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今年3月,潮新闻钱江晚报发起寻人活动,寻找40年前杭州爷孙俩合影中的主人公。
025月14日消息,该照片将于本周五被杭州博物馆收藏,以非实物捐赠形式展出。
03杭州西湖公安民警隋永辉迅速比对照片,成功确定了爷孙俩的身份。
04更多外国友人分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印象,感叹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05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持续收集有生活气息的老物件,用以重建城市历史。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有时,缘分很奇妙。
谁能想到一则远在意大利的发帖能在千里之外的杭州荡起涟漪。
还记得今年3月,潮新闻钱江晚报发起的一次特殊的寻人吗?
那张40年前杭州爷孙俩的合影,引发的寻找、共情以及后续的后续,在今天(5月14日)传来最新消息,这张照片本周五将被杭州博物馆收藏。
就像追连续剧一样,很多网友称追到了一个结局,并且这个结局“很杭州”。
事情要从定居意大利的博主刘帆在小红书上发帖说起。
两个月前,刘帆发帖称,上世纪80年代,他的外国朋友Tom在杭州工作期间,曾拍摄过一张爷孙俩的照片,画面温馨幸福。
受访者供图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上,穿深蓝色中山装、戴雷锋帽的爷爷笑容灿烂,正骑车带着可爱的小孙子,穿过城市一角。
小孩头上戴了顶大一号的军帽,望向镜头的方向,嘟起小嘴。
40多年过去了,Tom委托刘帆寻找爷孙俩的下落:如果能找到照片中的人,想把照片的高清扫描原件送给当事人。
正好一个在英国定居的资深读者刷到了刘帆的帖文,她报料给潮新闻·钱江晚报,想让我们借助深耕浙江、深耕本地的影响力,接力寻人。
报道发出第二天,就收到了好消息——有着“寻人总司令”之称的杭州西湖公安民警隋永辉看到了新闻,立即对照片进行比对,确定了骑车老人和车上男孩的身份。
就这样,这段奇妙的缘分再次被连接。
这张定格于40年前的老照片也引发了杭州人的“回忆杀”。
在Tom的授权下,刘帆分享出更多当年在杭拍摄的照片。
记者找到了40年前帮Tom点西湖醋鱼的女服务员,听她讲述那时的华侨饭店。
更多外国友人分享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印象,感叹这座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还有96岁高龄的老杭州专程赶来分享自己拍摄于杭州站改造前夕的老照片。
这些杭州烟火气,成了共情的城市记忆,打动很多人。
最近,这个未竟的故事,又迎来了续集。
在潮新闻的牵线下,杭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刘帆取得联系。在他的协助下,Tom所有照片高清扫描件,已捐赠给藏品征集团队,以非实物捐赠的形式授权给杭州博物馆使用。
这些照片将入选杭州博物馆第七期“百万收藏”计划,后续将以线上展出的方式跟大家见面。
捐赠仪式将于本周五(5月16日)举行。
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一同被捐赠的还有很多珍贵的老物件:有人捐赠了火柴厂的机器,有人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多套旗袍……
据杭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百万收藏”计划就是要让市民用身边物证重建历史:一件旗袍的温度、一盒痱子粉的香气、一张老照片的触感……这些有生活气息物件拼合出的,是一部活灵活现的城市生命史,将作为杭州博物馆常态化藏品征集活动,持续收集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九州旅游通卡回收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