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视角看,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确实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似乎跳得相当欢快。不仅频频抨击美国的关税政策,暗讽美国横行霸道的贸易手段,还在某些问题上展现出与美国不一致的立场。例如,他公开表态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并借此机会给美国施加压力。相比之下,英国几乎总是跟在美国后面,不敢轻举妄动。法国的态度显得尤为独立,反映出其与美国之间日渐加深的裂痕。
尽管法国在二战中几乎被美军摧毁,凭借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才勉强“蹭”得上战胜国的地位,这个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被外界批评。但今天,我们不会站在“法式自嘲”的角度来讨论,而是要深入分析,探讨一下法国是凭什么有底气,与美国大唱反调,敢于推行所谓的“独立外交”。
普京与马克龙合作推动伊核和平,给美国“添堵”
7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会谈。这次通话,虽然是两国领导人自2022年9月以来的首次联系,内容除了俄乌战争之外,还涉及到如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普京和马克龙的会谈不仅是为了谈论各自的利益,更是要对美国的政策发出挑战。
俄法两国一致认为,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而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该问题才是最佳途径。这与美国通过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显然,俄法的态度是在公开对抗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政策。俄罗斯和法国在中东有着相当的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希望保持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拓展能源市场;而法国则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深度介入中东。因此,尽管两国此举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但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的立场也是对美国在中东过度扩张的制衡。
马克龙抨击美国乱征关税,凸显法美经济裂痕
美国肆意征收关税的行为,使得法美经济关系日益紧张。7月9日是美欧关于关税谈判的最后期限,但在此之前,双方的分歧已愈加显著。法国总统马克龙在6月27日公开表示,法国无法接受一项不公平、不对等的关税协议,若美国继续维持10%的关税,欧洲将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6月30日,马克龙再次发表言辞尖锐的评论,尽管他没有直言点名,但无疑是在批评美国的做法。他称“某些强国通过滥征关税来勒索他国”,并指出,“我们需要恢复国际贸易的自由与公平,而不是设立壁垒和关税,后者常常被当作强国的勒索工具,而非促进公平的手段。”
此番言论显然是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强烈反驳。尽管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对马克龙的言辞进行了驳斥,坚称关税是重建美国制造业的有效手段,但法国总统的态度已相当明确。马克龙一直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持批评态度,近期更加激烈的回应则显得是被逼得有些急切。
法国凭什么这么“刚”?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法国常常被视为五常国家中最不具实力的“下三常”之一。相比中美两大超级大国,法国的国际影响力似乎并不那么突出。然而,法国依然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保持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法国的独立性不仅仅体现在外交政策上。在非洲,法国长期享有“非洲太上皇”的称号。无论是在殖民时期还是如今,法国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依然根深蒂固。法国的“非洲经济圈”至今未解,14个非洲国家的法郎仍然由法国控制,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长期受法国影响,缺乏独立性。通过这些制度性的安排,法国不仅确保了在非洲的经济利益,也维持了其对部分地区的影响力。
例如,法国政府拥有阿海珐公司87%的股权,该公司在尼日尔负责开采铀矿。尼日尔是世界第七大铀矿生产国,法国则通过控制铀矿资源从非洲获得了巨额经济利益。据说,每年法国从非洲获得的经济回报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尽管这一数据可能存在争议,但法国企业在非洲的长期垄断与低价开采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这些因素都为法国在全球政治中提供了强大的底气,也为其实施更为独立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坚实基础。法国不再是那个依赖他国的“弱国”,而是通过灵活的外交手腕和历史遗产,保持了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