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
创始人
2025-07-10 09:41:59
0

极端天气是否越来越频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近年来的气象数据来看,似乎呈现出一种趋势。比如,暴雨、洪涝等强降水事件在许多地区愈发频繁,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飓风、台风的强度和登陆频率也有所增加,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高温热浪的持续时间和范围也在扩大,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诸多影响。然而,要确切地判断极端天气是否真的越来越频繁,还需要更长期、更广泛的研究和数据支持。但目前的迹象表明,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年好像类似全球变暖的话题很少了?


我甚至看到有不少人在那里说“气候变暖”本身是个骗局。其实稍微了解相关论文和研究结果,就知道不但不是骗局,而且“全球变暖”这事已经彻底变成了现实。


现在主流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气候已经大幅变暖,并且在加速变得更暖,由此产生的极端气候也在变多。


这就衍生出来三个问题:


1. 为啥会这样?


2. 全球变暖为啥会导致极端气候?


3. 有啥影响?


咱们一个一个讲,首先第一个问题,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啥?


我看不少人说“气候变暖”这东西有争议,因为地球本来就是每隔一些年变暖,一些年变冷,这也是为啥河南的简称叫“豫”,因为以前温暖的时候有大象。


也就是说,可能气候变暖并不是人类导致的,而是自然节律的一部分。


其实在科学界争议并不大,科学界压倒性的共识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暴涨。包括NASA、NOAA、英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等200余家机构一致确认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主导。当前升温速度是地球自然变暖的50倍,这个几乎没啥争议。


温室气体排放,就是人类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跟个罩子似的扣在地球上,可以防止热量辐射到太空,然后地球越来越热。


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倒是很好理解,燃烧化石能源,就会排放二氧化碳。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的是,畜牧业,尤其养牛,会排放大量的甲烷。也就是牛把草吃进去,然后再经瘤胃发酵,产生了甲烷排放到大气里。每头牛产生的甲烷倒也不多,但全球养着十几亿头牛,积少成多,每年排放出来的甲烷非常多。


但还是得先强调一下,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可能文明发展不起来。咱们地球表面的年平均温度是14℃。如果没有温室效应,这个温度会骤降为-18℃。很明显,那真成了冰河世纪了。


也就是温室效应这东西并不是个坏东西,它跟所有的事物一样,在一定范围内对人类有益,过了这个范围就有危险了。


那如果温室气体持续变多,最后会成啥样?


那应该就是金星了。可能大家不知道,金星就是个地狱:高温,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460℃,跟个烤箱似的。高压,金星表面的大气压是地球大气压的92倍,大致相当于在一个普通人的头顶放上一辆坦克。而且还在不断下硫酸雨。


那为啥会这样呢?


最早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通过逻辑推理推出来的,他1961年在《科学》杂志上发了一篇论文,说是金星上边二氧化碳含量太高了,导致热量散不出去,而且高温导致水蒸气之类的密度较小的气体都跑掉了,剩下了高密度气体,加上高温加压,金星大气压也就上来了,最后变成了个地狱。随后人类发射的探测器证实了他的推断。


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描述失控的温室效应会炼狱化星球,温室气体从保温毯变成了高压锅。当然地球不会如此极端,最起码短期内不会。


那问题来了,全球变暖对人类世界有啥影响没?


可能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其实漂在水面上的冰融化后,水平面并不会上升,这个属于高中数学的范畴,大家有兴趣可以算一下。主要是喜马拉雅冰山什么的,这些冰山上的永久冰层融化后,水流到海里,海平面上升。此外海水热胀冷缩,温度变暖,也会导致水平面上升。


这事被提到最多,给人感觉全球变暖最大的后果就是这个,其实这事麻烦大,但不急。真急的,是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包括但不仅限于暴雨、干旱、高温天气、极寒天气、台风等等。这就有点奇怪了,为啥全球变暖,出来这么一堆妖魔鬼怪?


首先是全球变暖导致热浪频率增加,台风能量也增强了。这个理解起来比较费劲,主要是台风能量主要来自海洋热量(水温>26.5℃时易形成)。全球变暖使暖水层更厚、范围更大,为台风提供更多“燃料”。暖空气携带更多水汽,台风通过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获得能量,湿度升高可增强其强度。


然后会产生俩截然不同的结果:干旱和洪灾。


干旱倒也好理解,全球温度上升了嘛,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这不仅仅是单次降雨量增加(导致洪涝),也意味着当降水没有发生时,干旱会更快、更严重地形成(因为土壤和植被水分蒸发损失更快)。


也就是说,干旱和洪灾就是温度升高的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水循环加剧导致极端干湿事件都更易发生。


而且增加的温度把大气也给加热了,大气里的水蒸气更多,单次降雨也会更多,很容易形成大暴雨。妥妥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纳闷,为啥这两年动不动就会出现百年或者几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因为这几年确实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估计大家对2021年郑州暴雨、2023年某一线城市洪灾还有印象吧,这些情况在全球都越来越普及。


就在前几天,黔东南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大暴雨。


这也提出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咱们之前建设的公路房子,很多都是根据过去百年的数据和经验,所以今后可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然了,其他国家的基建更老一些,他们的挑战也更大一些。


另一个更离谱的事情是,全球变暖可能会出现极端低温。


这个详细过程描述起来比较费劲,我尝试写了几版,都不太理想,枯燥又冗长,还说不太明白,干脆跳过吧,大家知道这个结论就行了,有兴趣自己查一下吧。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危险的,最麻烦的是一个叫“临界点”的东西。


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的升温导致格陵兰/南极冰盖不可逆融化、亚马逊雨林退化,到时候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巨量甲烷等温室气体,地球的升温会越来越快。升温的同时会伴随各种更加极端的气候。


当然了,科学家也不知道多久会出现,可能几十年,可能上百年。


那全球变暖有啥好处没?


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降水线北移,全球变暖和降水线北移关系比较复杂,但学术界这些年基本上确认他俩正相关。


中科院去年发布过一份《西北气候暖湿化评估报告》,里面提到1961~2020年西北降水增幅约10%,但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降水反而减少,而毛乌素沙地增加明显,这也是为啥这些年我们能大力改造沙漠。


但是降水线北移并不代表沙漠什么的自然而然就绿了,大家别忘了,升温会导致土地表面蒸发也加重。


咱们正是抓住这个自然机会,通过加大人力植树造林和沙漠锁边,一举收复了大量的沙漠。毛乌素沙地80%被固定,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3%→53%。现在河北著名的旅游景点,塞罕坝,以前也是个沙漠。


很多人指望降水线北移会导致经济重心北移,这个想多了,全球现在主要经济带普遍围绕着大海和大河,这个格局改变不了。


还有人说,北方变暖,可能今后北方粮食会增产。这个确实是,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温可能会先毁掉传统产粮区。


尾声:


有种预感,接下来大家对极端气候的感受会越来越深,并且可能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模式。


很多地方会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比如印度这两年很多地方动不动飙到50度,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极度影响睡眠和散热了。


咱们这边这两年也动不动出现极热,下图是我去年截的,那个标题触目惊心,《河北河南山东地表温度超60度》:



其实这两年已经有很多不太依赖办公地点的自媒体搬到云南去了,说不定将来东北也会成为避暑圣地。有上亿人过着候鸟的生活,夏天去东北,冬天去南方。


不过东北好像这两年也不那么凉快了,这段时间东北那边好像也挺热,大学生想装空调。但对于户外工作者、低收入人群、老弱病残等群体,极端高温/寒潮/洪水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和生计。这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但是说真的,我国在治理全球变暖方面的努力举世瞩目,比如为了节能减排搞环评,关了那么多重工业企业,在华北大规模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有大规模部署风能和太阳能可再生洁净能源,如果大家都像我国这么上心,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坏超人的美剧叫什么 坏超人的美剧叫什么 《正义联盟》是由扎克·施奈德执导,克里斯·特里奥、乔斯·韦登编剧,本·阿弗莱克、...
将宅进行到底 让霉随身而伴 将宅进行到底 让霉随身而伴横批“美昙聚”怎么样呢?哥们,我也是个宅男、、、
为什么老人总爱絮絮叨叨? 为什么老人总爱絮絮叨叨?人老了,话就变的非常多,儿女来了更是,但不着边境的更多絮絮叨叨,这是为什么呢...
一有什么有什么的四字词语 一有什么有什么的四字词语 有什么有什么的四字词语 :有说有笑消枣姿、有头有脸、有板有眼、有始有终...
《光遇》虚荣先祖会复刻吗? 《光遇》虚荣先祖会复刻吗? 不会复刻,虚荣耳坠是魔法季毕业先祖的,所有毕业物品都不会复刻。截止至20...
《归去来兮辞》恨晨光之熹微&q... 《归去来兮辞》恨晨光之熹微"之"什么意思?《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的“之"意思表示领属关系,...
糗事百科 糗事百科8UOM AA1D FJ16 KOHN
现在的蚊子怎么飞的这么快?没有... 现在的蚊子怎么飞的这么快?没有嗡嗡声而且还会突然拐弯什么的,难道都进化了么?和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深圳哪个影院有放《3D泰坦尼克... 深圳哪个影院有放《3D泰坦尼克号》?票价是多少?深圳的《保利影院》、《金逸国际》、《中影国际》都有3...
伤寒论名家解读汇编——第55条 第55条: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脉浮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