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厂裁员到百万博主,普通人如何把热爱变成事业?
创始人
2025-07-21 20:04:23
0

大厂裁员浪潮汹涌,许多人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而百万博主们的成功故事,给了普通人启示。他们将热爱转化为事业,凭借着对某一领域的执着与热情,不断深耕。比如,一位热爱美食的博主,通过分享美食制作过程和心得,吸引了大量粉丝,逐渐将其发展成了一份能带来稳定收入的事业。普通人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逐步积累粉丝和影响力,把热爱变成实实在在的事业,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前段时间,我和有意思教练的创始人CEO、畅销书《故事力》《不被定义》的作者高琳老师展开了一场直播连麦对话。


高琳老师有着20余年就职于财富500强企业的高管经验,后来告别职场、华丽转身,创立公司。


很巧的是,我和高琳老师有不少共同点:


都是中美两地来回奔波的创业者;


都在离开光鲜的职场后转身追随热爱;


都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商学院的校友……


这次和高琳老师的对话,我们讨论了大家在“把热爱变成事业”的道路上常见的问题,能量满满。


所以我们专门把内容整理成文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启发!


一、被迫觉醒的大厂员工


凯莉:高琳老师好!今天真是赶场子——下午在斯坦福上完新生儿育儿课,我回来路上很堵,到家睡了一觉,吃了顿饭才缓过来。现在是精神满满来跟大家来做我们今天的分享。


高琳:我先隆重介绍一下我的UIUC校友,凯莉彭,百万博主,也是准妈妈,还有三个星期就生了。


我刚才已经跟他们夸过你了,说只有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事业的人才会都快生了还在那播,是不是?


凯莉:因为要为业务负责,所以得继续直播哈哈哈。不过也确实很热爱的,动力满满。


高琳:话说回来,我觉得书里第二章的内容特别好,对于父母也特别的有帮助。


因为如果我们作为父母都没有找到我们自己热爱的事情,也很难帮助孩子找到他终身热爱的事情,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个体感。


所以凯莉,你是怎么找到你自己热爱的事情的?


凯莉:我之前是在硅谷科技公司里面做数据科学家。之所以做这个工作,是因为在美国这边大概率要靠技术吃饭,可选择的就是程序员、会计、或者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


高琳:咱俩还有一点特别一样。我们传统的国内教育,就会觉得学一些好像比较稳定,能拿到稳定收入工作比较好。所以在MBA的时候,我本来还想去学会计。


你的书里面也讲,你本来也想去学会计,是不是?会计我真去学了,学了一个学期,我判定它绝对不可能是我的未来职业。你们能想象我当会计吗?


我们其实从小就没有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这个概念,我们想的都是怎么才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


凯莉:对,想的是不愁饭吃。我学会计是因为觉得它至少能帮别人算账,有用,肯定能赚到钱,如果说学市场营销,那可能会显得比较虚。


在武汉大学读研一学会计的时候,我进教室第一天,同学就说,感觉你将来不是做会计的料。我的风格可能跟您一样,不是那种很循规蹈矩的人。


来美国之后选择做数据科学家,也是因为觉得在别人眼中光鲜,同时工资待遇也不错。做了差不多几年,隐隐感觉不对,感觉自己哪怕继续在这个轨道上做个几十年,也不会成为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才。


但是我一直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至少找到一个领域,能够在里面成为顶尖。


在这里面,你会感觉你的价值得到认可,做事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是在发挥优势做事情,而不是拼命地追赶别人。


我书里一开头就说,其实被裁员后我才真正开始觉醒思考。以前虽然隐约有想法,但从没行动过。


被裁后我意识到,数据科学家不是我想干一辈子的事。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于是给了自己一年时间,一边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一边尝试不同方向。


那段时间我既发起过科技创业项目,也试过跨境电商——2020年疫情爆发时跨境电商特别火,很多业务都转线上了,我就想着进货在网上卖。同时,我也开始尝试做自媒体。


但我一开始没想着靠自媒体赚钱,甚至觉得那些刚做几条视频就想接广告变现的人太急功近利了,我就是单纯喜欢做内容,不着急赚钱。


到2022年初,我在试过的几个方向里做了选择。当时的状态是跨境电商卖货能赚钱,科技创业项目也有少量收入,唯独自媒体内容创作这个方向是一分钱没赚。但我还是选了它,all in自媒体创业。


刚开始完全是从零起步,连自己该做什么定位、当什么博主都不知道,内容啥都讲,也没有产品和课程,更不懂怎么搭建商业模式。


但因为这是我擅长且热爱的事,就算不赚钱、不睡觉也愿意废寝忘食地做,而且我相信这条路能走通。高琳老师你,很多前辈们也都走通了。


一年后基本站稳了脚跟,收入至少让我不需要因为担心钱而回职场工作。后面慢慢地自己的团队也搭建起来了,现在快四年了,肯定不会再回职场了。


最近也出了我的第一本书《把热爱变成事业》,因为这几年我的经历就是在把热爱变成事业,所以想把自己的经验、踩过的坑,还有看过的案例和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只要先相信这条路行得通,方法总能摸索出来。


现在我每天做着热爱的事,在别人眼里可能很辛苦,我妈都总发微信让我少干点,但我自己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觉得闲着才不对。


希望能帮更多迷茫的小伙伴找到热爱,把热爱变成事业。


高琳:太有共鸣了!我本来也想写一本这个主题的书,现在我觉得我不用写了,因为你已经写了,哈哈哈。


二、发现热爱,看见真实自我


高琳:刚好之前我说到,你书里第一章最后一个点“机会无处不在,执行才是王道”,这跟第二章讲的“发现热爱,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藏着你的超能力”很契合。


前两天我在麻省理工学院上课,老师在讲公司战略时说到“战略就是差异化”。但其实把个人热爱做成事业,不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个人公司吗?本质上跟企业战略一样,核心也是差异化。


我特别喜欢你引用的贝索斯那句话“差异化就是生存,而宇宙希望你平平无奇”,总结得特别好。所以你觉得,你是怎么摸索出自己的差异化的?


凯莉:很好的问题,书里其实我还有一句特别喜欢的话,应该是第二章......


高琳:是不是凯文・凯利那句话?我也特意标出来了 ——“孩童时期让你显得古怪、别人觉得奇怪的特质,恰恰是成年后让你变得伟大的东西,前提是你还没丢掉它。” 这话太戳人了。


凯莉:是的。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从小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不知道的话,其实不是说你没有,只是你可能不记得了。


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本来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在河里被冲刷打磨,变成圆圆的,最后自己可能都不记得自己曾经有过棱角。


高琳:是的,我小时候总被老师说上课爱动,我妈说我放学从没好好走过路,都是连蹦带颠回家的,从小就精力特别旺盛。结果现在看,这反倒是我最大的优势。


所以想跟父母们说,多留意孩子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那些“特别”的点,说不定就藏着他的超能力,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


凯莉:对对对,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时,会忍不住打压,希望孩子变得“合群”,可这反而可能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就像我小时候,每次跟妈妈散步,能一小时不停地讲学校里的各种事,特别爱讲故事。


后来写记叙文时,总能把人感动到哭,但写议论文就被老师说逻辑不严谨、论据不充分,从初中开始议论文就不行,可记叙文和讲故事一直是我的强项,写文章也总爱用描述和故事来表达观点。


其实我做自媒体写内容也是这风格——从高中开始写公众号,到后面做数据科学家时写出爆款博客,再到现在这本书,都是“故事+干货”的模式。


以前总觉得自己在逻辑上不够严谨,还努力去提升过,后来才发现讲故事就是我的长板,而且用故事传递内容,比议论文、纯逻辑内容传播效果更好。


高琳:正好你讲到这儿,我们就跳到第四章,因为第四章个人品牌就是大胆的向世界发声,很符合现在的话题。


凯莉:其实我本来想写的第一本书,是写怎么讲故事的。后来我一搜,发现有人写了《故事力》这本书,就是高琳老师哈哈哈哈。


高琳:你已经是第二个跟我说这个的人了。之前在一个活动上碰到奇葩说的黄执中,他听说我写了《故事力》,就说我本来想写讲的,结果被你写了。


所以你看,想到就要立刻去做,是不是?


故事力非常的重要,而且这个能力不仅仅是在做自媒体,我们在日常工作、向上汇报的时候都会用得到。


我非常佩服凯莉在自媒体上用一个讲故事的能力,就能做得这么有影响力。所以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在内容创作这方面,你在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窍门或者踩的坑?


比如说,怎么去找到自己愿意去专注表达的内容?大部分的人都属于今天想到这个去表达这个,明天想到那个去表达那个......


我觉得你在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经验和方法,比如说个人IP选题表,怎么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我记得这是付费内容了。


三、专业人士如何用故事思维撬动流量?


高琳:我发现很多专家比如心理咨询师、房产经纪人,做的内容非常专业,但反而没人看。


我们评论区有数据工程师、HR、读书会组织者,还有很多职场人和培训师......大家想通过做教练、咨询开启第二曲线,确实,这些职业都适合打造个人品牌。


凯莉:对,像律师、财务这类专业人士,都可以去构建自己的业务、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完全能成为超级个体,但他们常遇到的问题是:讲法律条文的短视频没流量。


高琳:正好问一下凯莉,怎么让专业不成为流量的敌人呢?


凯莉:对,“专业是流量的敌人”是因为我们讲的东西太深了,越是深的东西就越难传播。


而越是浅显的、我们可能看不上的东西,比如说你讲娱乐,讲个刘亦菲、赵丽颖,那可能就是很大的流量。我看高琳老师现在的内容选题也会经常结合热点。


很多专业人士觉得天天讲专业内容没人看,就说“我的流量很精准”,但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我们的内容就是需要被更多的人看见的,只是同时我们需要能通过专业型的内容来筛选,筛选出哪些是我们的潜在的客户。


但如果你的内容都没有传播出去,没有被足够多的人看到,那就很难筛选了,就不利于我们个人影响力的放大。


对于我们专业人士来说,你的内容不能全是专业型的,但也不能完全没有专业,天天都是八卦。


你需要有流量的选题,让你的内容破圈;也需要有专业型的选题,展示你的实力;还需要有IP型的选题,来帮助自己建立人设,筛选价值观同频的人,像我的置顶视频这种就是。


高琳:你们年轻人都拍什么“一个普通女孩的十年”,但我的十年太多了,已经拍不了了,不过这也是我的差异化。


凯莉:对您来说,不是普通女孩的十年,是企业高管转型的十年,哈哈。


总结一下,内容得搭配着来,不能光讲专业知识——虽然吸引的流量精准,但影响力扩不开。想做流量型内容,就得学会讲故事。


现在谁都不爱听大道理,刷到“你应该123”的内容,转眼就划走了;但要是把观点藏在故事里,通过故事启发人,那别人不仅愿意看,还能记很久。


比方说很多人还会记得我一年前视频里讲的故事和观点,但如果我直接讲的方法论,那可能十分钟就被忘光了。所以没看过高琳老师《故事力》这本书的小伙伴,咱们也可以去看一下。


高琳:有人问选题表的比例有没有固定公式?


凯莉:没固定比例,得随时调整。就像前几年短视频流行2分钟内,但现在观众更接受长一点的内容,关键要看内容的价值。


高琳:你在书里面有讲到,很多人认为自己写东西没有文采,觉得自己是理工科的,也不会拍视频。但你说通过内容打造个人品牌,不需要有文采,这怎么解释呢?


凯莉:我觉得有文采反而是一个束缚,我们说的有文采、有文化,很多时候是我用的词儿比你高级,我这个描述比你显得有档次,但其实这样不容易传播。


反而是那些大白话,那些真情实感的表达能够更快地穿透屏幕,被别人记住,这些内容甚至可能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六七岁小孩都能听得懂的。


像星云大师,你看他讲的故事就是很浅的,可能成语都很少听到,就是一些小孩子都能听懂的词汇。


但是我们大人因为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会想怎么样更有文采一点,然后用上各种排比啊什么的手法,反而听的不是那么平易近人,不是那么容易被别人在刷视频的时候记住。


高琳:对。前两天我们办线上沙龙时,有同学就说,特别想学教练,但接触过的教练说话都神神叨叨的,张口就是什么“本自具足”。


普通人根本听不懂,所以我们在课上总强调:必须说人话,尤其是在直播间里,更得说人话。


四、如何面对黑粉恶评?


高琳:你现在流量大了以后,其实粉丝是什么人都有,对吧?比如经常有黑粉儿在评论区骂什么的。


我们有同学很高兴地说,“我没有黑粉”,我说:“你没有是因为你还没有破圈。”当有黑粉开始喷你时,其实该恭喜自己——这说明内容已经破圈了。


但破圈后会遇到认知、价值观不同频的人,这时候传递观点最容易不耐烦,比如心里想着“这都听不懂?还用说吗?”


关键是怎么克服这种心态,这才是大问题。


凯莉:遇到黑粉确实该恭喜,说明你的内容已经破圈了,它冲出了你身边原有的这些跟你价值观一样的人群。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一直缩在固定的圈子里当然很舒服,但出圈才能被更多人看见。


在这个被更多人看见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黑粉,那很自然。它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你要这么去理解它就是个好事儿。


确实,在看到黑粉的时候,情绪上会很难百分之百不受到影响,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不爽。


我的做法一般是两个,一个是对自己说的话有底气。


我知道自己没分享虚假错误信息,我输出的东西是对人有价值的,所以问心无愧。你觉得对你没价值,没关系,我坚定地相信自己做的事有价值就好。


再一个不纠缠,直接拉黑。


我在公域和私域朋友圈都会遇到和我价值观冲突的人,比如之前我很开心转发了个央视新闻的视频,有人喷我“在国外还发这个,装什么假爱国,爱国你怎么不回国”。


当一些黑粉的攻击涉及到我的家人,还有我的个人情怀的时候,我还是会有一点情绪波动的。不过会马上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波动,然后思考为什么会有波动。


如果黑粉杠精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那我会顺手把他们删掉。他们不该存在于我的朋友圈,我精力有限,没必要跟他们杠。


高琳:这个挺好的。凯莉你真的特别擅长自我觉察,这样就完全不会内耗,能把有限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凯莉:高琳老师这个问题如果问您的话,您会怎么回答?从教练的角度是我们遇到黑粉,情绪有不同的这个情况。


高琳:关注情绪波动很重要。我们常让大家写情绪日记,因为情绪背后藏着需求——比如你希望价值观被尊重。


当你看清需求就会释然,因为别人没义务满足你,这时候删掉对方就是个好选择。 


教练的作用就是帮你看清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很多人内耗都是因为言行不一,要是想的、说的、做的都一致,自然就不内耗了。


五、从羞于谈钱,到自信定价


高琳:刚才说到金钱的卡点,接下来正好聊聊销售。


书里说“不懂销售寸步难行”,假设现在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产品,比如教练服务、咨询这类高价服务,该怎么销售呢?


凯莉:这个问题价值很大,也是很关键的内容。因为有产品但卖不出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高琳:甚至我觉得是有产品之后,根本就没有好意思去吆喝的都很多。


我为什么做了有意思教练平台,其实就是因为很多教练他不太好意思去跟人家开价钱。我们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小程序,教练把自己小程序上的名片发给客户,人家进来以后一看就知道多少钱,合适就买,不合适就走。


凯莉:我刚从职场出来时也有销售卡点,因为以前都是拿固定工资,现在还得自己开口要钱。但裸辞后没收入、没定位、没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决定了我能不能继续做自由职业。


卖不出去或者不好意思卖,我都得回职场打工,但我不想回去了,我一定要出来自己干,那么销售这个卡点我就必须突破。


这其实是个要么A要么B的情况,所以我的动力非常足。


接下来第二步就是我怎么去卖。我就看私域或者短视频卖得特别好的老师,跟他们去学,当时我花了不少钱去请不同的老师。我只要觉得他在这个方面比我强,就会去付费跟他学习。


以前我朋友圈只转发视频求点赞,学完后写了第一条销售文案,发出去时紧张得不行,结果五个人私信转账,一条朋友圈赚了上万块!这才发现销售没那么可怕,尝到甜头后心理卡点一下就破了。


所以如果说要给大家什么建议的话,首先就是得有足够强的动力,逼自己迈出这步。


如果方法不会的话那就去学,比方说我书里第七章就讲了怎么去卖,你可以看一下书里面的内容,然后去实操一下。  


尝到甜头以后,你就再也不会害怕卖东西了。


高琳: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打工久了就会不好意思开口要钱?打工越久就会越不好意思。


凯莉:我不理解的是,找工作的时候,我们是敢跟老板谈薪资的。觉得自己值2万就敢跟开价1万的老板谈,但自己出来创业时,却不敢给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定价、不敢开口卖。


高琳:这其实是另外一个事情了。得从底层找原因,你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什么?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你在书里面也有讲到这个,当你做的事能帮到更多人,动力自然就强;要是只为赚小钱,动力肯定不足。


就像教练常说的“P=P-I”(表现=潜力-干扰),心力不够往往是因为干扰太多。把干扰项去掉以后,你的心力自然就足够了。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其实还是我们的干扰项太多了。


凯莉:说的太好了。首先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儿,这个很重要,这就是使命。我在书里第二章讲的热爱就是这个意思,热爱就是哪怕不赚钱、不睡觉也愿意干,甚至忙到忘了吃饭睡觉。


书里之所以把热爱放在最前面,就是因为只有找到这种能让你废寝忘食的事,动力才够足。


但很多人只是看什么火、什么赚钱、什么是风口就去做,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心力不足。因为底层逻辑只是想赚钱,这个为什么不够强,所以撑不住长期折腾。


高琳:先回答下为什么有了愿景使命价值观,还是赚不到钱?因为这些东西能给你动力,但想赚钱还得有匹配的能力。


如果你来学教练就知道我们有讲一个逻辑层次,愿景使命属于“为什么”和“谁”的层面,但赚钱得靠“怎么做”的能力支撑。


我很喜欢凯莉在书里面讲到的圈子,因为创业这条路其实非常的难,我们需要选对圈子,你要跟合适的人去一起走才行。


凯莉:对,愿景使命是初心,但赚钱得看你能不能解决别人的需求。别人觉得你提供的服务有价值才会买单。


比如你热爱唱歌,但没人喜欢听;热爱画画,但没人愿意花钱买,这就是因为你的热爱没戳中别人的需求。


我的新书封面设计成两个半圆交叉,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想把热爱变成事业,必须找到热爱和别人需求的交叉点,这才是赚钱的关键。


六、一个人如何最小成本开启热爱事业?


高琳:那咱们再聊聊怎么迈出第一步。书里好像提到过最适合起步的商业模式,还有一个人就能启动的自媒体创业方法。


凯莉: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做服务类创业得先录一门课出来。比方说看到高琳老师做自媒体,就想着我也要走这条路,我要先把课录出来,但其实没必要这么急。


高琳:对,很多人非要先写书,其实这是误区。现在书很难卖,写书顶多是个背书。而且你哪来的内容积累呢?积累不是靠坐着憋出来的,而是要边走边做,在过程中自然沉淀,这样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书。


凯莉:对,打造产品不是最难的。书也是一个产品,但是书这个产品其实是不怎么赚钱的。很多人都说看我直播间吆喝卖书很辛苦,不赚钱,确实是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书它就不是用来赚钱的。


高琳:很多人觉得写书能赚钱,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就像《故事力》这本书,虽然在中信出版社算畅销书,卖了六七万册还被翻译到其他国家,但版税其实没多少,我到现在都没去领,因为填表太麻烦了。


我不靠卖书赚钱,书带来的其他千万级课程效益,甚至其他更高的效益才是关键。所以大家得想清楚,什么才是真正能创造价值的,别只看表面,得懂背后的逻辑。


凯莉:对,所以说为啥一上来就录课这事不靠谱?高琳老师有资源能直接卖课,但这事儿对大多数人行不通。书里产品体系那一章节说得很清楚,刚起步的应该先做定制化服务。


就像做教练先接1V1咨询,有人找上门你就服务,不用急着开班或录课,因为你花几个月录完课可能根本卖不动。写书也是一个道理,花半年时间写出来卖不掉,时间成本可能都收不回来,那就很不划算。


你在刚起步的阶段应该做什么,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候做什么?


我们作为超级个体,或者是想要把热爱变成事业,它是有一个打造产品的路径的。


先把定制化的服务做好,解决好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后面再总结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找到共性的解决方案,慢慢就可以成为一个标准化交付产品的雏形。再后面你再去不断的去升级自己的产品体系。


这里面我大概讲了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我们大概做什么样的产品,有体系的。我觉得对我们这些提供服务类的创业者个体会很有启发。


高琳:我们有很多学员,可能在企业待久了就会有那种统筹思维,会纠结定制化服务没法规模化复制。


我每次都跟他们说,先别操心规模化的事,当务之急是把第一个产品做出来。你在服务过程中自然会收集到新信息,慢慢就能摸索出产品框架。


规模化是后面才要考虑的事,现在连第一步都没走呢。


凯莉:对,就像美国版美团DoorDash,刚开始创始人都是自己开车送外卖,一天24小时也送不了几单,根本谈不上规模化。


关键是他先验证了送外卖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确定自己能解决用户问题,后面才慢慢把业务做大。


高琳:是的,的确是这么回事。而且说句老实话,高客单跟规模化这两个其实是相悖的。


举个例子,市面上企业培训师一天可能就赚5000块,三四线城市更少,但我们给签约培训师一天1万——因为我们做的是定制化服务,能跟客户多要钱,自然也能多给老师分钱。


但定制化的问题就在这儿,A企业的方案没法直接套给B企业,根本没法批量复制。


所以为什么说先从副业起步很重要?因为他是帮你去更清晰地认清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不会陷入到既要又要且要还要的状态。


我们做自媒体、做创业最最最怕的事情,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七、你的不同,就是你的超能力


高琳:最后说说你的新书《把热爱变成事业》——我从国内背到西雅图,拆开快递第一反应是这书排版太满了!密密麻麻全是案例和方法,跟现在好多水书不一样。


凯莉:其实是故意的,写书时编辑建议多留白、加插图,但我坚持把7年经验浓缩成可复制的方法论写进去。


比如讲个人品牌定位,我放了12个学员案例,从律师到程序员到全职妈妈,每个案例都有从痛点到行动到结果的完整拆解。


因为我不想写一本读完感动、合上没用的书,而是想给大家一本能照着做的手册。


高琳:今天连麦最大的感受是——凯莉的经历证明,把热爱变成事业不是天赋型选手的专利,而是敢拆解自己、敢试错、敢用故事思维破局的普通人也能走通的路。


她书里的案例像镜子,让每个想改变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凯莉:谢谢高琳老师!最后想跟大家说:如果你现在还在迷茫,别太担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没关系的。


我曾在硅谷深夜哭着问我到底适合什么,也曾在直播间只有3个人时硬着头皮讲完。


但那些不知道的时刻,恰恰是知道的开始。


高琳:对!就像凯莉书里写的,热爱不会在你准备好时出现,它会在你行动时发芽。


希望今天的对话,能成为你开始行动的那个微小但确定的推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莉彭,作者:凯莉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看了中国男排的比赛,虽然我们赢了古巴,但是老将们真的没有潜力了,为啥海宁不给新人机会呢? 印象最深的...
仙剑奇侠传4 仙剑奇侠传4衔烛之龙说和阎王开个小玩笑到底是什么玩笑啊玩通关也没见到阎王啊你这个想法确实存在,因为游...
大唐豪侠和百花结婚任务 大唐豪侠和百花结婚任务我老婆是百花的,结婚要什么 去找她们门口的无情树,请问下 无情树在哪啊?说不太...
皮皮鲁传中奇奇市长是凭什么当上... 皮皮鲁传中奇奇市长是凭什么当上市长的拍马屁。。。。。。
做为一名学生党员你认为与一般学... 做为一名学生党员你认为与一般学生的区别在哪里,如何更好的为同学服务唯一的区别就是其他学生可以犯的错误...
大唐无双2 大唐无双2大唐无双2壮志凌云 心有灵犀收个12套蜀山或天煞有的密什么价格收?
旅行家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旅行家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在非洲的布隆迪共和国,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翠绿的大树。它们没有枝丫...
怎么能让宝宝变得乖一点呢?现在... 怎么能让宝宝变得乖一点呢?现在太调皮了!首先需要说明,调皮或者乖是孩子性格的反应,性格外向的宝宝会表...
我在上学时读过一本书,书名不记... 我在上学时读过一本书,书名不记得了,里面大体内容是一个北京的男人流浪的故事,主人公放弃了原本舒适的是...
在网上交到真心朋友的例子 在网上交到真心朋友的例子在网上交到真心朋友的例子其实要想交知心的朋友,首先你要对别人也交心呀. 这是...