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一次失败的外派经历
创始人
2025-05-21 17:41:00
0

请提供具体的外派经历相关内容呀,比如外派的地点、任务、遇到的问题等,没有这些具体信息我没法准确地进行深度复盘呢。


我的内容定位,除了聊干货之外,也想分享小故事,说说过往经历与自我感受。在沉淀过往经历的同时,希望能给更多遇到相似困境的朋友,打开一盏灯。


这一次,我想通过深度复盘一次失败的外派经历,聊聊其利弊,看看其中的曲折,以及我从曲折中收获了什么宝贵的财富。


一、执念的枷锁,让格局变得狭窄


在公司,“外派”=“升职加薪”,已经几乎成为一种共识。第一次外派的时候,刚工作没几年,受到这种洗脑,着急完成中国人毕生三件套之一的“买房”。


在那段外派时光里,我深受“赚钱买房”这种执念的束缚,秉持着一种将所有事情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思维。


那时,我紧紧执着于一个具体目标,死盯着买房的首付款来进行财务规划,运用了GTM的月度滚动预测法,按月管理进度。


一旦觉得进度没法完成预期,甚至还荒唐到把公司特有的“离职补偿”都当作额外增量计算进去,全然不顾长远规划,好似杀鸡取卵一般短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开始极度省钱,这一行为严重牺牲了我日常的生活质量。


西班牙的生活成本高,各项费用高昂,在外消费压根不敢将欧元金额换算成人民币。


为了节省开支,我甚至会主动拒绝一些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往往涉及吃饭、购物、旅游等消费,因为经济实力不同,我与外派老炮的消费观念也大相径庭。


于是,我选择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渐渐地脱离了集体。脱离集体,会让本就枯燥的外派生活,显得更加难熬,这种孤立让潜在的个人内耗的时间不断变长,心中的孤独与迷茫也愈发浓重。



二、伤病,敲响了身体的警钟


在西班牙的生活里,参加一周一次的足球比赛,是难得的身心消遣。但从某年的 11 月起,我开始频繁地去德国出差。在德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伤病,身体开始向我敲响警钟:膝盖莫名疼痛起来。


究其原因,一是在踢球后没有进行拉伸,再加上德国的天气极度寒冷,对膝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二是当时所穿的球鞋以及日常走路的鞋子并不舒适,缺乏充足的弹力来保护膝盖。


第三是因为盲目跟随式的健身:增重力量训练+吃蛋白粉。


回想起那些上头的大重量训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信,可代价却是惨重的——我丧失了协调性、爆发力,连韧带关节强度都大打折扣。


自从在健身房训练导致体重增加后,受伤风险成倍增长,最终造成了膝盖的严重不适,我因此连续几个月没有踢球,内心满是懊悔与无奈。


在膝盖疼痛带来的不适难以忍受时,我竟选择了用酒精来麻痹。


在高纬度地区漫长的深夜里,有时一个晚上就能喝掉一整瓶红酒,因为只有在酒精的作用下,疼痛才能稍稍缓解。


久而久之,对酒精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每周我都会不自觉地去买酒,沉浸在酒精、电视剧和短视频所营造的短暂麻痹中,无法自拔。


当时正值疫情时期,因为新冠二次感染(新毒株),我开始剧烈咳嗽,严重到晚上睡觉都会被咳醒,甚至吃完饭后会咳嗽得直吐,那痛苦的滋味至今仍刻骨铭心。


膝盖的疼痛,持续的咳嗽,让我的身心倍受打击。



三、工作的阴霾,无意义的拉扯最伤士气


工作上的不愉快,也是这段外派经历失败的关键因素,这并非源于工作成果不佳。


事实上,在整个外派期间,我获得过一次升级、一次加薪、一次配股,从成果看似乎并不差。但工作氛围却让我苦不堪言。


刚去的时候,由于我资历尚浅,团队分配给我的都是些边角料的工作,负责的是边缘品类,并非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航道。


这就导致我做任何事都像是在孤军奋战,无人问津,即便四处呼唤资源,也只是徒劳无功。我付出了诸多努力,却始终难以见到显著成效,满心的热忱就这样被一点点消磨。


直属领导的表现更是让人心寒。


犹记得那次,作为GTM的我与当时的某电商主管,因手机品类产品分货的问题起了争执,双方激烈争吵到深夜,凌晨两点还在互相发邮件据理力争。


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直属领导W却在中间充当和事佬,保持羽毛干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在讲着若有若无的道理,充当判官,各打五十大板,完全没有站在我这边为我撑腰,那种被忽视、被孤立的感觉至今都清晰如昨。


当我好不容易在西班牙将业务干到稳定,满心期待着能继续在海外施展拳脚时,在某年的年中预算过后,公司从上到下突然开始收缩海外的预算,频繁、大幅度地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海外的基层员工大部分都要回流中国区。


在各方争执的过程中,我多次诚恳地向主管表达自己想继续外派积累经验的意愿,可主管的态度却反复无常,一会儿说可以留下,一会儿又要求我回流中国区。


这般前后不一的决定,来回拉扯,严重打击了我的士气,也让我对这份外派工作的未来感到深深的迷茫与绝望。



四、转岗后的挫折,让我领略到职场险恶


转岗至欧洲电商团队(担任电商GTM)后,我仿佛一脚迈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在预算收缩的大背景下,人员复用情况变得极为严重,而我面临着用小预算去完成大任务的艰难处境。


虽说手头有不少人员可供调配,但我那时完全不懂任务分配的窍门,也分不清哪些事务可以灵活处理、哪些必须牢牢抓住。完美主义作祟,使得我在一些并非战略关键的事项上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战略资源,实在是得不偿失。


大的电商团队里有一位业务骨干,姓L,那时算是我的业务直接领导。其为人极为刻薄,有两件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其一,她为了刷销售数据,不惜让底下的人疲于奔命,耗时数天,几乎将人拖垮,仅仅是为了在地区部门的汇报中露脸两分钟;其二,在我回国休假、与家人共度春节阖家团圆之时,她竟要求我上线工作。我因沉浸在与家人相聚的温馨氛围中未及时回复,她便在背后向我的直属领导Z告状。


好在Z与我关系不错,在我结束休假回国第一天的上午,便将L告状的事儿专门说给我听,意在好心提醒,或是敲打我。


可这种行为,其实也并不妥当,毕竟它破坏了团队的团结。长此以往,我对这位主管L的积怨越来越深。


这位L主管的核心工作逻辑更是让我难以接受,她从不站在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反而总是以质疑和挑战的态度对待一切。在管理过程中,她以“不信任”为基石,像一名监工一样不停地问十万个为什么。


这让我每天工作时都如芒在背,浑身不自在。


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有一次,因为身体实在不适,我将一场汇报任务交给了他人,结果被Z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又有一回,我提交的电商巡店报告中,时间、地点、人物等部分关键信息没写清楚,他便连续数落了我 30 分钟,全程不带停歇。


这还不够,他甚至打电话给周边同事,开着免提,让我同时接受两位领导的训斥,将我置于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让我感觉颜面扫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那段时间,业绩持续下滑,我越努力越觉得看不到希望。


后来仔细想想,业绩下滑根本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就如同不能指望用一根绳子吊起整座崩塌的大厦一样,责任不应由我一人承担。


他们对我的训斥,肯定也是因为挨了更高级别的刁难。固然不合理,但我当时不懂得课题分离,过于在意他人的指责,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也显得自己太过稚嫩。



五、避免过度规划带来的深度焦虑感


过度规划,不是件好事,所有的焦虑都是来自于未知。


在公司的后台系统里翻阅档案,有时看到公司里那些高级别领导,大多都在海外待了十年以上,我便不假思索地按照这个时间长度为自己做规划,甚至还同步规划了妻子、女儿在海外的长远生活。


然而,当我回归现实,却发现重重阻碍横亘在眼前,当心理预期和现实差距尚远时,即刻就产生了一种深入骨髓的焦虑感。


在海外的日子里,无聊时光实在太多,每一天都显得无比漫长,那种度日如年的煎熬与长达十年的长远规划相互碰撞,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愚公移山一般,看不到尽头,却又不得不坚持。



六、建立自己的坐标,是真正的自我救赎


一直到数年后,再次外派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工作充满了随机性,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往往取决于运气和缘分,最终能够身居高位的人少之又少。他们的成功并非只由单一因素决定,比如在海外待的时间长,绝不是成功的唯一关键。


真正拯救我的是内容创作,把评价自己的权力从他人眼中抢回到自己手里,我才真正地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后来我结束第一次外派,回国工作,同时业余时间做内容创作,这几年间,创作欲望前所未有的强烈。


一方面是因为能收到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让我备受鼓舞;另一方面,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生命的体验者,恨不得仔仔细细去观察世间的每一种情绪、每一处细节以及每一点反馈。


复利思维在此过程中帮了我大忙,即便接到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我也会主动思考从中能输出哪些要点,以便帮助到其他人,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这就是我所说的,将长期的战略规划拆解成一个个有益的小动作,然后积极寻求正向反馈,让自己不断成长。



PS:从自己和身边同事的经历,总结几个外派的弊端。


1. 人际沟通:大部分外派地并非英语国家,虽然公司招聘的员工都会讲英语,但本地渠道、消费者、供应商会讲英语的少。除非下狠心学本地语言,否则很难达到像国内那样无缝地交流。


2. 沉淀人脉难:为了避免人员“板结”,华子的做法是,外派常驻地 3年一小换,7年一大换。例如:分配到拉美大区的墨西哥,在墨西哥待三年后,要换到哥伦比亚、巴拿马、智利等,在拉美大区待满7年后,要换到另一个地区部,例如中东非。


频繁更换工作地,对个人来说,不利于复用过去的社会资源,难以给自己沉淀下什么。


3. 额外的生活成本:一般公司都会包吃住(补贴或食堂),但如果到发达国家外派,可能日常消费水平不变,但金额远远提升。衣、食、交通、日用品、娱乐消费都是这样,在欧洲花国内2~3倍的钱,才能享受与国内同等的服务。


不过,如果在欠发达国家生活,生活成本就会从劣势转化成优势,你可能只花一半的钱,就能享受到2倍的服务。(例如东南亚)


4. 工作生活难以区分:中方外派是“牛马”,住在公司附近,平时晚上加班,周末白天开会是常态......也正因为需要随时响应工作,所以一般会租住在公司附近,这会进一步导致工作和生活难以区分。回国休假,往往也要工作。


5. 本地发薪,潜在的汇损:本地发薪(指的是支付当地货币),部分国家的货币变动幅度较大,发薪的时候一旦没来得及换RMB,可能就会被汇率贬值搞成“被动降薪”。


6. 远离国内社群:若不是准备长期定居海外,在国外环境中工作和生活,那么长期的外派会导致与国内脱节,社媒、热点、文化都会有节奏上的偏离,如果日后跳槽回国,还得重新经历一段适应期。


7. 饮食:不适应当地饮食是普遍现象,如果公司没食堂的话,自己做饭费时间;吃中餐,费钱;吃白人饭,费自己。


8. 家庭方面:


(1)如果已经有男/女朋友:那么要克服时差(因地区而异)、异地、吵架、分手......部分公司探亲机票只能给直系亲属和配偶使用。


(2)如果已结婚:夫妻长期分居不是个办法,如果让配偶跟着一起外派,这意味着可能要牺牲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另外,如果有了孩子,那配偶肯定是不能工作,只能看娃。日后孩子回国,不一定跟得上国内的义务教育,只能上国际学校。


(3)如果有家庭,不带配偶和娃出来,也是痛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儿童成长......每个话题都能聊得满头大汗。



凡事都有两面性,外派工作对于打工人个体来说,有哪些好处:


1. 赚钱比国内多:相比于在国内工作,外派会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外派、租房、伙食、交通补贴。在绩效考评上也会有倾斜,包括但不仅限于绩效评优、奖金、升职、项目奖金。


2. 攒钱进度比国内快:如果是单身出国外派,赚钱多,工作量大,娱乐时间少,有钱没时间花,钱就是这样攒下来的。


3. 更容易建立职业门槛:相对高,具备海外经验,是面试其他公司海外岗位的极大优势。在当下中资企业享受出海红利的大时代,是一个避免内卷的好出路。


4. 能深度接触上级人脉:与同是外派的高级领导结下革命友谊,在一起共处的时间越长,日后“帮扶”自己一把的几率更大(转岗、提拔)。


5. 额外的假期也是钱:海外探亲假,一个月生成一天,属于在年假之外额外的探亲假。


6. 远距离旅游的成本变低:在海外常驻期间,可以隔三岔五借着假期,把周边国家玩遍。尤其像地球另一半的拉美,我认识不少同事,离职前把北美、南美和南极洲玩了一圈。


7. 英语口语提升:从哑巴英语到开口英语,熟练度和掌控感都会极大地提升,哪怕发音不准确,也比以前敢讲了。


8. 人际沟通能力:与海外本地团队工作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足以让你回国后驾驭人际沟通。


9. 因国内外信息差,发现商机的概率变大。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海外商业交易流的关键细节,有助于将经验变现,发现当地商机,并商业闭环,实现从员工到老板的跨越。


10. 松弛感:由于事情太多根本干不完,所以索性就产生了“松弛感”:接任务学会分辨轻重缓急,做不完就明天接着干。


11. 厚脸皮:凡事只要有利于业务,就“张牙舞爪”地要资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番薯Frank,作者:小番薯Frank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乙肝病人要如何有效的治疗?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肝脏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体系包含多维度干预策略。临床诊疗路径首要环...
别人关注零跑如何好,我们关注零... 5月19日,零跑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交付量达到8.7万辆,同比增长162.1%;毛利率升至...
原创 没... 剃完胡子皮肤发红变痒,也许怪不着剃须刀本身,更可能是你太懒了,许久没有清空蓄胡舱里刀头,下面的碎胡渣...
谁走谁留?瓜帅喊话不缩减阵容就... 曼城主帅瓜迪奥拉在本轮赛后喊话,称“如果曼城不缩减阵容将辞职”,一席发言瞬间引发足坛热议。 曼城目前...
原创 雷... 本文编译自 The Ringer,作者 Michael Pina 不管你怎么看待对手的伤病问题或者...
新能源项目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交... 南都讯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5月20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联合主...
不知如何追求爱?这里的活动鼓励... 昨天,徐汇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联合田林街道、徐汇团区委等单位在地勘公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520甜蜜...
大连海滨度假天堂?星海、傅家庄... 大连,这座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以其迷人的沙滩、种类繁多的海鲜以及独特的海洋文化著称,成为了理想的度假...
求少年文艺的一篇文章.. 求少年文艺的一篇文章..我看过,是在很久之前的太模糊了,这种类型的小说很少有人记得的!其实我很喜欢少...
区域医疗协作新篇章 | 河南省... 为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共享,2025年5月9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与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