类商业体在做快闪店、产品售卖时会有很大优势,因为人群针对性很强。但做展览还需考虑更综合的因素,需要三万、五万甚至更大规模的人群。”姚朔说。
另一头,对购物中心而言,挑选 IP 策展团队的标准只有一条——稀缺性。
“只有稀缺,才有影响力,才能给商场带来新的用户群,而不是吸引商场的已有流量。”老张表示。因此,在评估效果时,综合展的衍生品销售固然直观,但不是唯一指标。“比如说曾经很火的卡皮巴拉、loopy这种IP,当下在购物中心是常见的展陈合作方,但是已经没法带来新增流量了,而是靠吸纳现有的商场人流进行衍生品销售转化。可能从周边来看卖的的确不错,但很难带来我们想要的新客群。”
同时,这种稀缺性并不与IP本身影响力相关,而是要综合考虑展陈布置、内容品质等。老张用哈利波特举例。“过去一年有很多购物中心都在做哈利波特的授权商品展,用作中庭展陈,但都是作为吸金快闪店合作,并没有办法填充重要档期。这种就算销售额再高,也做不出影响力。”
三、割韭菜、体验差,“IP储蓄不足”IP展路在何方?
以100%哆啦A梦上海站为例,社交平台上,也有声音认为“体验感不够好”、“买不买票差别不大”,但同样去过去年大受好评的香港站的资深哆啦A梦粉丝小蕊告诉剁椒Spicy,从装置和展品来看两站差异不大,造成体验区别的核心还是流线设计。
核心IP粉丝对展会评价
而近两年国内热门的小说、游戏、影视IP,对于付费商业展也各有各的难点。
老张便告诉我们:“热门游戏的流水和衍生品收益高,版权方对线下策展更谨慎,宁可不做也不愿出错,整体配合度较低;热门小说的红利几乎已经被多元开发耗尽,而且受限于其文字属性,没有统一的平面形象,影响展陈设计和衍生品售卖;影视IP的长尾影响力有限,艺人版权更是绕不开的门槛;国漫领域,尽管呈爆发势头,但大多圈层属性较强,且在周边设计和展览筹备上经验缺失,即使高国民度如《哪吒2》,也不代表能带动全民消费。”
但综合各方来看,从业者普遍对国产游戏IP抱有较高期待,看好其成为下一个IP展的热门类目。当前,姚朔、老张均在尝试与国内热门游戏版权方进行接触。在他们看来,这块市场具备稳定的付费用户群和强影响力,欠缺的只是版权方相对规范和透明的授权体系。
朱晓菊也对IP商业展乃至整个IP的泛授权行业保持乐观,“的确,竞争一直很激烈,当下的市场也越来越卷,但对于整个IP市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我国的授权行业起步较晚,日本甚至早于我们百年。但国内的这二十多年发展直接倒逼这个行业产生了质的改变。尤其是最近几年,诞生出很多和其他国家的完全不一样的玩法变种。国内在产品研发上的天然优势,商业化一条龙上的更多思考,对全世界授权行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刺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剁椒Spicy,作者:郭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