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偷闲,不在于抵达何方,而在于心随境迁,灵犀一点。”
咱先扯点闲篇。最近刷屏的旅游指南,简直是裹脚布又臭又长。恨不得把一天切割成原子钟的精度来使用。我说,旅游,这是花钱找枷锁吗?本想解甲归田,结果比996还窒息!
提到游历,有篇“六月轻装简行,觅得桃源小筑”的文章甚嚣尘上。说白了,就是蛊惑你趁着淡季,避开人潮,找个犄角旮旯猫冬,无需繁琐筹划,信马由缰便可。文里罗列了北海、普者黑、恩施、长沙、威宁草海、林州太行大峡谷。看着怪勾人,但细究起来,这真能抚平咱们躁动的旅行神经吗?
文章的吸睛之处在于“无须锦囊妙计”。听着像乌托邦,对吧?可问题是,果真如此吗?对那些家底殷实、时间挥霍不尽的玩家而言,或许可以。他们有资本任性,慢条斯理地寻幽探胜。但对芸芸社畜而言,一年到头就那么几天假,每一寸光阴都锱铢必较。没个章程,到了地头两眼抓瞎,时间都耗在寻路问津上了,还谈什么松弛感?
再说了,这几个地方,真的能满足众口铄金吗?北海的海风,有人奉为甘霖,有人视作致敏源;普者黑的田园牧歌,有人觉得灵魂涤荡,有人觉得索然寡味。每个人对旅行的定义南辕北辙,一概而论,是不是有点简单粗暴了?
瞧见没?这篇看似“去规划化”的玩意儿,骨子里还是在兜售一种“旅行模板”。它表面上摒弃了传统旅行蓝图,实则依旧在给你洗脑“旅行就该这样”。而这种教条,恰恰漠视了旅行的真谛——私人定制。
我给你举俩栗子。早几年,有个朋友,裸辞去雪域高原“洗涤铅华”。临行前,各种攻略、游记烂熟于心,恨不得把冈仁波齐的每一粒砂石都刻在脑子里。结果到了拉萨,高反折磨得死去活来,啥也没干成,反而心更累了。还有个老铁,平时上班压力山大,周末就喜欢猫在家里,刷剧撸游戏。别人都说他虚掷光阴,但他自己觉得很惬意,很巴适。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旅行吗?
所以说,旅行要不要攻略,去哪儿,怎么玩,压根儿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你求什么?你爱什么?别被那些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必去清单”绑架,勇敢地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旅行图鉴。
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这篇“无攻略”文章,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大家对旅行的执念。它让我们领悟到,旅行并非必须墨守成规,也可以随性而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得擦亮眼睛,别盲目追捧,更别被那些华而不实的旅行说辞忽悠。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依我看,首先要摸清自己的脉络。是想卸下疲惫,还是想开阔眼界?是喜好喧嚣,还是偏爱静谧?想透这些,才能找到真正对味的旅行方式。然后,根据自身需求,拟定一份粗线条的行程单。不用太事无巨细,只要确保基本的吃住行没问题就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敞开心扉。旅行的真谛,不在于完美地执行计划,而在于拥抱未知的风景,体验迥异的风土人情。
别忘了,旅行的本意,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与其穷尽心思研究攻略,不如放慢节奏,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捕捉,用耳朵去聆听。说不定,你会发现,最动人的风景,往往藏匿于你意料之外的角落。这才是真正的“无招胜有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