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造假背后:护士仍被困在科研里
创始人
2025-05-22 09:41:28
0

在论文造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诸多令人痛心的故事。就如同那些仍被困在科研里的护士们,她们本应在临床一线救死扶伤,却因各种原因被卷入到虚假论文的漩涡中。她们或许是出于对科研的渴望,或许是受到了不良风气的影响,无奈地成为了造假行为的参与者或受害者。这些护士们的才华和努力被错误地引导,她们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在无意义的虚假研究上,而真正的科研创新却被忽视。这不仅是对她们个人的伤害,更是对整个科研领域的亵渎,呼吁社会关注并拯救这些被困在科研迷雾中的护士们,让科研回归其应有的纯净与价值。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位护士发表的论文中,出现了“男性子宫肌瘤患者”的表述。5月5日,该院发布通报称,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医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这位护士确实做错了,但在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受害者。”一位护理部主任表示。她的意思是,当护士职称晋升和论文挂钩时,一些没有科研能力的护士,为了职称晋升的私欲,容易走向学术造假的歧途。


《健闻咨询》从多位护士处获悉,在我国,护士职称晋升和论文成果强挂钩,在绝大多数医院和地区,护士想要晋升必须有论文成果。尤其是在大型三级医院,从中级职称开始,就需要发表论文,小医院要求相对低一些。


但现实是,囿于时间有限、缺乏科研能力、医院支持少等原因,对不少护士来说,做科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当医学论文已经深入到基因片段、分子生物学等高深领域时,护理论文还停留在表象,通过学科交叉赋予科研新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问出:医院和社会到底如何看待护理科研?


护士们仍被困在质量不高、但不得不做的科研里。


护士论文造假频出,背后隐藏产业链


近日,被通报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护士霍某某在《实用妇科内分泌》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学术论文,文中提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


“不光是审稿,护士发表的文章都要在医院图书馆备案,如果医院有认真检查文章,也不会出现这种错误。”另一位护士王扬(化名)表示,“出现这种错误,有可能是医院为了考核,冲论文数量。”


如闹剧般的错误背后,隐藏着一条护士发表论文的灰色产业链。


多位护士向《健闻咨询》表示,“我经常会接到一些电话,询问要不要发论文,可以提供代写服务,甚至可以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包、试验图片等等。”


护士之所以花钱也要发表论文,其原因在于,在公立医院,论文成果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护士不得不对论文趋之若鹜。


一般而言,在大型三级医院,从中级职称开始,想要晋升,护士就必须有论文成果。而职称晋升,不仅带来基本工资上涨,还和职务晋升、先进评选等挂钩,“职务晋升可能会带来绩效系数的变化,这笔收入增长比较可观。”这是公立医院里护士晋升的规则。


压力之下,不断有关于论文造假的行为出现。


尚洵(化名)是上海一位资深的护理部主任,她记得,20年前她作为评委参与职称评审时,就有论文造假的现象出现。“有一些文章发表在冒牌的《中华护理杂志》,那个期刊名字也叫《中华护理杂志》,但封面和真的不一样。作为业内人士,我们都知道这是假的。”


近两年,这种现象也未曾断绝。2022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曾通报,该院两位护士存在购买论文、不当署名、代投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撤销了两位护士利用涉事论文获得的副主任护师的专业技术资格。


也有护士不认同这套晋升规则,选择了离开公立医疗系统。


从业30年的赵菁(化名)目前在一家中外合作的私立医院担任护士长,她选择离开公立医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写论文晋升职称这套规则实则流于形式。


在国外,不少国家都有专门的研究型护士。以澳大利亚为例,研究型护士可以在经主要研究者的授权后,参与临床试验方案完整、准确地执行,并协调各项事宜。这些护士,一部分来自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一部分则是进入临床岗位后边工作、边学习。


赵菁介绍,国外护士的职业晋升路径选择十分广泛,“看个人对什么感兴趣,有科研、临床、管理运营路线可选,不同路线的晋升要求也不一样。”目前,国内也开始注重护士职业路径的选择,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医疗机构,会为护士提供临床、教学、管理、运营等职业路径选择。


在我国,不少省份、不同时期对护士职称评审有不同要求,但总体来说,晋升副高、高级职称均要求有论文成果。比如河北省要求,晋升副高、高级职称必须有相应数量的论文或发明专利,初、中级职称则无此要求。


又如2023年后,北京进行了破除唯论文论的改革,晋升副高、高级职称不再要求必须有论文,护理案例、科普作品等也可起到相同作用。而在改革之前,北京晋升中级职称也要求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也就是说,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作为选拔性评审的职称晋升,护士论文越多越好,“3篇比2篇强,2篇比1篇强,填写材料时,那张表上有5个空或者10个空,总不能空着。”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长王千霞(化名)表示。


破除“唯论文论”可能吗?


李善(化名)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几年前,她处理过一起护士论文造假事件。“一位参与中级职称评审的护士买了一篇文章,被查出造假。”李善说,“我当时就觉得既可悲又可笑,可悲在于护理科研居然需要花钱买,可笑在于护士的收入也不高,还要花好多钱买论文。


李善意识到,在传统的评审体系里,护士职称晋升和论文强挂钩,这就导致一些科研能力不足的护士最终难免走向论文造假的歧途。


作为护理部主任,李善决心改变这个扭曲的循环,在医院破除了职称晋升的唯论文论,采取积分制。


具体而言,初级职称只需要满足年限就可达到积分要求;中级职称则对学历、工作年限、抢救病人数、参与危重症病历讨论数、健康科普、带教、论文科研等赋予不同积分,每年评审时,按照积分高低进行筛选,没有论文,别的积分够多,也可以晋升。副高和高级职称也是积分制,但对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要求较高,“晋升高级职称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引领科室、团队发展,这时就需要拿出论文。


这样一来,并不是所有层级的护士都需要做科研,不同护士拥有了不同上升渠道,哪种方式都可以晋升。


“有人科研能力强,就在科研赛道杀出来;有人虽然只有中专学历,让她写文章真写不出来,但心灵手巧,能够发明专利;还有的人一直在临床上深耕,那就在临床上踏踏实实的,时间够了也能晋升。”李善说。


2023年,北京市也开展了深化卫生专技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唯学历”“唯论文”。


改革提出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代表作包括论文论著、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专利、专著、病案分析资料、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报告、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卫生标准、技术规范、科普作品等。


如今,两年过去,改革的成效已经显现。“这两年,我们医院有一批护士长获得了副高职称。此前,她们因为缺少论文,一直被困在中级职称。”王千霞说。


但王千霞也不得不承认,科研论文还是职称晋升最硬的那块敲门砖。


她说,“在医院职场上PK,论文还是最能打的。”相比于其他成果,论文被赋予的分数最高,话语权也最大,“比如一篇SCI论文可能值8分,夜班、抢救等项目,远没有8分这么高。”


但要关注的是,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反对“护士论文晋升论”。


支持的人往往出于某种担心:如果科研的紧箍被摘除,职称晋升会不会重回论资排辈的年代?当职称评审时出现两位护士工作年限、临床表现、健康科普等都一致的情况,论文(编撰书籍、撰写发表论文)也许是区分两人最好的方法。而临床成绩难以量化,“因为护理更像是团队工作,很难说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哪位护士贡献更大。”尚洵说。


护理科研的困难与不公


但护士们不会否认: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做科研要面临许多困难,甚至遭遇歧视。


首当其冲是时间压力。一位护士告诉“健闻咨询”,她天天忙得“孩子都扔了”。早上不到8点就要上班,晚上7点30分下班的情况极少,经常要到晚上10点、11点。虽然一周双休,但还要照顾家庭。她不禁问:“写论文需要查文献、统计数据,什么时候去?”


这份疑惑不独属于她。每当王千霞忙起论文时,经常一周都睡不了一个整觉。“写论文时,经常睡一会起来写一会,一周都是这样的作息。”


而且,护士的工作需要随叫随到,几乎不可能利用工作时间写论文。“医生可能上午查完房,下午能在图书馆查查文献,但是护士不能,做科研只能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李善说。


其次,不少护士在学校里没有接受过科研训练,缺乏写论文的能力。


“现在医院的护士有大专甚至中专学历,一直到博士、博士后都有。”李善说,跨度如此之大,科研能力参差不齐。


大专毕业的王扬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ICU护士,他写论文时,经常向医生或高年资的护士请教,“不懂就问,得专门去学。”从准备到发表论文,王扬前前后后忙了一年时间。


缺乏科研能力的不仅仅是护士,在一些医院里,即使是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长说起写论文也发怵,甚至会专门安排科里的护士帮他们写论文。这些护士也有很多苦水,他们要兼顾临床和科研,还要承受同事异样的目光。“别的护士会觉得,这些‘专职写论文’的护士很少参与临床,却要去分她们在临床上辛苦赚来的奖金。”


在大多数医院里,医院能够提供给护士做科研的资源非常少,这也让护士无法理解这份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工作。大部分医院对护士科研的支持限于报销版面费,其他奖励屈指可数。“在我们医院,发一篇核心期刊,可能500块奖励都没有,可能护理部会再给一部分奖励。”


而且,即使在医院内部,也有很多人不懂护理论文到底在研究什么,这导致在职称评审时,护理论文并不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比如,护理论文题偏向于人文,强调认知行为改变,和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都有交叉。但医生出身的评委可能并不懂这些人文社科,“他们可能觉得这个题目很小,在评审上有误区。”


一位护士很无奈,“我意识到护理行业存在一个困境。当评委都是医生出身,没有人真正懂护理论文时,公平性何在?


李善说,当医学科研已经深入到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片段时,护理科研还停留在研究表象,显得不够“高大上”,“小学老师教12345,大学老师教微积分,但不能说小学老师就不如大学老师。”


论文之外,护理科研赛道的资源也少之又少。“每年能申报的课题都很少,中华护理学会是最合适的,但通常一家医院只有一个名额,普通护士很少有机会参与申报。国自然最公平,但“国自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没有护理领域我们经常需要去抢管理口的课题资源。”王千霞说。


护士一定要做科研吗?


聊了很多,最终道出了护士群体的困惑:“作为一个强调操作的行业,护士有必要写论文吗?”


作为一门学科,护理学有自己的研究体系,有写论文做科研的必要。即使从现实意义上考虑,护理科研也能为临床提供指导,“比如,术后多久下床,几小时翻身,床头要摇高多少度,这些都需要基于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指导临床。”


护理科研有其特点,它以人的健康为根本关注点,但又不像医学科研一样,将视野局限于疾病治疗。护理科研更具人文色彩,强调和社会学、心理学的交叉,“比如肿瘤病人回归社会、比如通过陪伴缓解病人的孤独等。”尚洵说,这些选题已经不够新颖了,国内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做。


当下,护理科研更强调和新兴技术结合,比如AI大模型、大数据等。还有一些护理科研则强调医工结合,给患者带来实际便利。比如护士用来存放抢救药品的医用抢救车,每日都需要盘点药品过期情况,这种盘点耗费了大量人力,且无法完全杜绝药品过期的情况发生。有护士和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带有交互系统的智能抢救车,能够精准管控每一支药品,护士盘点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减少到3分钟。


但王千霞也承认,“有时,护理科研那些高大上名词的背后是新瓶装旧酒,科研成果难以落地,像是为了做而做,最后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闻咨询 (ID:HealthInsightPro),作者:一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主要讲了什么道...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主要讲了什么道理滚来滚睁庆毕去的小土豆主要讲了珍惜生命的道理,它的身体里,绿色的生命...
白领最爱的饮料,跌进鄙视链底端 在白领群体中,曾经备受追捧的饮料如今却跌进了鄙视链底端。曾经,那精致的包装、独特的口感让它成为白领们...
声带息肉:嗓音健康的 “隐形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或身边人的声音变得沙哑、粗糙,这很可能是声带息肉在作祟。作为一种常见...
原创 五... 提到曹操的猛将,很多人都会想起“五子良将”,因为这五位将领被誉为曹操麾下最具战斗力的猛士。然而,鲜为...
小满祛湿黄金豆:一粒赤小豆的妙... 5月21日,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所谓“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故这一...
米易颛顼龙洞,奇幻溶洞与自然风... 米易是一个风景优美、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米易的部分特色旅游景...
蒜蓉生蚝粉丝煲:海边人的私藏美... 深夜刷美食视频时,突然被一锅咕嘟冒泡的蒜蓉生蚝粉丝煲击中灵魂——金黄的蒜末裹着肥美的生蚝,半透明的粉...
一家人去青甘大环线旅游团价格,... 一家人去青甘大环线旅游团价格,青海8日游跟团多少钱花钱少不迷路。当我们一家决定踏上探索神秘西部的旅程...
中国主题公园战略营销峰会落幕 ... 大象新闻记者 李鑫 王震 通讯员 张晨 徐锦锦 由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CAAPA)主办的第二届中...
马超的叔叔是谁 马超的叔叔是谁马超叫韩遂叔父,因为韩遂和超父马腾结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